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大道之行也》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道之行讀后感(精選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道之行讀后感 1
大道,顧名思義,在古代即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而大道之行也,意思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而《大道之行也》這篇文章就是全面的描繪了一個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人人都能安居樂業;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貨盡其用,人盡其力。雖然這種想法在現實生活中不免顯得有點荒誕離奇,但卻闡明啦作者對“大同”社會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那個物質條件極差、生產力水平低下、科技極不發達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幻想美好生活。然而我們的祖國現在正一步步的走向繁榮昌盛,在向現代化進軍的途中,我們的祖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界瞠目的成果。并且,國家也大力提倡救濟老弱病殘的`活動,成立了許多關心社會每一個人的基金會,以更好的保障老弱病殘人的生活。這不就是我們努力成為"大同”社會的標志嗎?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現在起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就一定會讓我們的社會成為“大同”社會的。
大道之行讀后感 2
《大道之行》一書是武安作家安秋生所著,全書三十余萬字。書中講述了我們公司董事長郭恩元開拓進取櫛風沐雨的創業史。作家安秋生用樸實的語言,詳細的講述了郭董艱難曲折的創業史以及創業精神;講述郭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從一個太行山區的普通農民,白手起家,歷經磨難,成長為享譽全國的農民企業家的光輝歷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郭董的創業史真是險象環生,驚心動魄,離奇曲折。然而現在看來,這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轉折,又都是郭董的創業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說: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從郭董的成功經驗來看,說這些話的人一定不是成功人士,郭董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個成功想要成功的人,必須是走自己的路,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要知道成功絕非易事,成功的道路上人很多,但大多數人都倒在了成功的路上,只有郭董堅持到最后,如馬克思所說的那句話: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郭董的經驗就驗證了這句格言,郭董成功的到達了光輝的頂點。
郭董的一生有幾個精彩的看點:
第一個看點是:郭董放棄了高考。這是怎樣痛苦的放棄,痛徹心扉的放棄。在中國人的傳統中,人生四大喜事中有句話叫做金榜題名時。可見高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是十年沒有高考,這是怎樣的一次珍貴的高考?而且有能力高考的人也十分有限,郭董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樣的放棄是他一生的痛,也是最精彩的放棄,最華麗的轉身。而正因為這樣的放棄,才有郭董后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
第二個看點是:在煉鐵最低迷的時候,可以說幾乎是全行業虧損,很多小煉鐵廠都已經停掉了。有人說:誰有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資本,誰就有成功的可能。在當時“誰生產誰賠錢”的情況下,郭董依然堅持不停產,終于等來了勝利的曙光,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誰都不會想到,當時的郭董是沒有穿越周期的錢,可他卻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穿越了經濟周期,取得了巨大成功,絕對是企業家的神來之筆,堪稱是經濟奇跡。
后來的煉鋼、軋鋼都是在逆境中取得成長。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郭董從來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在偏僻的太行山中,由一個小工廠歷經歲月洗禮成長為聞名遐邇的十里鋼城,這堪稱世界鋼鐵發展史上的奇跡。
凡做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郭董就是這樣。郭董最重要的一點不是他事無巨細,也不是他洞察秋毫,而是他在大勢把握上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準確的把握整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號準時代的脈搏,緊跟市場的腳步,順勢而為,事半功倍。沒有對大勢的準確把握,站在改革開放的潮頭之上,怎么能看到云卷云舒?怎么能笑到最后?
