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讀后感范文450字(通用7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孟母三遷》讀后感范文450字(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1
很多小朋友都和我一樣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可是孟母為什么要三次搬家呢?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他家原來住在墳墓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游戲玩,不好好學習,因此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后搬到學堂附近,孟子就跟著別人學習禮節和知識,發奮讀書,后來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好的環境對我們成長是很重要的。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三次搬家操碎了心,付出的太多了,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可親可敬!
現在有很多父母為了生活把孩子都丟給爺爺奶奶或者是托管所,我們班上都有好幾個留守兒童,他們平時都缺少父母愛,缺少父母愛的孩子容易內向、自閉、自卑,不夠自信。可是我的媽媽不怕辛苦,無論她在哪上班都把我帶在身邊,每天起早貪黑的接送我上下學,每天堅持送我去練鋼琴,我是一個很幸福的孩子哦,我為我媽媽點贊,我媽媽也是一個很偉大的母親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不辜負媽媽的希望,長大以后好好孝敬媽媽!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2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經常吵著外婆給我講故事,其中《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記憶猶新。它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小朋友們想聽聽具體的嗎?那就讓我一一道來。
孟子是戰國時期人,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孟子,曾三次遷居。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墓附近,他常常筑墳墓,學別人哭拜的樣子,母親看到了很擔心,把家就搬到了集市附近,結果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孟母覺得這個環境也不利于孟子成長,又一次遷居把家搬到了書院旁邊,孟子就跟著別人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看到孟子在這個環境下成長,很是開心,覺得搬了個好地方,就在哪里住了下來。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教育他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廢,學問也必須日積月累。孟子也很聽孟母的教誨,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奮用功,終于不負眾望,成為了一位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孟母為了孟子能有個好的成長環境,幾度搬遷,輾轉反復,終于培養孟子成才。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為了我們能有好的學習環境,含辛茹苦,無私奉獻呢,為了報答父母,讓我們好好努力學習吧!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3
我和女兒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孟子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孟母原本家住在墳地旁的小村莊,村中小孩看到哭喪也紛紛模仿,孟母看到不利于孩子成長便搬了家,第二次搬到了鎮上,這里是交易區,很多人在交易,孟子久而久之也學會了討價還價,孟母得知后,心里不安,便再次遷居,這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和小孩們常在樹下練學堂中的`禮儀,孟母看到后很高興,從此,他們就在這兒安心定居了!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們都非常感動,孟母為了孩子有出息,搬了三次家。女兒聽完后說:“我一定也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用的人,不辜負爸媽的期望!”我沒想到女兒會這樣說!我望著女兒竟有些感嘆:現在的父母為孩子們做得夠嗎?當然有的父母特別盡心盡責,而有的父母卻從未想過環境造人,不是吵架就是打罵,而深受其害的卻是孩子,他們在無形中被傷害。孟母做得特別好,為了孩子有出息三次搬家,而如今的父母只顧自己方便而不顧孩子的感受的人大有人在,孩子卻無從選擇!我也要向孟母學習,爭取給孩子最有利的條件學習,讓她在健康的光環下“茁壯”成長!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4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
文中講了孟母為了不讓孟子的學習受到影響,于是他們先后搬了三次家。剛開始,他們住在墳地的旁邊;孟子就學起了人們辦喪事哭泣的樣子,孟母覺的這里的環境不能讓孟子專心致志的學習。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孟子沒事就跑到集市上學起那些小販喊著買東西,孟母覺的這里也不能讓孟子用心學習,于是就再一次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玩的沒意思,就跑到學堂看那些孩子和先生一起讀書,回家后自己也拿起書裝模作樣的讀。沒多久,孟母發覺孟子的學習越來越好……
我讀完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明白了學習要有好的學習環境。孟母為了孟子學習好,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孟子努力學習終于成為了著名的思想家。父母現在給我們的學習環境要比孟子那時好的多。同學們,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認真真地學習,長大后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5
今天,我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我想:孟母為什么要三遷呢?我帶著這個問題讀完了故事。
故事講了古代教育家孟子從小失去父親,家境貧寒,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們家最先住在公墓旁,他經常看埋死人,時間長了,就和小孩子玩埋人的游戲,孟母看見了,覺得這樣下去孟子長大了很沒出息,決定搬家。
孟母把家遷到了菜市場附近,這里很熱鬧,有買的有賣的,人來人往,還有小偷。孟母怕孟子學壞,他們又搬到了學校邊。孟子對學校有了興趣,他看見別人唱歌,他也唱歌。看到老師很有禮貌,老師很喜歡他。一次,老師出題考試他,他對答如流,老師讓他上學,孟母很高興。
讀完以后,我想:孟母為了兒子長大成才,三次搬家,她操碎了心,付出了太多,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可親可敬。我想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為我的成長也付出了很多。我該怎樣報答媽媽呢?上課認真聽講,寫好作業,爭取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媽媽。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6
我讀完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孟子小的時候,他的媽媽非常關心他的學習。孟子的家住在墳地的附近,孟子天天放學就到墓地模仿那些哭泣的人們,孟母看孟子在這里不能專心致致地學習,所以就搬到了市場邊上;可是,孟子每天放學就到市場里學那些小販們叫賣,孟母看孟子還是不能用心學習,就又搬到了學堂旁邊;可是,孟子回來沒有什么事兒做,就找小伙伴到學堂去看那些小孩在和先生一起讀書,他們回來也拿幾本書裝模作樣地讀。孟母發現孟子這幾天進步很快就把他送到了這所學堂。
我讀完《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明白了學習要有好的學習環境。孟母為了孟子學習好,不顧一切,金錢、勞動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孟子努力學習終于成為了中國古代的思想家。現在的家長是不是不顧一切給我們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呢?
《孟母三遷》讀后感450字7
今天,我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孟子能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孟母的引導和教育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孟子一家住在一個墓地旁邊,天天看到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地從家門口經過;孟子看多了,經常跟小朋友玩喪事的游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不利于孟子成長,把家搬到了市鎮上,鄰居是個屠夫,整天殺豬宰羊,孟子耳濡目染,和小朋友玩耍時,也總是玩剁豬肉、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覺得這里也不適合孟子居住。孟母又把家搬到了一個學堂旁邊,這里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孟子接觸到的都是讀書人,也開始讀書。在母親的教導下,成了一位儒學家。
這則故事使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生活中我也有很多讓媽媽操心的事情,特別是寫作業,每晚都是全家人等我寫完作業才睡覺。最晚的一次寫到夜里十一點多。我以后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少讓媽媽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