教出樂觀的孩子讀后感范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出樂觀的孩子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出樂觀的孩子讀后感范文1
最初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是茫然的也是欣喜的。被國內書籍的思維圈住了,讀一章的時候,更多的是摸不著頭腦,不清楚作者寫這本書的重點是什么。還未結婚的我,讀起來感觸更多,有些相似的童年經歷能產生共鳴,也為以后婚姻教育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花了兩個月的時候讀完這本書,受益匪淺。
我把我自己當成孩子,也把我團隊下的員工當成孩子。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樂觀"是可以"習得"的,抑郁也是可以嘗試著"免疫"的,馬?塞利格曼博士認為,孩子的悲觀有四個來源:基因;父母的悲觀;從父母或老師那里得來的悲觀性批評;征服和無助感的經歷。除了基因,其他三個原因都是可以改變的,我以前是拒絕跟悲觀主義的人交朋友的,總覺得自己也會被傳染,也以外這種悲觀是與生俱來的,書中告訴我們,父母的悲觀、父母的批評方式以及父母給孩子提供征服機會的方面對孩子以后人生中是否樂觀起了關鍵影響。所以,要想培養樂觀的孩子,第一點就是,家長必須先有意識地改變和完善自己,讓你的家庭充滿了樂觀的氛圍,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天性樂觀,而整天愁眉苦臉的父母是不會帶出快樂陽光的孩子的。
塞利格曼的教育啟示:讓孩子學會反駁,最初我簡單的以為反駁就是頂嘴,而書中卻告訴我們,教孩子還有原則,最主要的就是反駁必須根據事實必須是可證實的,有效的反駁建議在四大基石之上:第一是搜集證據,第二是做出選擇,第三是化解災難,第四是發展反攻策略。當孩子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時,特別是自己出錯、失敗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悲觀情緒。要教會孩子反駁悲觀。首先要告訴自己冷靜一下,不要被自己即時產生的悲觀想法所困住;然后搜集證明自己不用悲觀的證據;第三步是問自己還能不能從其他方面來看待這件不好的事情,并試著從多方面來看待;第四步是評估這件不好的'事情的所可能產生的各種影響,就是對這件事情進行評估。并通過分析各種可能后想出預防和解決的方法,從而度過悲觀危機。
這不僅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很有用,用在班組管理上也是可行的。在接電過程中,我們常常聽到員工上旬數據不理想就開始悲觀的認為自己整月的數據就完了
。ˋ)那一瞬間,他的自動思維是為什么月初就遭那么多不滿意,這個月又白接了。
。˙)隨即陷入了憤怒、失望、委屈的情緒里面。
。–)。這時,需要我們馬上提醒自己,這個自動思維是正確的嗎?我月初數據不好就真的一直不好了嗎?有一個月不是也是后來居上嗎?
(D)想到這些之后,就會慢慢平靜下來,覺得月初數據雖然是基礎,但是月中還由機會追上來,在退一步,月中追不上來還有月末呢,我只要調整好心態,一定會取得好成績。這樣一次一次小事的堆積,慢慢慢慢的學會有效的反駁自己的悲觀情緒。
書中還有很多理念和方法,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成長環境對樂觀孩子的影響很大,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樂觀思維更重要,要堅持自己去用樂觀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并且要知道自己的影響很大。
孩子不快樂,父母有責任,你的一言一行以后都會給您的孩子留下影響,為了您的下一代,你也要學習樂觀,要樂觀還要有好教養,正確的教導可幫助孩子養成并保持樂觀心態,同時更積極的重要經歷也會使其樂觀更穩固。
教出樂觀的孩子讀后感范文2
如果有人問我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么?身為班主任,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可以擁有樂觀的品質,因為樂觀的孩子才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樂觀起來?在《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中,塞利格曼博士用他的親身經歷和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培養孩子樂觀品質的捷徑。以一名班主任的身份去讀這本書,也給我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了很多啟發,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與體會,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班主任要有健康樂觀的情緒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認為,孩子的悲觀有四個來源:基因;父母的悲觀;從父母或老師那里得來的`悲觀性批評;征服和無助感的經歷。除了基因,其他三個原因都是可以改變的。除了家人,教師是跟孩子相處時間最多的人,尤其是班主任。
班主任每日接觸的事物都直接關聯于孩子的成功或失敗,因此往往就會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解釋風格強加于孩子身上,或使得孩子習得教師的解釋風格,并用這個解釋風格來批評自己。所以,要想讓你的學生樂觀,首先你要有健康樂觀的情緒。我們在進課室之前,可以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走進課室,讓孩子迎接的是你的笑臉,感受到的是你的喜悅。除此之外,班主任應該盡量做到不在學生面前抱怨,而是多與他們分享一些開心的事情,讓他們知道其實生活是很美好的。
二、要培養孩子樂觀的解釋風格
書中提到,樂觀的認知技能有四個:“捕捉思維”;對自動思維進行“評估”;進行“更正確的解釋”;化解災難性的思維。那么,如何去做呢?此時,我們可以借助ABC法則來進行練習。A代表不好的事情,C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與行為。通常,看起來好像不愉快的事件立即且自動地產生后果,其實不然,B——對不幸事件的看法與解釋,才會引起某種特定的后果。所以,我們是通過ABC模式的練習,改變學生對不愉快事件的看法和解釋,來培養孩子樂觀的解釋風格,從而改變他們的感受和行為。樂觀的解釋風格一般歸因于偶爾的、特殊的、和外因的,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去教學生解釋風格。
三、幫助孩子獲得掌控感
數百項習得性無助的實驗指出,動物(包括人類)在經歷不可控制的情況時,就會學會放棄。相反,可控制的能力可產生行動來抵抗抑郁。我們可以加強學生的掌控力來預防無助。班主任的布置一些任務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利用微小的、可達成的步驟將挑戰分層,首先從孩子們容易控制的程度來進行。比如,你想要增加班級凝聚力,讓孩子們更加團結,你可以把這個目標進行細化,從孩子們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開始。你可以先讓孩子們每天發現一個同學的優點,讓孩子們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再一步步去引導他們如何相處,最后才到團結一致。
四、要樂觀,還要好教養
樂觀不是靈丹妙藥,它不能取代父母的良好教養,也不能取代孩子發展起來的強烈道德觀,更不能取代雄心壯志或是正義感。此時,家庭教育及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點是班主任無法憑一己之力辦到的,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努力。班主任此時應該多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讓家長認識到好教養的重要性。
總之,樂觀的生活能培養學生豁達的心胸和充分的自信,這是生活的一個良好習慣,如果你想做一個好班主任,請幫助學生養成樂觀精神,這會使孩子收益終生!
【教出樂觀的孩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出樂觀的孩子讀后感08-12
優秀的孩子是教出來讀后感10-20
讓孩子保持樂觀心態的方法04-25
《這樣教出好孩子》讀后感04-16
優秀的孩子是教出來讀后感范文07-04
《省心的孩子是教出來的》讀后感范文06-22
單親家庭教出好孩子的方法07-02
讓孩子開朗樂觀8點建議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