如今普陽鋼鐵已經成為全國五百強企業,十里鋼城,巍峨的屹立在太行山中,每到夜晚普陽鋼鐵熠熠生輝,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普陽鋼鐵是太行山中的最璀璨的明珠,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是太行山人的驕傲。
總之,《大道之行》這本書值得一讀,通過這本書,讓我們重溫郭董創業的崢嶸歲月,體會成功的喜悅。在書中還可以看到郭董所領到下的普陽人在這幾十年中,是怎樣艱苦奮斗創建普陽鋼鐵的。郭董以及所有普陽人的奮斗精神,將永載史冊,永不磨滅。
大道之行讀后感 3
《大道之行也》它是選自《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是儒家經典之一,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的是孔子在戰亂非常多的春秋時期,迫切希望有一個太平盛世的出現這一感情的吧?他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一個“大同”社會.但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愿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大道之行也》可謂是當時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最高準則。
讀完本文理解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文中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后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大道之行也》的中心觀點是:作者通過對自己理想社會的描寫介紹,表達出希望建立一個和平,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的社會的政治理想。
文章可分層理解第一層:是(第一句話)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第二層:是(第二至三句話)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
《大道之行也》中的理想社會不也是現今共產黨努力創建追求的最高理想社會嗎。真是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有這樣的一個社會。
大道之行讀后感 4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出自西漢戴圣輯錄、編纂的《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里的句子,句子的意思是使人人都得到社會的關愛。
兩千多年前的人們就構想了美好的大同社會,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年人應有的作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以及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時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和殘疾人生活的關注和思考。這是大同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為實現這樣的社會生活而奮斗著,奮斗著……。社會主義新中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希望,人民是社會主義生活的主人,社會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各個階層的人們的生活水平都逐步提高了。各種慈善機構相繼成立了。如老年人協會,(還有養老院)、孤兒院、殘聯協會等等,使“人人都得到社會的關愛”的思想逐步得到落實。這是令人高興的事。因為它充分反映了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是大道之行也讀書筆記,就在社會主義公德正在得到認同和頌揚的同時,卻正遭受一些人的褻瀆。
一次,我到縣城去玩。在餐館吃午飯時,碰到了這樣的'一件怪事:一個老奶奶從門外走來,老板說:“老奶奶又來了,真是小豬兒好賣,天天來呀”!接著是招呼老奶奶坐下,連忙給老奶奶打來飯菜,讓老奶奶吃。因為老奶奶是壯族,老板用漢話告訴我們幾個賓客,老奶奶有四個兒子,四個兒子都很有錢。分家后,老奶奶輪流著跟四個兒子住,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卻讓老奶奶成了無人供養的人。為什么呢?因為在老大家住,還差四五天才滿一個月,可老大就叫著讓老二接走。這到沒什么,最讓老奶奶受不了的是,每次讓老奶奶吃飯,湯湯渣渣就是一碗“咚”地,砸在老奶奶的面前,說:“來,吃飯!”。老大如此,老二老三老四也是這樣。
老奶奶邊吃飯邊用壯族話對老板表示感謝,說沒有老板了,她可能就活不成了。老板用漢話給我們說,他沒有母親,老奶奶就是他的母親,他要做老奶奶的兒子。我聽了老奶奶的遭遇,停了老板的話,心里有一股激流在涌動,眼睛濕潤了。臨走時,那個老板又說:“只要老奶奶一要錢,他就給,每次都是五元”。我在想,自己的兒子為什么不供養自己的老人,而別人卻要供養呢?怪哉!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得到體現?
大道之行讀后感 5
《禮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最高階段的一個描述,也是人類的理想社會狀態,即大同社會。但大同社會的前提是“大道之行也”。
和大同社會一樣,教育也是需要實現大同的。而實現教育大同的前提當然也在于大道,我認為這個大道則掌握在老師的手里。也只有實行了大道,老師才會是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道之于老師應是無限的耐心和愛心。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幾千年來,老師的形象已在人們的思想中定格。擁有一顆愛心是老師的必備素質之一。孩子們的心靈和視野是純粹的、干凈的,所以我們老師必須以愛為出發點去看待學生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就我個人而言,雖然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我一直謹遵《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愛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第一年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天,我發現我們班的一個小個子男生語文底子特別薄弱,基本的課文都讀不下來,而且心理也比較自卑。于是,我找他談了談,發現他現在的學習態度很端正,只是由于小學的基礎沒有打好,跟不上進程心里很是苦悶。
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鼓勵他首先要相信自己,對自己要充滿信心。其次,針對他的學習情況,我們共同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在學好現階段學習的基礎上幫助他復習以前落下的知識。就這樣,慢慢的,這個男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棒,更重要的,他自己也越來越自信了。在我的身邊有很多老師都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他們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所有,幾十年如一日,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何以支撐起她們的信念? 道之于老師應是不斷進步的教學水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桃禮不言,下自成蹊。”當今社會發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昨日還是粉筆書寫的三尺講臺,轉眼已全是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設備。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能熟練地掌握電腦技術,并把它應用到教學上來。當然,教學水平不光光體現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上,更重要的還是老師要有淵博的知識以及獨特吸引人的教學方式。一堂數學課能上的哄堂大笑,并在笑聲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學的藝術。作為新世紀的老師,想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就必須得學習這種教學藝術,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和經營方式,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新時代的我們,要向著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前進。
道之于老師應是無與倫比的責任感。
老師的責任感關乎學生,關乎家庭,關乎國家和社會。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提到:“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國家的興衰在于少年,而少年的興衰在于教育,教育的支持者則是老師。老師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責任關乎民族。所以責任感對于老師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是超乎任何一項技能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一個老師喪失了責任感,那他就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就不能在教師這一崗位上工作,這種老師是不允許存在的。在我身邊的老師們,都是充滿強烈的責任感的。有同學生病了,及時幫他們送去治療;有的學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現了問題,老師們及時幫他們分析開導,讓他們走出困境。生活上出現了問題,老師們也都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們……所有這一切,都是老師充滿責任感的一種體現。但是,我們依舊要不斷的加強這種責任感,為了我們的少年而努力,爭取做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道之于老師應是……
21世紀的中國,社會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新中國建立之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事業也是一樣,但離大同社會的夢想還有很遠,“大同”社會以及教育大同是一幅宏偉瑰麗的理想社會的藍圖。有夢就是理想,為了我們心中這份美好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實現那份大同藍圖,去做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理想并不能被現實征服,希望的火花仍在黑暗的天空閃耀!
