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讀后感(通用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好學習》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好學習》讀后感1
因為覺得看再多書,沒有用對方法,也是白看浪費時間。所以最近一直在研究學習的方法,從小六老師的《洋蔥閱讀》、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對了》再到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確實理論知識上是受益匪淺的。
為什么說是理論知識呢,從《洋蔥閱讀》開始,了解到了看書有很多種方法——主題閱讀、快速閱讀、深度閱讀和主題閱讀等。確實是打通了以往一本書我需要死磕到底的思維。但現在自己都在了解學習方法的書,所以其實還是以看完整本為目標(想多了解不同的學習方法,再試用適合自己內化和應用的一款)。
至于拆書幫我是一直心存向往的,但一直沒找到自己這區的組織,可惜了。
《好好學習》這本書一開始是看電子書,始終堅持兩行就能入睡的記錄。但又對成甲老師提出的“臨界知識”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果斷還是下手買了一本紙質版。今天終于靜下心來慢慢了解“臨界知識”的概念和應用。用我的話來理解,臨界知識就像是一條公式,放到很多地方都能運用。重點在于,如何區別其他知識而得知這條公式,并運用到哪個場景中?(我還沒學到這么深刻的內容)。
其中成甲老師提到的幾個點,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個是何為知識?知識本身就是,能對你的思維和行動有所改變的,才叫知識。其余只能叫做信息。所以其實知識是相對于每個人而已,并不是統稱。第二個是“習慣性防衛”。在《這樣讀書就對了》中,趙周老師有提到肉夾饃和披薩的區別,沒見過披薩的人會自動把披薩歸入肉夾饃行列,是習慣了用舊知附會新知,以消除自己對未知事物的不安。習慣性防衛也類似這個意思,感覺自己的觀點或者尊嚴被挑戰時,第一反應是防衛自己/自己觀點,不肯承認自己會出錯,是一種比較故步自封的思維(比如我爸,動不動就說人家這個不懂那個不理解,其實是不肯承認他自己就是錯的)。相對,打破這種思維需要建立“綠燈思維”,空杯心態吧,先接納別人不同的想法,再去對比哪個更好。
《好好學習》讀后感2
我們從小就知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道理,但如何好好學習,各人有各人的理解。這本書是最先在《得到》上開專欄的牛人之一成甲寫的,我認為寫的非常好,連看了兩遍,不光干貨滿滿,連前面的必要性也說的讓人心服口服。書中推薦的公眾號我都加了關注,提到的參考書和視頻我也準備都看一看,現在我正在看的是他推薦的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好好學習》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黃金思維法
遇到問題或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就能挖到祖墳上去了,能找出底層的原理,就是所謂“臨界知識”,即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就像物理中的牛頓第二定律一樣。在思考問題時也有這樣的模型,學習就是用這些“臨界知識”來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和制定策略。黃金思維法是5W2H的簡化版,是研究問題的普適的方法。成甲在他的書中用了很多他發明的名詞,這也是一種將學到的東西,通過理解,變成自己的話講出來,所以吸收營養,再輸出能量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二、刻意練習
作者用自序中寫文案的例子,不停的問為什么,找到問題的實質是為了推銷自己,推銷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通過看心理學的書看建立信任的套路,再找一個好的文案,看他是怎么體現這些套路的,自己就依葫蘆畫瓢,針對性的將套路在文案上體現。所以照貓畫虎行不行就看你研究的深不深,和富蘭克林研究寫文章一個道理,富蘭克林小學二年級畢業,通過認真研究練習,能夠寫出高水平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富蘭克林的自傳,絕對是普適智慧的寶典。刻意練習還有一種好方式就是復盤,就是“君子之行而日三省乎已”,通過復盤能將成功和失敗都變成成功之母。
三、多思考
