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山海經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山海經有感1
《山海經》是一本記載了各種怪蟲異獸和各種神話傳說的中國古代地理書,書中的那些我聞所未聞的怪獸和草木,讓我非常著迷。《山海經卷二:西山經》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觀水出焉,……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見則天下大穰。”意思是:從鐘山往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觀水從這里發源,水中有很多文鰩魚,長著魚的身子和鳥的翅膀,常常在西海和東海游走,在夜間飛行。它的叫聲像傳說中的一種鳥,一出現天下就會五谷豐登。
雖然《山海經》中的動物大都是現實中沒有的,只存在于神話傳說之中,但有一些記載在生活中還是真實存在的。如《山海經卷一:東山經》中的“……其狀如鶚,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日鸚鵡”,這不就是我們在寵物店經常看到的鸚鵡嗎!
這部博大精深、被稱作千古奇書的著作,其成書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公開流傳至今又經歷了兩千年。本書產生的時代并不在洪荒,因為它是文字成熟使用后的作品,文字數量多達3萬余字,而且用字簡潔準確,基本上都是陳述句,即有什么說什么。《山海經》自戰國至漢初成書至今,被公認為一部奇書。一是因為在3.1萬字的篇幅里,記載了約40個方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種神怪異獸。《山海經》集地理志、方物志(礦產、動植物)、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書,又保存了中華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話。二是因為它開中國有圖有文的敘事傳統的先河,它的奇源多姿,形象地反映在書中的插圖上。古之為書,有圖有文,圖文并舉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一千五百多年前,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有“流觀山海圖”的詩句,晉郭璞曾作《山海經》圖贊,在給《山海經》作注時又有“圖亦作牛形”、“今圖作赤鳥”的文字,可知晉代的《山海經》尚有圖。而且,在《山海經》的經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動作的記敘,明顯可以看出是對圖的說明。如《大荒東經》記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海外西經》:“開明獸……東向立昆侖上”,等等。可惜這些圖并沒有流傳下來。但《山海經》有圖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據圖為文(先有圖后有文)的書,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這便是我們所見到的《山海經》。
這本書里還有許多關于古代祭天的風俗傳統,很有意思。想了解中國古代風俗和文化的同學讀一讀這本書,一定會發現其中的樂趣的。
讀山海經有感2
媽媽給我買的《山海經》終于到貨了。當時我并不知道這是一本。記載了豐富那濃濃的百科全書式的古代典籍。而正是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時,我一口氣讀完了一整本。
在那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精衛填海》。精衛原來是炎帝的小女兒,一個叫女娃的小姑娘變得,他真是一個不幸的小姑娘,因為她駕駛著船在東海游玩的時候,淹死在了海里,女娃不甘心被大海奪去臨清的生命它變成了精衛鳥,每天銜木頭,石子往海里扔,想把海填平。把海填平這件事情在今天看來也是一件舉狀,并不是一兩元花費一年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一只小小的鳥卻有如此的雄心壯志,而且說之間揮灑他的汗水。 她的心中有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只要她堅持,總有一天會成功。她這種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我。我很佩服她。精衛的故事讓我明白,如果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一定要堅持朝著目標不懈奮斗,這樣才會有美好的結局。
《山海經》里面還記載了很多奇特的動物。比如形狀像貓頭鷹人面。四只眼睛的。颙;形狀像鹿,馬尾,馬蹄,人手,四角的玃;如人形,豹尾,虎牙,喜歡吼叫的西王母;等等。這種奇異的生物都被作者賦予了形象與生命,不得不讓我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雖然書里記載的.怪物和神話大部分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但古人通過自己大膽的想象而寫成的這本《山海經》,給我們傳達的不是當時生態的原貌,而是一種勇于探索自然的勇氣。
讀山海經有感3
陶淵明有言:“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是的,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們家喻戶曉的曠世奇書《山海經》。我們總會有一種錯覺,這本書好像離我們很遠,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拜讀過這本書。我們對這本書的印象停留在魯迅先生的“三哼經”中,保持在陶淵明先生的《讀山海經》里。
但是親愛的朋友,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走進《山海經》,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從小一直耳濡目染的神話傳說就出自這里,原來自強不息、勤勞勇敢早就是我們民族的性格,原來《山海經》早已融入我們的骨血里,成為中華兒女流傳千年的浪漫。下面就讓我來將大家引入這本中華民族的地理志。
《山海經》名如其書,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可以這么說,《山海經》是我們祖先留給世界的一本上古地理書。雖然曾經人們認為,《山海經》荒誕不經,例如說明代著名學者胡應麟就認為其書為“古今語怪之祖”,始將該書列入"語怪"之書。四庫全書更是將其歸入小說之類。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山海經》只是人們在那個文字匱乏的年代,用自己質樸的語言,去描述他們眼中五彩斑斕的自然,去記述他們熱愛的沃土。舉個例子說《北山經》中記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經過后人考察發現其所說的就是一種東南亞一種神奇的小動物鼯鼠。所以說,《山海經》中的異獸并非是古人白日做夢的遐想,而是我們的祖先浪漫的描繪。
《山海經》更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其中的“青丘之國”、“共工怒觸不周山”等更是為后世人的文學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學素材。因此我相信當中國的現代文學影視的創作重新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土壤,一定能創作出不遜于好萊塢的影視佳作。
有書名《山海》,其內羅萬象。我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人了解這部中國人自己的地理奇志,將《山海經》能夠發揚光大,讓世界了解中國人亙古不變的浪漫。
讀山海經有感4
《山海經》從女媧補天、神農氏炎帝、精衛填海、軒轅氏黃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話故事一直講到啟建立夏朝,故事一個比一個神奇,一個比一個精彩。書中還描寫了分布于東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異動植物以及當時被稱為海內、海外的許多周邊古國或部落的奇特風土人情。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當黃帝勢力日漸強大超過炎帝,炎帝戰敗,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黃帝報仇時,炎帝說:“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戰爭中讓百姓犧牲。”這充分說明炎帝是個很關愛百姓的好首領。
讓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長了一個頭,八個身子,真奇怪;還有一種鳥,長了一個頭,三只眼,四只翅膀,三只尾巴,稀奇吧!
讓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種魚,身體象蛇一樣,腦袋卻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長命百歲。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對“鳳凰涅盤”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書中說鳳凰是南方群山中的一種象征吉祥的鳥,鳳凰死后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較之以前更強的生命力,這就是“鳳凰涅盤”。鳳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時才會出現,并且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怪不得生活中人們常說“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呢。
【讀山海經有感】相關文章:
讀《山海經》有感04-10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06-14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03-04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40003-29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500字03-29
讀山海經有感500字5篇06-28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范文(精選33篇)10-08
陶淵明《讀山海經》11-26
《讀山海經》陶淵明10-21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700字五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