大道之行讀后感 6
《大道之行》是一本探討社會正義和公平的經濟學著作。作者通過對市場機制的批判和對公平分配的提倡,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的一系列經濟問題。閱讀這本書之后,我對市場機制和公平分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也對我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
首先,作者通過對市場機制的探討,揭示了其存在的缺陷。他認為市場機制容易導致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從而影響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一點讓我對市場機制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反思了市場經濟的缺陷。
其次,作者對公平分配的提倡,讓我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關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提出,社會應該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等手段來實現公平分配,這讓我意識到作為社會公民,我們應該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此外,作者對公共物品的'探討也讓我對公共產品的定義和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認為,公共產品容易導致市場失靈,需要政府介入來提供。這一點讓我意識到,作為政府,應該通過提供公共產品來彌補市場的不足,提高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最后,閱讀這本書也對我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他認為,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以公平和正義為目標,這讓我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和正義,也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總之,《大道之行》是一本深入探討社會公平和正義的經濟學著作,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市場機制和公平分配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對我個人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我相信這本書將對我們的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道之行讀后感 7
我用了兩周的業余時間,通讀了《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一書,書中沒有慷慨激揚的歌功頌德,卻讓我看到了滿腔的愛國熱忱和對黨的拳拳赤誠之心,可謂是字字珠璣,用心良苦!感覺自己需要學習提高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在感悟頗多的同時,也是茅塞頓開。公司時下正在開展“知司情、獻言策、勇擔當”活動,這本書值得全體黨員和職工去閱讀、領會和思考。
書中緒言部分直接點明了黨的生存根基,也道明了黨的地位與作用。中國人民要實現社會主義,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誠如同志所言“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每位干部,在剛參加工作時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員,經過組織的長期培養和自己的努力奮斗,被職工群眾推上領導崗位,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要時時處處換位思考,經常從群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只是有些領導,見面打招呼時,如果對方不把自己的官職加上,就覺得渾身不舒服,渾然忘了自己曾經也是普通群眾的一員。作為一名領導,離開了職工群眾的支持,注定是無水之魚。
作為國企的中層管理人員,既是領導者,更是服務者。要想干出一番成就,就必須要全心全意依靠廣大職工群眾,自覺擺正與職工群眾的關系,時刻把職工的利益、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大力倡導并踐行服務職工的作風。確立“以人為本、順應人心”的思想,在企業發展全過程中落實保障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滿足職工群眾發展進步的合理要求。服務職工不僅僅是后勤上的服務,更多是工作上的'服務,目標制定下達后,不能一味只要結果、注重考核,而是要再造工作流程,主動幫助基層一線解決困難,調動激發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幫助他們達成目標,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去拉近與職工群眾的3關系。要從心態意識上尊重職工,落實并改進民主管理制度,把握民情、聽取民意、吸取民智,決策時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主動征求職工群眾意見,與職工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實現企業與職工的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徹底務實主義的后果是黨的主體性迷失和正當性下降,在許多人眼里社會主義已經逐步變成空洞的說辭、過時意識形態的殘蛻。”對于當下許多人精神信仰的缺失,書中毫不諱言的指出。價值上的虛無主義與主體性的茫然失措深入骨髓。在國有企業中尤其是在基層,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趨于淡化,黨的組織機構在逐漸被縮減,功能在逐漸被弱化。作為國有企業的黨務工作者,要正確處理務實與務虛的關系。務實是為了企業的經濟建設服務,務虛是為了創新理論。二者相輔相成。黨務工作不僅要為企業經濟建設搖旗吶喊,更要出謀劃策,落實“黨管干部”原則,為企業人才培養、選拔、使用把好政治關。
功成不必在我,但責任必須在我,我們要勇于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以傾心盡力的付出,在實現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上鞠躬盡瘁、無畏前行!
