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教育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1
我懷著對名師的崇敬,讀完了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乍看題目,還以為是教育教學理論,其實不然,這是竇老師平時的一些雜感,有的是寫在網上的一些隨筆,書中的內容有的是與教育有關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讀后感。讀完這本書,好像更了解她了,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于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
有些老師常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于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皂白的斥責,甚至打罵學生的現象,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性。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于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里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作為老師,我認為,對學生要從心底里拿出全部的愛心,愛得質樸,愛得自然,但是,這還是不夠的,要想使愛獨具魅力,還必須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我想,這才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東西。
有這樣的名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欽佩竇桂梅老師的同時,我作為一個小學教師,就應該學習她的教學方法和精神,從她的身上得到對我的身心和教學工作有利的東西。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在教學中,能成為驕人玫瑰的畢竟是少數,但只要我們善于自我“澆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里!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里的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2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在教育的路上,“隨時撒種,隨時開花,”讓一路充滿花香,讓一路充滿愛。這是我讀完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后最直接的感受。竇老師的文字平易、近人,好似一位友人在聊天,在看似不經意間,我們卻能收獲很多……
本書分為四部分,讀者可從她的“成長”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與憂患”,并隨她走進“聽說讀寫的背后”,聆聽關于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著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略一道道文化風景,真的讓人心潮澎湃。
當我讀了《小紅花的背后》我的心為之一顫,我們的課堂也曾出現此類現象,課堂上部分孩子失望、期盼的眼神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40分鐘的課堂,教師的提問,同學們高高舉起小手,有的甚至用口幫忙:“老師,我……”老師或許叫起前排的,或許叫到成績差的,或許叫到好的,總會有部分學生沒有機會。有些個成績中等,又默默無聞者,大概一學期都得不到幾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吧,可往往他們卻是最需要鼓勵的。
課堂學習不是競技比賽,沒有誰是失敗者,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和撫慰。那些表現不積極的更應得到鼓勵,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用溫暖、公正的心去鼓勵他們。正如竇老師所言:我們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紅花嬌縱一部分學生,同時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學生。我們要時刻銘記:尊重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讓愛的陽光滋潤每一朵小花!
在《心中盛滿陽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說“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確實,面對每日繁雜的事務,面對孩子不經意間制造的麻煩,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面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不滿現象,我們能做什么呢?我們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只能換個角度想問題,從中過濾出一些快樂的因子,讓陽光灑到疲憊不堪的心靈邊角。人與人之間的心情是會傳染的,當你帶著埋怨工作時,你的學生能得到愛的滋潤嗎?
教師在“贈人玫瑰”的同時,還要“手留余香”,即自我的專業成長。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讀書、實踐、反思”,只有從內心深處實現高“自我”的教師,才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對從事的專業具有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從而表現出對專業當仁不讓的信心,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更為積極有益的,甚至是一生的影響。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既是作教師的一種收獲,也是作教師的一種職責。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陣熱情的掌聲,一次善意的舉動……這都是在播撒著教師們的愛。對于教師們可能只是舉手投足的瞬間,但是不經意之間,你可能在孩子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一生。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3
玫瑰與教育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談與憂患”,寫了作者在具體教學中的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結緣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思、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是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寫出了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和由次引發的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閱讀一些書籍后的讀后感。
四輯都很精彩,讀完感觸太多,只簡單談幾點。
一是作者優美、貼切又恰到好處的語言表達。文中作者總能把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思想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而且讓讀者感覺那就是最好的表達詞語、最優的表達方式。“練筆就好比開花,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力量,是不可能讓一瓣一瓣的花朵展開自己的面容的,以為剛一動筆就能一鳴驚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罷了”,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話,說出了自己在寫作練筆上的感觸。作者的文筆,無疑與她的廣泛閱讀和勤奮練筆分不開,這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的榜樣。
二是獨特的有見地的思想。竇老師概括性的提出了小學語文的質量目標: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同時也強調了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講到“一個不曾擁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一個極少接觸優秀文學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將是枯燥無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將是極其荒蕪可怕的”,的確,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更多地加入閱讀的教學,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應有的滋養。
三是敢于提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在文中說到:“今天的學生是考試的連體兒,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徑是上大學,一方面幾乎聽不到他們對教育的感恩之情”,“這不是讀書的學校,這是只做題的學校”,“中國的教育常常是一陣風,沒有真正滲透到學生的精神世界里”......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否應該有更多這樣理性批判的聲音,這樣,才會促使大家對現行教育的思考,真正促進教育的進步。
太多這樣優美的語句、獨特的見解、敢于批判的精神,出自竇桂梅老師,一個吉林師范的中師生,她從吉林一所實驗小學走到北京,成為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期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在人民大會堂做過專題報告......
