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精進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生的精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讀《醫生的精進》一書之前,我先了解了下該書的作者。阿圖?葛文德: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影響奧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受到金融大鱷查理?芒格大力褒獎的醫學工作者;《時代周刊》20 0年全球“ 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唯一的醫生;20 4年《展望》雜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最難的部分。“我曾經認為,醫生生涯中最大的難關是學習技能。剛開始你信心滿滿,以為一切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結果隨之而來的失敗馬上會把你擊倒。不過慢慢的,我發現其實學習并不是最困難的部分,就連高強度的工作也算不上是最可怕的。其實,醫生最難的地方在于了解自己的能力極限在哪里,哪些東西是自己無力控制的。”畢業后,在進入臨床工作的四年里,我逐漸認識到醫生這個職業,它確實不是一般人所能擔負的。就算擁有再多的醫學知識和再成熟的醫療技能,都未必能稱得上是一個醫生。醫生必須把自己對生命的`感知、體悟、理解和關懷融入到現實的醫療工作中,不斷思考著人與人性,這樣才能經得住醫里醫外的種種考驗。
種種細節。“醫生常常被認為是獨立的腦力工作者,但其實比起診斷出什么疑難病例,確保每個人都洗手這件事能夠更大地促進醫學發展。”醫療工作的種種細節常常被談起,稍有疏漏或閃失,都可能釀成大錯。對疾病的研究再登峰造極,如果不去注意細節,可能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
人文社交。“你本是一名掌握醫療知識和技術的專業人士,從未想過檢查規范上的小問題也能將你挫敗。不過事實證明,醫生的社交素質與專業素質一樣關鍵。隨意和正式之間的度要怎樣把握,含蓄和坦率要如何界定,怎么表現謙虛和自信,要表現到什么程度才好,這些事情與醫療技術同等重要。我們從事的是與疾病作斗爭的工作,可并不是直接與基因或細胞互動,而是跟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在每一次對病人身體的檢查方面,甚至拓寬到每一次與病人的互動,都在考驗著醫生為人處世的智慧。另外作為國內醫生,醫患數量上的極其不對等,導致每個病人就診時間的縮短,容易忽略的細節,溝通、關懷欠缺,漏診,誤診,的確使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最大的問題。“醫學中最大的問題,不確定性。病人因無法確診而惶恐不安,醫生因不能確診而左右為難,醫療費用因不確定性的探索而節節攀升,社會輿論因不確定性而質疑醫學的科學性。”在形形色色的不確定性煎熬中,醫生應該轉變自己的態度,不把呈現確定性作為職業的唯一價值,轉而以友善與同情去安撫惶惑的病人和躁動的家屬。
最后,我們如何走向優秀:①即興發問:不要只關注病,還要關注人。②不要抱怨:醫學的確是一個勞心勞力的職業,不過比起處理那些疑難雜癥,更難的部分在于哪些東西是自己無力控制的。③勤于統計:不管最終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應該成為自己領域內的“科學家”。④筆耕不輟:寫的東西不一定要文辭優美,但需要添加自己的一些小體會。發表文字就是在宣稱自己是該社會的一員,表明自己愿意做一些有意義的貢獻。⑤勇于求變:你要讓自己成為迅速接受新理念的人,尋求改變的機會。
【醫生的精進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進》讀后感11-24
《精進》讀后感范文12-22
《精進》的讀后感范文07-01
六項精進讀后感05-03
《六項精進》讀后感11-21
人生就要不斷精進讀后感03-24
《六項精進》讀后感(精選6篇)01-09
六項精進讀后感3篇05-02
六項精進讀后感三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