這是學習的終極法門,比如看書要從書籍中讀出作者想寫而沒寫的,作者沒寫而應該寫的:在哪些觀點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實是換了一個樣子的包裝?哪些問題,其實別人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同一本書讀出不同的感覺。如何識別臨界知識,如何應用臨界知識,其實都是思考的結果,當然本書中有很多實用具體的操作方式,比如作者對標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寫日記還定期總結等等。
總之,這是一本關于學習的好書,活到老,學到老,強烈推薦各個年齡段的朋友讀一讀。
《好好學習》讀后感3
“斜杠青年”已經成為這個年代年輕人的標配,白天的時候選擇西裝革履,格子間里為生活奔波;晚上奮筆疾書,放飛自我,去追尋內心的夢想,抑或是直播分享,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去影響更多的人。
“斜杠青年”其實指的是跨界做得好的人,但是,他們并沒有三頭六臂,又是如何在不同的領域內都能夠做到游刃有余,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呢?相對比之下,又有多少人連本職工作都做得相當吃力,只能亦步亦趨,仰望別人鼻息?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成功的人善于學習那些有著更強大力量的知識,掌握并運用這些知識,會讓人看得更透徹,成長得更快,這類知識,就是臨界知識。
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論述臨界知識,分別是:臨界知識是什么,如何掌握臨界知識,臨界知識的應用方法有哪些。通過全方位解析臨界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給現實生活帶來真切正向的改變。
01、臨界知識,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智慧
成甲說,臨界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知識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且遇到同類的問題也能夠類比應用,那么這樣的知識便可以稱之為臨界知識。
比如說,在你和另外一個同事共同負責一個項目時,而你們意見相左,因此你想要讓同事接受你的意見。從具體項目的角度入手,來分析利弊進而說服同事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如果能夠想到,這其實是關于如何擴大自己影響力的問題,你也就會考慮得更加全面,而不止局限于當前的情境。更重要的是,此刻你想到的策略,同樣可以用在你試圖說服別人的任何時候,只需稍加調整即可,這里的別人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孩子、你的同事等等。
很多看似無用的知識,也有可能是臨界知識,在關鍵時刻能夠讓人脫穎而出。
英國的一家保險公司曾經想要在炎熱的非洲建造一座寫字樓,那里的環境晝夜溫差極大,白天高達40攝氏度,而到了晚上,則下降到5攝氏度。但是,保險公司對于寫字樓的要求除了外貌和功能之外,還有一條匪夷所思的要求:不能使用空調。
相信很多建筑師都會束手無策,恰巧有一位懂得生態學的建筑師聯想到了熱帶地區的白蟻,蟻穴的溫度能夠精準控制在30攝氏度左右,一個全新的領域“自然擬態工程”就這樣誕生了。
你看,表面上毫無關聯的兩件事,就這樣在某種情況下,建立了讓人贊嘆的關系。臨界知識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此,當你掌握它的時候,你永遠想不到會在哪一時刻用到,但是一旦用到,往往能夠取得最奪人眼球的成就。
02、如何掌握臨界知識?綠燈思維以及深刻反思
既然臨界知識是如此高效的普世智慧,那么應該如何掌握呢?在思維與行動方面,作者給出了兩個建議,分別是綠燈思維與深刻反思。
首先來看綠燈思維,什么是綠燈思維呢?就是別人在表達觀點的時候,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避免產生習慣性防衛,把“我”和“我的觀點”區分開來。
喬布斯曾經說過“我特別喜歡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這里不是說聰明的人沒有尊嚴,恰恰相反,他們明白自己的尊嚴不在于別人的認可或者反駁,而是傾聽不同的聲音,不斷地促進自我成長。
我們總是以為多看書能夠學到更多知識,讀書,確實是吸收知識的好途徑。但是,讀過的書,真的能夠為我所用嗎?如果沒有,是不是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明白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要想讓知識為我所用,向外求,不如像自己的過去求,每個人的生活,其實就是一本最值得好好研究的書啊,而讀這本書的方法,就是深刻反思。
