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15篇)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妮日記》讀后感1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活潑可愛、眉目清秀的猶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殘害,她們全家人和四個猶太人鄰居,帶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司里一個很隱蔽的房間里,他們把那里叫做“密室”。
密室里的生活既艱苦又難熬。走路要輕;要在公司的人來上班之前先洗漱完畢;還要在公司的員工下班以后才能下樓用熱水……如果不遵守以上條例,就可能被人發現,并被帶到集中營去。飛機投下來的炸彈雖然能炸毀房屋,但卻炸不毀安妮堅強的意志。在她感覺無聊時,就用學習和從閣樓上的窗戶眺望大自然來消磨時間。安妮就是這樣堅強不屈地生活著。
后來安妮和彼得。威爾彼此相愛,每當他們互相親吻的時候,她就感覺幸福走遍了全身。
《安妮日記》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戰爭和種族迫害,而且讓我看到了身處逆境的人們是如何克服困難,頑強地生活著。安妮的生活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安妮日記》讀后感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安妮日記》。這本書其實是作者的日記,后來才印成書的。
這本書主要寫了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時期,作者安妮·弗蘭克遇難前兩年的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書的作者是安妮·弗蘭克,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人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年入選《時代雜志》“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annefrank”。
我十分佩服安妮·弗蘭克。書中的安妮·弗蘭克,兩年都沒有出過門,甚至在家也不能自由自在的,在規定的時間里,她不能弄出一點動靜來,廁所都不能上!天哪,這簡直讓人無法想象!
現在的我們,只要不能出去玩,就亂發脾氣,一點都不體諒父母,即使在家,也是上蹦下竄的,淘氣極了。我自愧不如。雖然安妮·弗蘭克有時候也會鬧別扭,也會耍小脾氣,但她身上有很多優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打開《安妮日記》這本書,一起來了解,安妮·弗蘭克這個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吧,我相信,你們也會喜歡她的!
《安妮日記》讀后感3
《安妮日記》是全球最多人閱讀的一本書之一,很多孩子都很喜歡看。一開始這本日記是安妮弗蘭克13歲的生日禮物之,安妮非常喜歡這個生日禮物。從收到禮物的第一天起,安妮就開始寫日記,除了開頭的一部分記錄安妮正常的生活,后面的都是在寫安妮躲在屋里渡過孤單的每一天。
二戰爆發后,安寧一家和和四個猶太人躲進了安妮爸爸公司的一間后屋密室。這間密室里非常的陰森,住在里面的人不能打開窗戶,也不能說話,如果被人發現就會有生命危險,就這樣安妮在這樣的環境里躲藏了兩年零一個月。
《安妮的日記》中,安妮記錄著她躲在屋里的日常生活。在食物上,她每天只能吃一點點的面包喝一點點的牛奶,在行動上她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玩游戲,不能大聲的說笑,說話的聲音都要非常的小聲,因為他們害怕招來敵人,會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危險,所以寫日記成了安妮的全部,但是安妮還是沒有活到最后。
二戰結束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把女兒13歲那年寫的日記,整理出來編程一本《安妮日記》出版。
《安妮日記》讀后感4
戰爭陰云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為了生存躲在衣櫥后面的猶太姑娘安妮,以樂觀的心態和無以倫比的勇氣折服了千千萬萬的人。
第一次比較詳細的了解安妮是在電影《幸運里的錯》中,身患絕癥的女主參觀了安妮之家后被安妮的勇氣所鼓舞。之后去看了《安妮日記》。這個姑娘在生死邊緣仍然寫道:盡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沒錯,戰爭永遠是被人們所厭惡的,但仍有人執意挑起戰爭,貪婪和欲望也許是罪魁禍首。安妮在日記中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性本善的信念,對人性丑陋的寬容。留給我們半個世紀的深思。
小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打贏了戰役,穿過金黃的麥田,衣襟飄過夏秋,步伐輕快的走遠了。心靈永遠是最強大的武器。
《安妮日記》讀后感5
《安妮日記》是我在暑假里讀的一本書,講的是安妮在密室里度過的那日日夜夜。
安妮·費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原來居住在法國的法蘭克福,這天是安妮的生日,她收到這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并給這個日記本起了一個名字叫吉蒂。
可是,好景不長,法西斯戰爭興起了,安妮一家轉移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這時,安妮已經上了中學,開始了她的學習之旅。
可是,法西斯已經侵占了荷蘭,安妮一家只好到處尋找安全的地方隱蔽。
終于,在法西斯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安妮一家又轉移到一家果醬公司的密室里。
在這間密室里,安妮度過了24個月,她躲進去的時間正好是女孩子最重要的的花季階段,可是,安妮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迎接她的只有大炮聲、槍聲等等。還有,在密室里不能點燈,不能有光,不能有……總之還有很多很多的'規矩。安妮就在密室里一直寫日記,她用她的筆為了實現自己要做個作家的夢想,寫了一本書,這里面記錄了安妮對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問題的看法,用現代人的語氣,為我們描述這她的世界。
《安妮日記》讀后感6
里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里面講的是一個在二戰時期猶太小女孩安妮兩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為了躲避戰爭和法斯的追殺,在安妮13歲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為當時是法西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他們把那里當成了他們的“密室”,安妮自從搬到了荷蘭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陰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頭凝望天空,總感到事情會越來越好,殘酷的戰爭終將結束,合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的。
