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韻讀后感15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塘荷韻讀后感1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以前,曾有一個偏見,那就是中國已經沒有大師級的人物了,即便是有也不是那些為人所熟知能詳的,我總覺得真正的大師應該是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平,不為高官仕途所累,一心為學的人,并且他的為學并非獨領一枝,而是博大精深,涉獵廣泛而又不失其精要的。如此人物當今世界已是寥寥,很多人物未免都徒有虛名罷了。直至讀了季老的書,又到網上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聞,擔當國學大師、國寶級人物、學術泰斗的稱號,季老真是名至實歸的。
在書中,季老說自己“不是個用功的學生,玩的時候多,念書的時候少”,他也說自己不是天資聰穎的孩子,這就很讓人費解了,試想一個天資并不出色的人,又不用功,怎能在若干領域都能有所建樹,并且曾經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學會了梵文。我覺得他說的不用功可能單指小學的時候吧,至于長大以后卻一定是極用功的,就連北大的老校長胡適都稱贊他“治學最嚴謹,態度最勤奮”,可想他的勤奮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勤奮。古往今來,凡有大成就者必有常人未有的勤奮精神,就我所知的錢鐘書、梁啟超、李敖等人,無一例外,均有超人的勤奮與克制。梁、錢、李三人,天資自不必說,若無勤奮治學的精神,恐怕是很難達到目今之成就的。天資出奇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資質平平”的季羨林呢。
“積八十年之經驗,我認為,一個人生在世間,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須具有三個條件:才能、勤奮、機遇。行行皆然,人人皆然,概莫能外。……我把重點放在第三項上:機遇。如果我一生還能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話,主要是靠機遇!蔽矣X得季老的話說得很誠懇。人的命運其實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無形中總有一只手在拖拽著你往前走,走向那些無法自己掌控的明天。想一想,人生的際遇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如果當初沒有被叔叔從鄉下接到濟南,如果清華沒有與德國的互換研究生協議,如果沒遇到陳寅。ㄍ扑]季歸國后到北大任教),如果在十年動亂中被迫害至死……哪怕其中的一個如果變成現實,那季羨林就不再是今天的季羨林了。然而生命是無法假設的,正是因為在恰當的時機遇到了恰當的人或事,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換而言之,普通老百姓又豈不如此嗎?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不都是千千萬萬個機緣的巧合嗎?怨天何用怨人亦是無用,盡人力聽天命可能是人生最好的注腳吧,我想季老的本意也一定是如此的.。
季的妻子名德華,二十二歲嫁到季家,長季四歲,“德華天資不是太高,只念過小學,大概能認千八百字!惠呑右矝]有看過任何一部小說,別的書更談不上了。她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她根本拿不起筆來。到了晚年,連早年能認的千八百字也都大半還給了老師,剩下的不太多了。因此,她對我一輩子搞的這一套玩意兒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有什么意義。她似乎從來也沒有想知道過。在這方面,我們倆毫無共同的語言!本褪沁@樣的一位農村婦女,季老卻與之相濡以沫地生活了六十多年,在季的心里,他的家庭委實是幸福的,“對這樣的家庭,一切贊譽之詞都是無用的,都會黯然失色的!保玖w林語)。由此我想到了許多家庭的許多人,貧賤時尚能相互扶持共勉,一旦生活有了起色便找出種種借口以擺脫“地獄般的”婚姻枷鎖,另覓佳人。曾經為周恩來與鄧穎超的愛情感動,而今天季的家庭卻讓我對責任和擔當有了一重更深的理解。
讀季老的文章就如同感受他這個人一樣:樸厚。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修飾,娓娓道來,卻讓人感覺到親近與認同。讀他的回憶文章,就仿佛看自己或某個親人的過往,過來人的經驗與感悟一點一滴地融入到了平實的敘述中,似有提醐灌頂的功效。同輩人或有同感,晚輩人或有啟發,人人皆可讀,人人皆得益。
關于《季羨林的牛棚雜憶》這本書,并未讀過,有時間一定會找來拜讀一番的。不為別的,只為季老的勇氣。處在他的位置上,對那段歷史多少人都選擇了沉默,甚至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有些是為了不觸及那個傷疤,而大多數恐怕卻未必盡然吧,就連在我看來那么不諳俗世的楊絳都對那段歷史一筆帶過,更何況其它。這個時候,季老卻有膽魄站出來“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不可謂不是真英雄真勇士。這一點他是值得欽佩的。
【清塘荷韻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季羨林《清塘荷韻》讀后感10-29
季羨林描寫春天《清塘荷韻》11-22
清塘荷韻季羨林的文章11-21
《清塘荷韻》閱讀理解附答案07-23
季羨林清塘荷韻讀后感300字作文12-18
季羨林清塘荷韻的讀后感300字12-18
《清塘荷韻 季羨林》閱讀答案及解析12-13
季羨林《清塘荷韻》的讀后感(精選8篇)06-08
夢韻有荷散文02-17
一紙素箋,墨韻殘荷散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