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后感1
看了《弟子規則》這本書受益匪淺,看的時候深深被它吸引。
弟子的規矩分為八個部分:總序,進則孝,出則孝,誠則信,兼愛大眾,仁則不遺余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可以從我這里感受到。
我妹妹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面了。我們一見面就抱在一起,但沒幾天,我們又像往常一樣吵架了。媽媽自然不高興,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妹妹不吵架,和睦相處,全家人都會幸福,爸爸媽媽也會幸福,他們的孝心自然會表現出來。
《不遺余力學文學》里說,盲目讀死書,不可能是真正有用的人。但是不看書做是不對的。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看了這本書,收獲很大,就是明白了怎么做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我不能讓他們擔心。我必須告訴他們什么是好的,并與他們分享。如果他們生病了,要好好照顧他們。與兄弟姐妹相處融洽。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穿著整潔干凈。我們應該遵守諾言...如果我們理解它并遵循它,我們就會取得偉大的成就。
弟子規矩讓我明白人生真諦!
弟子規讀后感2
讀了《弟子規》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愛幼、什么叫勤儉節約,什么叫寬宏大量……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獲。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醋,而我卻慢吞吞地說:“等一會。”又一頭埋在電視里,媽媽再三催促,我才不樂意地去買醋。
當我讀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時候找不到。
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子變紅了,因為我時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為了這點小事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弟弟,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終于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背《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3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后,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為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里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么辦?她一定會很著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里卻像有只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么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說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著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讀后感4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讀書活動,這學期李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弟子規》,我們大家看完之后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么多句三字經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一句話讓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以前,媽媽叫我起床我總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后,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馬上起床,洗臉刷牙,吃早餐之后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這一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到這一句時我想到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忘了要聽父母的話。趕集時,看到好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一不隨意就大聲嚷嚷,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后,我一想,遇到事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誨,對父母的話一定恭敬聆聽。要用平時言行來弘揚《弟子規》的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學好中華傳統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后感5
我們的老師經常說,如果,我們要做一個品行高尚,溫文爾雅的人,那么,《弟子規》絕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才不相信!
尤其學習到“謹”一章節的時候,面對“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是呲之以鼻的。什神馬啊,一切都是浮云啦!古人那么迂腐落后,他怎么知道我們00后的給力?不能歪戴帽子,我怎么可以盡情耍酷?不能敞開衣襟,我還如何表現自己的自在瀟灑?至于鞋子嘛。鞋帶開就開了,還得彎腰去系,拖拖拉拉才叫個不羈呢!
于是終于有一天……剛剛走出放學后的校門,躲開了老師的視線,人群中,我又忘情地投入到自己的“酷”和“瀟灑不羈”中了——啪嚓,哎呦!我的左腳踩到右腳上松開的鞋帶上了——我結結實實地摔個大馬趴,鼻子鮮血直流,一顆門牙夜差點沒“光榮殉職”,同學們急忙把我扶起,關切的問詢中,我清楚地聽到路邊行人的話:“現在的孩子啊,怎么那樣,哪像個孩子?。”
我那一刻真的狼狽極了,不只是形象。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刷牙漱口整衣凈手,來到班級,端坐在書桌上第一個帶頭誦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弟子規讀后感6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弟子規》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故事,詩中每寫一段都會有一段注解,有意味深長的故事,有叫人尊敬師長的故事,有教人尊敬父母的故事,還有教人改掉壞習慣的故事,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他們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啰嗦了幾句,反而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弟子規讀后感7
暑假里我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對待長輩要懂得尊重、孝順和感恩,對待朋友要懂得謙讓、包容。對待師長要懂得感恩。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則孝篇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靜聽;父母責,須順承;看到這些話時,我感到非常慚愧。平時在家里時我總是和父母頂嘴,為自己找很多理由辯解,把他們氣得火冒三丈。今后我一定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誨。
又從“親有疾,藥先嘗;晝夜待,不離床;這句話中讓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時,媽媽總是日夜不停的照顧我,而每次媽媽生病我卻是自顧自的上床睡覺。我不禁想到一句話“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如果我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學會怎樣孝敬父母。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它我受益無窮,是所有人為人處事的典范,我們一起來學習。
弟子規讀后感8
《弟子規》主要是講述一些兒童應知應盡的生活禮儀與道德規范。我背了《弟子規》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有所感。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能拖拖拉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在教導我們時,我們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虛心接受,并且承擔過失,不可頂撞父母,讓他們傷心。
在生活中,爸爸叫我起床,像蜜蜂一樣“翁嗡嗡”地叫,煩死人了;有時候媽媽叫我干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就拖拖拉拉的,我心里暗暗地想:憑什么讓我干,干這事多累啊;有一道數學題很難,我都會了,可爸爸還在那講,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太羅嗦了;有一次,我犯了一個特大的錯誤,我整個上午都沒有學習,在家里為所欲為,爸爸媽媽就嚴厲地把我訓斥了一頓,當時,我心里恨死他們了。可是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我就向爸爸媽媽承認了錯誤。我決定改正平時的一些壞毛病,今后要孝順父母,要關心父母,聽從父母的話,這才是好孩子。
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父親如陽光,給予我剛強和熱情,讓我的意志獲得了磨煉;母愛如月亮,給予我溫情與詩意,讓我的靈魂得到洗禮。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多么偉大呀!我們要好好愛自己的父母!