如果說她的這些還不足以讓人敬佩的話,那么她在經歷那些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無奈、憂傷時的熱情不減,激情四溢,以及依然為大家答疑解惑,指點迷津的堅持和超脫,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在看書中間,讀到精彩處,總想翻回扉頁去看一看竇桂梅老師的照片:笑容滿面、智慧、自信……無疑,她是漂亮的,就如她的筆名玫瑰一樣,鮮艷奪目,熱情四射。都說一個人的面容就是她靈魂的樣子,在竇桂梅老師身上,這句話值得讓人深信。
竇桂梅老師是成功的,在教育這個行業中,能夠成為這樣驕人的玫瑰的確讓人羨慕敬佩,這需要努力、天分甚至機遇,這樣的成功也只會屬于少數人。然而,成不了驕人的玫瑰又如何呢?只要我們每個人勤于自我澆灌,善于反思,不斷進取,用心成長,至少也可以是一朵朵自在向陽的薔薇,微風吹來,依然可以“滿架薔薇一院香”。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4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是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是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我深深記得她說:“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容顏一樣,珍貴的文字飲食,修繕了靈魂,使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軟弱。”
看后我才倏然發現,忙碌的.工作讓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可我似乎忘記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蠻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而我的心靈已經忘記了她當初選擇從事教師這一行業的初衷。只記得每天處理不完的小糾紛,算不完的伙食費,永遠收不齊的作業本……我不記得讀書了,不記得修繕我的靈魂。
我的著眼點不是他們的心靈,我的工作不是靈魂的工程師,而真真正正把自己變成了生活的勤雜工。更多的時候,不是學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沒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處理問題。我太高了,可他們還那么小。他們踮起腳尖夠著我,我卻還嫌棄他們。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時候我總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讀到《小紅花的背后》時,似乎就是在讀我們班自己的故事。這種共鳴,應該就是讀書最大的樂趣。冥冥中跟不相識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內心有而表達不出的。
文中的小紅花作為一種獎勵,也可以說是所有獎勵的統稱。其實,在現實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的鼓勵孩子,我們也常常運用到“小紅花”。老師給表現優秀的孩子獎勵,孩子的上課積極性會驟然提升。作為老師當然也會很高興,畢竟這是一個督促孩子的好辦法。尤其對低年級而言,效果更是尤為顯著,是像法寶一樣的存在。可那獎勵的背后是利是弊?獎勵的原則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紅花同學的得意洋洋,拿著小紅花愛不釋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這節課的終點,而接下來的學習早就被拋到九霄云外了。而更大的隱患是,得到小紅花的總是那幾個同學,更多的小透明可能從沒得到過。他們的心里又會怎樣想呢。孩子們畢竟不是成年人,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鼓勵和撫慰的。成人世界里的法則在孩子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該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艷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里的毒蘑菇。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有想到:沒有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的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有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滅的陰影;沒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
讀著這些文字,讓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心頭感覺沉甸甸的,老師是個神圣的職業,它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有多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很多想來有效的法子,在實際運用中卻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紕漏。由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動腦想出的辦法不用心去檢驗是不行的。教育,是門走心的活。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5
最近讀了《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記錄了竇桂梅老師,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竇老師在書中說:“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從她的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和執著。
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范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匯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并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為什么朗讀水平不高的原因了。因為平時很少讀,特別是像竇老師那樣說的大聲讀。
“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而同為教師的我卻在寫作大道路上有一種疲于應付的感覺。特別是在沒有什么事情可寫的時候,就有一種湊的心理在作怪!沒有真正陳夏鑫去寫作。
讀著這本書,了解了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后執著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
今后我需要像竇老師那樣: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為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竇桂梅語)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12-29
讀后感-玫瑰與教育03-15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10-22
《玫瑰與教育》的讀后感06-29
關于《玫瑰與教育》讀后感04-20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01-19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作文09-02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作文范文09-02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1700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