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讀后感13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維導圖》讀后感13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每次的讀書分享,就像是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做一名在書里尋找寶藏的探險家,發現和探討藏在書里的細節和秘密,同時作為聽眾從大家的啟示中引發自己的深思。在每次的共讀中都讓我們覓到一群對船和大海有探究欲望的朋友。
讀完《思維導圖》這本書后,我就用我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嘗試制作了一張思維導圖。借助MINDMASTER思維導圖軟件完成了這份計算機思維導圖。在本書的第20章中就有闡述計算機思維導圖的優缺點,在使用過程中也確實體驗到計算機思維導圖更具有靈活性和更快產生結果的優點。在編輯的過程中對這本書的認知更清晰了,分析這本書的思路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闡述:1、作者,這里有幾處有代表性的關鍵詞;2、背景故事:作者寫這本書的初心在于探究智力與思維技巧上的關系,來發掘人大腦的潛力;3、分類;4、受眾群體;5、產生的影響;6、啟示;7、世人評價;8、應用;9、未來。對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在此就不贅述。
剛開始在讀這本書以及制作這本書的思維導圖的時候,也是邊讀邊制作的過程。一想到思維導圖我立馬能想到最熟悉的筆記,我認為兩者都是梳理思維的過程,讀過之后發現思維導圖與我們平常的.做筆記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做筆記是詞語、短語、句子都可以記,做筆記甚至要一字不漏地記。而思維導圖在做一個個分支的時候卻是由一個個詞語構成,甚至連短語都不用。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做這樣的一道題目:完成一個表達“幸福”概念的思維導圖,在這個詞上生發10條分支,表示10種關鍵詞聯想,完成時間不超過1分鐘。這個過程就讓我受到思維導圖帶給我的沖擊,在寫下10個關鍵詞的過程中,我會由一個詞語延伸到多個詞語,借助這些詞語,腦海中浮現很多畫面產生很多想象。雖然畫面是靜態的,文字也是靜止的,但是想象卻能充分展開,慢慢有了聲音、有了氣息、有了顏色、有了更多的情感,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地寫下十幾個關鍵詞。思維導圖更多的是開啟創造力、思維過程、解決問題以及記憶的能力。我也很推薦各位老師讀到這里也能嘗試做一做這個練習。不斷地實踐運用思維導圖,通過這種頭腦風暴練習,發現大腦聯想機制的巨大潛力。正如書上提到的人腦不是按照工具條和菜單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要進行良好思維,人腦就需要能反應這一自然有機思維的工具,而思維導圖正是這一工具。它是從線性(“一維”)到橫向(“二維”),再到發散性或者多維思考。接連幾次的嘗試練習,我體悟到做筆記和做思維導圖的巨大不同,更加體驗運用思維導圖在學習方面具有的優勢:
1、思維導圖的形象性:思維導圖以簡潔明了的圖形形式表現復雜的知識結構,從而形象地呈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2、呈現知識的整體性:思維導圖能使個人某一特定領域的知識以整體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思維導圖能支持整體的學習風格。
3、增進對概念的理解:思維導圖可以通過確定因果聯系、區分概念的層級次序、組織概念的關系和顯示其它有意義的概念模式,從而提高對概念的理解。
4、能提高學習效率:以部編版五下第六單元第15課《田忌賽馬》為例,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幫助齊國大將田忌在和齊威王賽馬時轉敗為勝的故事。教學重點就是理解孫臏制定計策的思維過程。推想孫臏制定計策的思維過程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思維可視化。其實用思維導圖“畫”語文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根據具體情況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田忌賽馬》的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個起點,目的在于體會思維的魅力和力量可以“跨越時空,照亮古今”。更讓我也意識到一個擁有“設計思維”的孩子,一定能隨時都懷抱著好奇的心態,帶著敏銳的感受,去用深入和獨特的視角認識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內心豐富、有趣,熱愛學習和生活。相反,缺乏“設計思維”這一高效思維能力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很吃力,即使花很多時間去理解概念、做題,成績都很難有起色。總之思維導圖貴于實踐,在實踐中領略思維導圖的魅力。
讓文字溫暖人生,讓讀書常駐心靈,從書中來,到教學中去,共享美好的讀書時光。
【《思維導圖》讀后感1300字】相關文章:
繪制思維導圖的步驟03-20
夢想課程《思維導圖》總結范文03-12
初中文學常識思維導圖04-09
思維導圖十三個訓練步驟03-18
自己動手來畫思維導圖的步驟03-21
夢想課程《思維導圖》總結范文1100字03-12
魚我所欲也的思維導圖05-08
繪制思維導圖的七個步驟簡介03-21
關于思維導圖繪制的幾個關鍵步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