弟子規讀后感9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國學的瑰寶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它告訴學生我們在生活中,要孝順自己父母,友愛兄弟之間姐妹,其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言語進行行為要誠實勤奮,小心使用謹慎。
我讀<弟子規>讀得很深,尤其這些話讓我很深“家長叫,不該慢下來,家長點,不能偷懶。 父母教,必須聽,父母負責,必須服從。” 意思是父母打電話,應該及時接聽,不允許長時間;父母有事要解釋,要馬上做,不要拖延和懶惰;父母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恭敬傾聽;做錯事,父母責備接受不能讓父母生氣,難過。
有一次,媽媽讓我去給老師留書法作業寫,我沒寫,去做別的事情,結果上課的時候我突然瘋了,寫得不好,被老師罵了。當我今天在弟子桂里讀到這些話的時候,我禁不住想起來了。“父母命令,行不懶”只是和這件事情應該的,而我沒有做父母的事情馬上,馬上去做。
我們的學生要聽父母的,父母應該聽批評,不理性,不在于他們的父母面前,父母生氣傷心。讓你的父母的孩子從一開始聽父母的話。
像《弟子規》這樣一個博大文化精深的國學教育還有我們很多,我以后要多讀、多記、多實踐。
弟子規讀后感10
又到讀書時間,我們拿出了《弟子規》大聲地朗讀了起來:“弟子規,圣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當我讀到這句時,媽媽的呼喚聲猶在耳邊。
每天媽媽都在我耳邊叫“快點起床了,不然會遲到了”“快點吃吧,不要再說話了”“快出來吧,你已洗澡快半個小時了”……我一聽媽媽這些話就覺得厭煩,經常愛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媽媽經常生氣。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興沖沖地對我叫道:“妹妹,出來,我有東西給你看。”我聽了還在房里一聲不吭,繼續玩我的東西。爸爸又叫了我兩聲,我還是沒答應,爸爸在房間找到了我,但是掛在臉上的喜悅沒有了原來,他想送我一份小禮物,因為我的態度,后來他給了哥哥。想到這里我的臉開始發紅了。
當我讀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時,更恨不得在地里找個洞鉆下去。昨天,我才因為一點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來,氣的媽媽怒火中燒。原來在遠古時候,我這些行為對父母已經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媽媽一再的寬容著我。每次寫文章寫日記的時候,我都寫如何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現在連平常這些小事都沒做好,又怎么能成為一個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當先。“入則孝”不但要求我們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而且還要用心照顧好父母。爸爸媽媽,對不起,我一定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的!
弟子規讀后感11
假期時,我按照老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 圣人訓 守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為我以后行為的量尺,相信在這個好朋友的監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學生!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文明,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成長。所以我以后要多讀書,特別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局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讀后感12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后感13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一樓下玩耍,媽媽見了我高興地問道:“作業做完了嗎?”我自信滿滿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媽媽高興地上樓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拿來了掃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掃得干干凈凈。可是,我心想:要怎么跟媽媽老老實實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告訴媽媽了,媽媽看到我問:“孩子你怎么了?”我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吞吞吐吐地說:“沒……怎……怎么……”媽媽說:“有事情快說,別不說。”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里打轉,當時我的眼圈已經紅了,眼睛也濕潤了,淚珠像黃豆大小似地流了下來。媽媽問:“你到底怎么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媽媽安慰我說:“沒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緊,就是不能撒謊呀!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我想起了《弟子規》里面有一篇也講到,為人不能撒謊,要講誠信。我明白撒謊是不對的,我要謝謝《弟子規》,是它帶給我很多啟示,讓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沒有《弟子規》。
《弟子規》就像你的導師,它就是一把讓人改過自新的鑰匙,它還是一個打開良好習慣的大門。讓我們愛上《弟子規》,和它做永遠的好伙伴吧!
弟子規讀后感14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傅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以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后怎么定,起筆很重要。在這里,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當然《弟子規》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對它的內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書讀千遍,其意自見”通過老師、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讀水平、記憶力、行為品德等多有較大的提高。
我讀完弟子規后,覺得自己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么叫愛,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寬容,什么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助我,鼓勵我的情景;老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讀后感15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
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
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游
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游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
媽約定的結束游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
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
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么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
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
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
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01-07
《弟子規》讀后感04-16
弟子規的讀后感04-16
《弟子規》的讀后感04-21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01-14
弟子規讀后感12-30
★《弟子規》讀后感01-03
弟子規讀后感04-10
《弟子規》讀后感09-01
弟子規讀后感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