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行宇宙》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翻開這本書,我滿腦子都是電影《星際迷航》的場景。我期待能看到一個平行的宇宙,一個外太空的空間描述。讓我們跟隨加來道雄了解宇宙。
宇宙的誕生至今是個謎,各種猜想充斥著我們的認知世界,當你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反駁這個猜想,那么他就暫時成立。從望遠鏡、大型望遠鏡、空間衛星、激光、引力波探測器、X射線望遠鏡和高速超級計算機等的產生,正在逐漸改變我們對宇宙的認知。宇宙學家認為目前宇宙正在以跑開的模式膨脹,無限制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隨著時間越長宇宙變得越來越冷,有一天宇宙將陷入黑暗和寒冷,所有的智能生命都將死亡。20xx年6月30日,NASA將WMAP衛星送上天空,WMAP衛星第一次掃描了天空,讓我們改變了過去認為的宇宙年齡是45億年,實際上從WMAP數據揭示,宇宙的年齡已經137億年了!同時我們所看到的行星、恒星和星系只占宇宙總物質和總能量的4%。也就是說宇宙對我們來說還很浩渺,我們還遠遠沒有認知到。
M理論和11維空間,弦理論最新的化身就是“M理論”,M代表“膜”。解釋一下,自古希臘以來,哲學家就推斷,組成大塊物質的可能是微小的叫做原子的.粒子。今天我們通過原子對撞機和粒子加速器可以將原子核分裂為亞原子粒子,如:中微子、夸克、介子、輕子、強子、膠子、W玻色子等。弦理論和M理論就是構想宇宙是由各種亞原子粒子類似于可以在小提琴琴弦上演奏的音調,或在鼓膜上演奏的鼓點。但“弦”和“膜”不是普通的弦和膜,他們存在于第10維和第11維超空間。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也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在宇宙中,控制天體的神秘定律與控制地面物體的定律相同。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的廣義相對論,在這個理論里,引力不是充滿宇宙的獨立的力,而是空間-時間這塊布彎曲的表現效果。你可以想象一個池塘,扔一塊石頭,產生一系列發源于沖擊點的波紋,石頭越大,池塘表面的彎曲越大,類似地,恒星越大,圍繞恒星的空間-時間的彎曲也越大。有人說這世界上只有三個人懂得愛因斯坦的理論,其中之一就是亞瑟.愛丁頓,另一人是誰呢?會是你嗎?至少我不懂。
暗物質,這個名稱好時髦,但我有時也想不通,為什么叫暗物質?可以解釋為“冷暗的物質”。他們幾乎不可見,如褐色的矮星、中子星、黑洞組成。平行宇宙是隨著量子波動理論引入到宇宙學而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存在的。我相信一定有外星人,他們就生活在平行宇宙中。黑洞是看不見的,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科學家推測至少有3億個黑洞),科學家們用間接的方法證明了黑洞的存在。時間旅行,我總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通過黑洞是不可行的,那么通過蟲洞穿越是否可行?電影里經常看到,坐上時光機器可以穿越到過去和未來。時間本來就是空間的一維,時光之旅是讓你經過穹界,如果是黑洞你將被撕成碎片,似乎蟲洞就可以不用擔心。
還記得《星際迷航》里面的時空運輸機,1993年科學家提出了“量子糾纏”的論點,但當時看是多么不可思議,隨著技術進步,現在終于驗證了量子心理傳輸。我還是覺得匪夷所思,看來需要讀一讀量子力學的書了!
密歇根大學的弗雷德·亞當斯和格雷格·拉夫林將宇宙分為五個階段:原始時期、群星遍布時期、退化時期、黑洞時期、黑暗時期。俄羅斯物理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在對外太空可能存在的文明所發出的射電信號進行分類提出了文明分為三類:I、II、III。I類文明應已掌握了行星級別的能量;II類文明應已耗盡了單獨一顆行星的能量,并已掌握了整個一顆恒星的能量;III類文明已耗盡一個單一太陽系的能量,并已在其本星系的廣大范圍內進行殖民。每類文明與比其低一級別的文明之間的差別為100億倍。我們人類目前的文明還需要100-200年才能達到I類文明,我們近似的認為我們現在是0.7類文明。
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色的?你所看到的天空的星星,實際上可能是幾億年前他的樣子,因為他距離我們太遙遠了。天空如果按照大爆炸理論應該是一片火海,可為什么看不到一絲火的痕跡呢?科學家解釋是因為星云、星際塵埃,遮擋了星星的光芒,所以我們看到的才是黑色的背景。突然發現我從未質疑過天空為什么是黑色的?因為在我心里神秘的東西就該是黑色的。
宇宙對我們渺小的人類來講,還太深奧,太神秘,太遙遠,盡管我們認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但也許登高遠望,才發現我們不過看到的是冰山一角。
【《平行宇宙》讀后感】相關文章:
宇宙、宇宙_1000字02-11
宇宙航行說課稿11-04
什么是平行志愿,高考平行志愿怎么填報?10-12
易經:宇宙的生命10-03
宇宙的邊疆教學反思11-23
宇宙旅行社作文12-06
《宇宙生命之謎》教學反思11-05
未來宇宙作文(15篇)01-07
未來宇宙作文15篇01-07
《宇宙生命之謎》課文原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