但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舉報,被人投入了集中營。殘酷的現實摧毀一切,最終安妮死了,死于傷寒,這一切多是討厭的戰爭和種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夠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記中還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的活著。”
所以我們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了解歷史、戰爭及種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種勇敢、堅強、不屈服樂觀向上希望活著的那種人生態度。
希望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永遠和平。
《安妮日記》讀后感7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安妮·弗蘭克在艱苦而寂寞、恐懼的藏匿期間寫 成的。
日記寫于1942年,安妮那時才十三歲。由于受到納粹的迫害,她們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個地下密室,開始了暗無天日的兩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門被德國警察叩響,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 ——安妮的父親,在戰爭結束后,致力于傳揚女兒安妮的日記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她們都是猶太人,歷史學家安妮·羅美 的丈夫看了日記后在文章里寫道::“日記結結巴巴地道出了一個小孩子的心聲,體現了法 西斯主義的可怕,連紐倫堡審判都不及它。”
我覺得,無論猶太人犯了多大的錯誤,都應該得到寬恕、得到原諒。安妮在藏匿生 活飽嘗了艱苦的生活、寂寞的時光、恐懼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點亮著希望之火,她確信 自己能成為一個作家、能堅持到戰爭硝煙散去的時刻,雖然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滿了希望。
讀完這本書,我很佩服安妮,因為她在在納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情、 對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記》讀后感8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著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注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里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仿佛發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著凡間的塵埃,撫摸著戰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里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的力量,儲蓄著對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于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里,淌在后人對于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里。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后感9
1942年7月,剛剛過完了十三歲生日的安妮·弗蘭克,跟隨父母姐姐和父親的朋友凡·丹先生一家為了躲避納粹軍隊的搜捕,被迫搬進了一間閣樓里。
藏匿的生活是十分艱辛和殘酷的,為了保持自身的安全,他們從此不能再出門,白天也不能隨便走動更不能大聲說話和上廁所。在這個逼仄擁擠的閣樓里,安妮一家和凡·丹一家八個人一直生活了兩年零一個月。
1944年8月4日因被人告密,安妮一家遭到德國警察的逮捕,最后只有安妮的父親從集中營活了出來,其他七個人都死于納粹集中營中。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安妮是一個樂觀,善良自信并且具有獨立精神的女孩兒,她向往和平不甘心屈服于侵略者的淫威,并且勇敢的面對殘酷無情的戰爭,她仍然在恐怖與惡劣的環境下堅持閱讀與寫作。
我們要學習安妮獨立勇敢的精神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具有了勇敢獨立的精神,我們就會以微笑來面對生活的挫折,以堅強與自信來面對學習上的坎坷,最終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巔峰指點山河。正如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所說,“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那天。”
《安妮日記》讀后感10
每個孩子都喜歡讀書,每一本書都會給我們留下不同的記憶。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書中講述了一個二戰時期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親友,為了躲避法西斯納粹的廹害,無耐之下只好躲進了一間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小屋。躲在這間小屋里的三年,白天他們不能發出一點聲響,只有在晚上才能活動一下。
1944年8月,因為有人告密,躲藏在小屋里的8個人被捕關進了納粹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得以生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安妮的父親十分消沉。后來在周圍友人的幫助下,他終于鼓起勇氣,用他的后半生宣傳《安妮日記》,也就是現在我看的這本書。
如果沒有殘酷的戰爭,安妮不會離開我們,猶太人不會受到傷害。讓我們共同維護世界和平,不讓歷史悲劇重現,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我真希望同學們和我一樣喜歡《安妮日記》這本書。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共同努力,讓世界充滿愛,讓愛的陽光灑滿世界!
