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顧拜旦《奧林匹克精神》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顧拜旦《奧林匹克精神》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前段日子,遲來了一年的東京奧運會方才落幕,中國的奧運健兒們攜八十八枚獎牌榮歸故里。短短的十幾天內,全國人民的心齊聚在東京奧運賽場小小一方土上,為我國出征的健兒們吶喊加油。777人組成的奧運軍團揮灑汗水,在“中國奧運精神”的鼓舞激勵下,為祖國奪取了一枚又一枚金牌,全國人民獻給他們以最熱烈的掌聲與最澎湃的吶喊。他們承載著無數國民的一份奧運夢,承載著我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奧林匹克精神》是法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在1919年4月的瑞士洛桑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他說:“奧林匹克精神為逐漸變得鎮靜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隨著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漸衰退,鎮靜和自信成為古代文明更寶貴的支撐,它們也將成為即將在暴風雨中誕生的未來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也就是說,奧林匹克精神不僅僅代表著體育人的精神,相比之下,它是一種對于智慧、力量、心靈的崇尚。正如《奧林匹克憲章》中所賦予它的“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它所強調的是在奧運會這樣盛大的國際賽事上,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各展魅力,能夠在競爭與碰撞中領會其他民族所具有的不同創造力,令文化差異成為共同交流進步的動力,而不是故步自封的藩籬,更不是某些國家為了名譽搞小動作的借口。
從劉長春的單刀赴會開始,我國體育事業再也不僅僅是破碎山河,而是逐漸雄起的巨獅。這么多年時間里,一步一步從獲得名次都難的“東亞病夫”變成如今的體育強國,我國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無時無刻不遵守奧林匹克精神!在這次的賽事中,有一件事令我非常感動。7月24日,也就是開幕的第二天,在女乒單打預賽上,年僅12歲的敘利亞女孩扎扎對陣39歲的奧地利老將。這是扎扎十年苦訓以來第一次站上奧運賽場,她的每一次揮拍都盡了全力,但依舊不敵對方,短短24分鐘就敗下陣來。她在家鄉訓練的場地幾乎算得上是一片廢墟,每日都得頂著40度高溫揮汗如雨。她沒有劉國梁、秦志戩這樣的好教練員,更沒有除了一張破爛球桌以外更好的訓練條件。但是扎扎從未退縮,哪怕國家危如累卵,她也依舊咬緊牙關拼命練習,為的只是在奧運賽場上為祖國博得榮譽。她的努力被中國奧協看在眼里,也許是不希望這么一位視乒乓球為精神支柱的小將就如此被埋沒,在奧運會結束后我國正式對扎扎發出了邀請,她在今年九月即將踏上我國國土,進行更上一層次的乒乓訓練。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知道,培養一個世界水平的運動員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假使沒有強大的經濟與技術支持,那么在這樣的盛大賽事上奪取名次幾乎是癡心妄想。例如本次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難民代表團”,他們有的在戰爭中失去了家與親人,即便是訓練也每天只能吃上僅僅一頓飯;有的甚至在日本滯留了足足一年半,只因家鄉炮火連天,疫情彌漫。但即使是這樣,他們的運動員也從未放棄過奧運夢想。有報道說,他們“合體統一的套裝下,是戰爭、災難留給各自的傷痕”。中國雖然如今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發展中國家,但在當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也曾經是“難民”。唯一的參賽者劉長春獨自海上漂泊二十多天赴賽場,沒有任何后勤儲備,甚至連休息時間都不夠充足。那年的《大公報》所寫的“我中華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此刻國運艱難,望君奮勇向前,讓我后輩遠離這般苦難”寄托了多少熱血青年的夙愿!
中國的確做到了,遠離了這般苦難。但站起來的我們,始終慈悲。
在曾經的第七屆世界軍運會上,一向被譽為“猛虎”的國乒隊在面對來自斯里蘭卡的兩名“新手”是放下了一往無前的兇猛,沒有以往殺氣十足的擊球,而是溫溫柔柔陪著對方練手一般完成了比賽。這兩位斯里蘭卡的球員技術在中國面前實在是只能稱得上初學者,由于國家經濟落后,他們甚至在比賽舉辦前幾個星期才學會發球。但這場比賽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來自中國人的溫暖,他們沒有聽到一絲倒彩,有的只是鼓勵的掌聲與加油歡呼。而據報道稱,這一屆難民代表團出席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服裝是由恒源祥定制的。“領帶和絲巾,繡上和平鴿,祝愿他們自由健康。外套的蔚藍色,是為他們送去寧靜的希望,不再漂泊他鄉。”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經歷過苦難的大國的善意,是我們對于真正奧林匹克精神的踐行。有一段話我覺得寫的特別好: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給別人撐把傘。自己的聲音被忽略,所以無法裝作聽不見別人的呼喊。我們中國人骨子里的溫良堅韌與堂堂正正在這樣的場合展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的骨氣、志氣、底氣在因為國家實力增長,但同時我們卻始終沒有放下那份溫柔以及對于對手的尊重。這正是顧拜旦所說的:“奧林精神將依法為人類追求強健的肌肉所需要。強健的肌肉是歡樂、活力、鎮靜和純潔的源泉。奧林匹克精神必將以現代產業發展所賦予的各種形式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這就是完整、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今天我們正在為她奠定基礎。”
我想,在當下世界發展如此洶涌的浪潮之中,我們中國能以這般謙遜溫良的姿態屹立于時代浪花之巔,這又何曾不是我們作為中國公民的一份幸運?奧林匹克精神絕不僅僅是在體育賽事上的一份道德約束,更是我們作為世界公民該有的大愛無疆。祖國母親正是以切身的舉動告訴我們,哪怕站得再高,也不可以忘記初心與骨子里的溫柔,要始終對世界保持一種慈悲之心。
【顧拜旦《奧林匹克精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勵志故事07-16
奧林匹克精神永恒08-01
《奧林匹克精神》教學設計12-18
奧林匹克精神頌議論文09-26
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作文500字10-01
《奧林匹克精神永傳揚》閱讀答案09-14
蘊含奧林匹克精神內涵的勵志口號通用10-17
《奧林匹克精神》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