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鴿子》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鴿子》寫了兩部分——科學研究和科學知識的記錄。從表面上看,第一部分科學研究里面有喂鴿子,怎樣才知道鴿子最喜歡吃什么,鴿子怎么降落,鴿子的聲音與動作,鴿子可以看多遠,鴿子會不會游泳,鴿子怎樣吃東西,鴿子怎么降落,怎么飛。而這些關于鴿子的研究又分了三次戶外教學。在第一次戶外教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們好想去喂鴿子喔!”是發自于孩子自己內心 所想。對與本次研究就已經開了一個好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鴿子,所想到的就是給鴿子喂食物,但鴿子并不領情,都拍拍翅膀飛走了。于是大家有了共同關心的問題:“鴿子喜不喜歡自己帶來的食物”,書里老師往往鼓勵、啟發孩子動手嘗試,找原因,找解釋,在科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幼兒與其理解的這個事件發生沖突時要有所認識,孩子們根據觀察的經驗,就會推論出食物的大小影響了鴿子的選擇,而不是鴿子真的不喜歡吃饅頭和面包。因此老師就順勢拋出了一個具體的問題:“如何知道鴿子最喜歡吃什么?”就引導到了第二的戶外教學,第二次教學除了食物的議題外,孩子還注意到鴿子的叫聲、降落的.樣子、翅膀的變化、尾巴的變化等,與第一次看的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此時老師除了仔細聆聽孩子的分享外,也利用孩子的興趣,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孩子進一步仔細觀察更多的細節。例如:宥嘉注意到鴿子降落時動作的變化,老師即提出問題:“這樣平平的也是站著啊!”老師的進一步追問,使宥嘉有機會進一步解釋得更為精確。在第三次戶外教學,孩子們發現鴿子降落的動作幾乎是同時而連續的。通過三次的戶外活動,孩子們真的能自行建構、發展、修正自己的理論,并且是一次比一次更仔細地了解鴿子的一舉一動。
而科學知識的記錄給人的感覺是呆板、單調,的事情。
【《鴿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鳳鴿子》讀后感04-13
《風鴿子》讀后感04-06
風鴿子的讀后感03-12
螞蟻和鴿子讀后感03-29
鴿子01-31
最新《鴿子》讀后感1200字06-29
詩歌:鴿子06-28
鴿子詩歌06-26
鴿子的呼喚08-05
鴿子散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