大道之行讀后感 8
近日,認真學習了江蘇海事局馬小峰書記推薦的《大道之行》一書,讓我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也是一次難得的理論學習機會,提高了我對當今世界的認識觀和辨識能力。有幾個感悟想分享一下:
1、去偽存真
該書從正道上深刻講解了當今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理論知識,達到了以正視聽的效果。在紛繁繁雜的各類信息中,我們要去偽存真,要提高個人的政治辨識能力。現在信息渠道非常多,網絡、微信等,看似學習不全面、不扎實的我們,了解了很多知識信息的面,但殊不知在此類信息中良莠不齊,應該說真理是少數的、零碎的、不系統的,但是由于我們閱讀人的水平限制,對各類信息中提到的都認為有些道理,以至于不了解這些信息背后隱藏的深意,有些是嘩眾取寵引人眼球的,有些是避重就輕故意炒作的。《大道之行》讓我們系統性、全面性地學習當今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理論知識,提高鑒別能力,解答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疑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任何一種社會制度都需要持續改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履行相應的歷史使命
從歷史上看,沒有一個社會制度是保千年的。每一個制度都有其優缺點,只不過一些順應社會發展規律、考慮老百姓利益的朝代時間更長些。共產黨經過這么多年發展,使5億人民擺脫了貧困,高鐵、航天、軍事、經濟的發展,無一不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無比英明。但是,每個歷史階段都有相應的歷史使命,不可能顧及方方面面,因此,方面走得快了點,有些方面走得慢了點,有些方面左了點,有些方面右了點。要把它擺到整個歷史潮流中去看,絕對不能孤立地看待。將一件小事無限放大,從而影響對整個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評價,這些都不是客觀的,不是正確的分析方法。我們也堅信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做好更多的事,但是事有側重、有先后,有國際形勢,也有內部的問題。共產黨需要解決是13億人民的生存發展的問題。我們要相信社會制度制度會不斷地完善改進。
3、從來沒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
這個世界是任何人都要靠自己,只有自己堅強才是真正的堅強。治大國如烹小鮮,國家的治理也是如此。我看到當年的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國民黨要扮上帝給人民送"慈善",共產黨則是要人民自己當家作主,讓人民組織起來解放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上帝,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只有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奮斗,才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樣,在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各類矛盾,我們不能盲目相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不能相信資本主義的一套能解決我們社會主義的問題。我們要靠我們自己,根據我們自身的環境,結合我們的人文實際,自己為自己提出解決的方法之道,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而我們中國的自己,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依靠人民群眾,綱舉目張,所以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絕對信任服從共產黨的領導,在此基礎上的群眾路線才能煥發旺盛的生命力。
4、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能量巨大,必須要汲取符合時代潮流的知識
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有其局限性,比如有天子,一切為皇權服務,但也延續了幾千年,其實也說明了中華文化的優越性。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唯一延續的四大文明古國,其中最連續的就是文明。能夠延續5000年,當中自有其道理,但是有些輿論鼓噪西方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不知道中華文明能夠連續到現在是各類文明的融合和發展,不了解我們的古文化中有我們人類歷史的精粹。舉例而言,新加坡、臺灣、日本、韓國這個當年的亞洲四小龍,能夠在20世紀脫穎而出,令世人矚目,但經我思考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熏陶的國家。而我們當今之中國,只要繼續發揚民主、集中、公正、公開,在原有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建設,一定會達到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的另一個騰飛。
【大道之行讀后感】相關文章:
大道之行《禮記》07-04
大道之行也翻譯07-22
《大道之行也》教案02-02
《大道之行也》教案04-19
大道之行也——《禮記》06-13
大道之行也《禮記》06-15
大道之行也《禮記》06-14
大道之行也《禮記》06-15
大道之行也《禮記》06-15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譯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