《安妮日記》讀后感11
放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
通過安妮寫日記,我覺得安妮應該是一個善良、活潑、堅強而且漂亮的猶太少女。她把日 記當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寫信給日記(日記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國為是猶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殺,沒有辦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離開溫暖的家 ,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間秘密小屋,同時小屋里又搬來了4個人,他們8個人每天都不能發出聲 音,以免被別人發現。小屋里的8個人的性格不同,之間總會發生有趣的小事。
讀完《安妮日記》我感到無比敬佩安妮,安妮16歲,卻可以寫出這樣的言語,可以看出 安妮的潛質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個人被別人出賣,全部被送往集中營。多么可惜啊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沒有被出賣,那安妮一定是個天才!也許 她長大了還會成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筆很好,從她的每一個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個人的性格,了解了他們,最重 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內心深處。
我們應該記住安妮,記住她的天真,和堅強!
《安妮日記》讀后感12
剛開學時Mr彭推薦我們讀兩本書,一本是《安妮日記》,另一本是《駱駝祥子》。
我們組組員比我買的早,他看了一些內容后說,安妮一家太慘了。
當我翻開書的第一頁時,著實帶有一定的哀傷之情。
在安妮13歲生日后不久,因為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婦和他的兒子彼得,杜瑟爾醫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萊爾、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記里一直稱它為密室。
安妮自從搬到荷蘭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開窗簾,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窗戶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為隔壁會聽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萊爾又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沖進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范丹夫婦一家,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克萊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脫;只有安妮的爸爸活著走出了集中營。
安妮,一個花兒般的少女,被納粹分子殘忍的奪去了生命。
《安妮日記》讀后感13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日記》讀后感14
也許大家都讀過《安妮日記》,我也早已看過,只是因為被主人公安妮寫作的熱情和生活的 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這本書……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們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是一場戰爭使她不得不隨父母一起 逃命;隨后,他們在父親公司大樓的密室里安下了身。在密室度過的日子里,安妮只能靠寫 日記的方式打發時間,隨著時間的消逝,每天一記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任務。漸漸的她喜 歡上了寫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經過她的筆下,就變的充滿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納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們;幾個月后,安妮和姐姐 都染上了“風寒”,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沒過多久,姐姐去世了,由于失去了身邊唯一的精 神支柱,安妮在幾天后,也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可憐的安妮!如此不公的離開了這個喧鬧雜亂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確是最美好的心 聲。記得她曾說過一句話:“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 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還留下了我們琢磨不透哲理與未來的守望,和她對日記的戀 戀不舍……
《安妮日記》讀后感15
上周我讀了《安妮日記》,知道這是1939年9月世界大戰爆發。由于納粹德國實行反猶太人政策。在1940年5月荷蘭被德國攻占后,荷蘭的新統治者英特也將排猶法律在荷蘭境內執行,安妮一家只能搬到密室居住。《安妮日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她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在《安妮日記》中主要寫八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兩年,他們只能依靠朋友提供的有限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維持生活,以及獲知外界的一切。他們在密室里生活很寂寞、痛苦、恐懼、貧窮,但安妮卻在密室中樂觀、快樂的生活,我要向安妮學習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精神。
雖然安妮只有十幾歲,但她表現出超越她年齡的堅強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讓我無比感動和震撼。
【《安妮日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安妮日記》讀后感日記06-10
《安妮日記》讀后感:走進安妮的世界04-11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11-19
《安妮日記》讀后感10-21
安妮日記讀后感01-04
《安妮日記》讀后感01-05
《安妮日記》的經典讀后感07-13
《安妮日記》經典讀后感07-11
安妮的日記讀后感11-26
安妮日記讀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