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芬蘭教育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芬蘭教育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本《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本書感覺有點像流水賬,而且各章也連接不是很緊湊,感覺一般般吧。
氣候:芬蘭有部分國土在北極圈內,室內外溫差相差20—30度,芬蘭的室內全都有暖氣熱備。
地理:左邊瑞典,右邊俄羅斯。
芬蘭的學校是沒有校服的,為什么呢?
因為芬蘭不僅學費全免,營養午餐,教科書,居住偏遠孩子的交通費都是政府出的,用的每一分每一毛都是納稅人的錢,沒有校服和教育和學習成果無關。不像某些國家不穿校服就不能進入學校,如果校服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那學校的教育目的不久變成了先求管理,其次才是關注學生嗎?
芬蘭的教育特點先見森林再見樹木,先讓學生喜歡上這個科目或者某項活動,而不像東方這么在意某個細節不斷的,不斷練習不斷重復,使學生厭惡。
芬蘭在17世紀定下了一個規定,凡是要結婚的人就必須能看懂圣經,于是教育就慢慢的發展~~芬蘭教育改革是從邊緣山區的地方開始改革的,因為這樣反對的聲音比較少。現在的教育規劃是教育部定出一個教育大綱,課程教科書(有很多版本)都是由老師(中小學老師必須有碩士學位)自由安排。學校與學校,不會去所無謂的競爭,排名,學生與學生更不會做原本起跑點就不公平的較勁。
芬蘭教育理念不放棄每個學生,是教育落差最低的國家。無論城市還是郊外,教育的資源不還相差很多。沒有后進班,只有輔導班。后進生有多少制度和師長先放棄他們,讓他們也逐漸產生了自我放棄的心酸?如果我們的制度先放棄他們,而又期待他們自謀生路,豈不是把教育的義務和日后社會可能面對的矯正成本,一股推向全民去共同承擔?是誰真正放棄他們,讓他們自暴自棄?整個社會和教育的既得利益者,難道沒有絲毫責任?如果社會是環環相扣,互相依賴,如果職業是不分貴賤,教育是有教無類,那我們做到了什么?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千年百年來對我們在不熟悉的教育理念。卻在北歐扎扎實實地付諸實現!芬蘭只是有一句話,不讓一個落后,而真實的執行。
對于肢體有缺陷的學生可以申請一個輔助教員費用政府給,而對與質優生是芬蘭教育比較弱的,他們覺得質優生他們想學更多東西的話會自己找書看,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普通同學身上。
【芬蘭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芬蘭教育讀后感范文05-12
芬蘭實習總結07-28
芬蘭的教育是世界上最佳教育模式的七大原因08-20
關于芬蘭實習報告06-12
詩歌鑒賞:芬蘭的傳奇06-13
芬蘭實習培訓報告06-14
芬蘭語的歷史10-09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讀后感范文03-23
芬蘭阿爾托大學創業教育實施路徑與特點論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