如果只是忙碌的奔跑,一路走來,可能收獲寥寥無幾。但是反思,記日記,卻可以讓人有機會看看走過的路,深刻思考自己的行為,往往會發現自己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里。
03、如何應用臨界知識,刻意練習是最好的辦法
明白并掌握臨界知識,只是第一步。只有能夠在生活中應用臨界知識,才能達到知識改變生活的目的.。那么應該如何做呢?書中提到刻意練習的方法。
要想刻意練習,需要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大量持續的練習,同時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間練習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唯有如此,才能將臨界知識爛熟于心。
舉例來說,當你要寫一則廣告,如果你第一件事是跑到網上百度如何寫好廣告,就不能算是刻意練習。想要寫出吸引人的廣告,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為什么而寫,當你明白要寫出產品的與眾不同之處,進而吸引到有需要的人群時,再結合相應的技巧進行完善修改,才是一次比較完整的刻意練習。
正如奧格威在《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所說“不要用最高級形容詞、一般化字眼和陳詞濫調。講事實,但要把事實講得引人入勝。”這正是廣告的本質所在。
太陽底下無新事。當我們說以史為鑒,那些可以用來借鑒的正是臨界知識,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這些知識始終影響著人類的命運。愿你能夠做到《好好學習》,發現并運用自己的臨界知識,開啟新的學習之路。
《好好學習》讀后感4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我們上學時天天喊的口號,也只是口號,隨大流,沒有也不會去仔細思考其底層邏輯相關的東西。而在漫長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生涯中,幾乎也不可能有老師教你如何學習,如何尋找自己的學習方法。生有涯而學無涯,感覺浪費了很多寶貴的學習時間,年復一年進行低效率的吸收知識,但是同時又被家人,老師冠以愛學習,懂事,刻苦的三好學生。
剛開始,在小學,初中階段還不錯,但是到了高中,拼苦力,還是按照死記硬背的思路去學習知識,最終只能是成績遲遲上不去,高中三年,郁悶了三年。
參加工作后,思維是更加全面了,也一直在尋找學習的方法論,但效果都一般。大部分時候,還是重試著騙人的刻意練習。有太多的困惑和迷茫,因系統性講學習方法的資料也很少,只能從知識的海洋中收集只言片語,談不上體系。
自從看到好好學習這本書,成甲老師著。從一個個概念,提升我對很多概念的認知水平,看完第一遍后,自我感覺大呼過癮。雖然第一遍看完也沒記住太多,理解也肯定不到位,但心里面有踏實的感覺,這就是我的指南針,學習我有了更深層次的指導規范。現在開始讀第二遍,打草稿的想法記了很多,后續要一個個完善草稿上的想法。我想這么好的書—雖然豆瓣評分不是很高。一定要分享出來給你,也許會對你有很大的啟發。
未來認知深度決定了你的段位,如何進行認知深度訓練,我想是當前社會每一個有危機意識的人都應該刻意練習和追求的!
《好好學習》讀后感5
1、提升學習能力的方法。
讀完《好好學習》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這個道理小時候就在聽,但小時候哪懂這里面所具備的含義。而直到了去年,在羅輯思維遇見李笑來老師,看了《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后,才對反思這一從小到大聽了無數遍的道理有一點點的感觸。而后來在訂閱了笑來老師在得到的專欄,笑來老師在講元認知能力時,說反思是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最高效的手段時,才真正的開始重視這個道理。
但自己開始寫每日反思,那也是20xx年xx月xx號才開始的事了。而自己也只是寫到xx月xx號后就停更了,在寫的這兩個月也是時不時的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到昨天在給自己日程本上寫每日事項時,都差點不想寫反思這一項任務了,但最后還是把它加了上去。現在回頭看自己的每日反思就是在寫流水賬,而且這流水賬還是一個套公式的流水賬:“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又緣何走了那么個思路?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琢磨一下那些影響因素究竟有沒有根基,有沒有道理?”
但現在看完成甲老師的書后,發現自己現在正在走的這一小段路程,其實都是別人已經走過的路,別人都是如此掙扎著走下來的,那自己又那來的臉面輕言放棄呢!尤其是在練完這一項功夫后,好處還如此之多:
(1)反思幫助我們發現知識的誤區;
(2)反思可以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
(3)反思可以督促我們檢查學到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
而且成甲老師在書中還給出了訓練反思能力的三個方法,這就更使得我有動力去做這件事了。同時我發現,以成甲老師所說的方法去踐行反思這一道理時,真的不會怕沒有東西可寫,真的是生活中處處是自己值得寫的事,也體會到了,為什么成甲老師每天的反思晨修都需要2~3個小時的時間了。
2、行動上的坑。
說的自夸一點,我也和成甲老師一樣,跳進過“低水平勤奮陷阱”,看完一本書非常多的劃線、摘抄,但效果也是令人“震驚”的,剛看過的內容,過了一天也就基本記不得了。
后來在訂閱了得到專欄后,稍微好了些,但也沒有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多只是把書中的知識點,搬運到印象筆記中,想著以后可以回顧。但現實是很打臉的,那保存到印象筆記中的知識點,除了在暑假的時候快速的默讀了一遍,就再也沒有點進去過。
這樣渾渾噩噩的到了20xx年的xx月底,自己腦子才稍微有點開竅,才反應過來,這樣做是沒用的,自己完全是在做無用功,就好比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丟一根。還是陷進了低水平勤奮陷阱,完全沒有疊加效應!
3、思維上的坑。
以前也知道“習慣性防衛”這個詞,但在自己的思想中,只知道把它運用在和雙方溝通時,當我和別人意見想左,而他又比較激動時,我就有可能會和他說:“你現在的狀態就是在習慣性防衛。”但只要把場景稍微變化一下,自己就不會想到,就好比成甲老師在書中舉例的遲到后的習慣性防衛,這自己以前就沒有想到過,在這個場景中,也有習慣性防衛在作祟。真的是把學到的知識做到了一個蘿卜一個坑,當時在學到一個知識的時候完全沒有想著去舉一反三。以使自己陷入了一種固定思維的模式。成甲老師說學習臨界知識,第一個所要具備的心態是建立綠燈思維,我個人感覺成甲老師的所說的綠燈思維,和就事論事意義上差不多,不知道我理解上是不是有誤,這點還希望成甲老師能指點一下。
第二個需要具備的心態是以慢為快,在這點上我深有感觸,我在得到上訂閱了5個專欄,微信中還有好幾個每天必讀的公眾號,所以,自身就會感覺非常的焦慮,恨不得這個專欄結束,立馬開始下一個專欄的閱讀。但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后,自己回顧時,發現自己什么也沒有得到。這時,自己才有些開竅,領悟到自己“絕對”要使用成甲老師所說的“結硬寨,打呆仗”,不能一味為了學而學,以為自己知道,但其實不知道。
4、黃金思維圈。
在成甲老師書中所舉例到的通用的重要臨界知識中,我感受最大的是黃金思維圈,以前真的不知道還有這么一個概念,所以在看成甲老師同事Bean剛入職的日志時,看的自己挺迷糊的。但現在知道了黃金思維圈是怎么一回事后,就完全能看懂了。同時在看這一小節時,把自己好幾次的代入了以前做過的事,和接下來幾周將會做的事時,感覺思路會特別清晰。這方面的知識以前零零散散的也聽到過,但這么系統性的了解,還是第一次。
5、總結。
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于我剛好是一場及時雨。來的太早,自己體會不深;來的太晚,就會是浪費時間。以前只知道要學以致用,但現在更知道的是,在學以致用后面,還跟著一句話,叫“反思不止”!
【《好好學習》讀后感(通用5篇)】相關文章:
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的名言02-09
關于好好學習的句子摘抄05-18
《軍神》讀后感(通用24篇)03-18
寒號鳥讀后感(通用15篇)03-14
童年讀后感通用15篇03-22
慈母情深讀后感(通用29篇03-06
學生《活著》讀后感通用10篇03-02
烏塔讀后感通用15篇03-09
朝花夕拾讀后感通用15篇03-20
《朝花夕拾》讀后感(通用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