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的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規矩和愛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1
身為一名母親,我也讀過了不少有關于育兒的相關書籍。有些是教導方法的,有些是說明溝通技巧的。有些是講解教養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眾多的同類書籍之中,我認識到了當今身為父母的不易。而養育好一個孩子的前提是家長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或者正確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無時不感覺到身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成為了家庭金字塔頂端的小珍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這句老古話般。家長們對于孩子的寵愛和呵護讓原本的小天使們或許化身成為了小霸王。針對如此的教育現狀,其實很是值得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的家長們觸目驚心到想要及早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作家王濤推出的《規矩和愛》一書,盡管只是文字的述說,但是家長卻可以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習并給孩子設置愛的規矩。
全書的開篇單刀直入地提到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做合格的父母——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為父母的職責無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為父母,注意的細節還是很多的。書中非常精辟而又獨到地為眾多家長設定了為人父母的四項基本原則:不占有原則;規矩和愛統一的原則;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則;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原則。總的說來,四大基本原則的背后則是蘊藏著無窮父母的深愛。盡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卻是實實在在需要家長朋友們關注和重視的。
在全書后半部分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細節方面的規矩要求。這里的規矩是為孩子設置的規矩;這里的規矩是真正帶著愛的溫情;這里的規矩是目標明確的教育方式;這里的規矩是時刻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的衡量準則。為了加深相關的觀點,書中還特地羅列了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以明確的目標,設置正確的教養理念,讓融匯著濃濃“愛“的規矩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說過,“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使孩子們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過通篇的閱讀,我其實感覺是受益匪淺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沒有不能做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做規矩的父母“更讓我激發強烈的給家中小兒豎規矩的使命感。老人們常說“從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們長大之后的一言一行與從小養成的規矩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的。家長們在這一點上勿必要引起足夠的注意。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美好的未來。他們理應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呵護。而方法何在呢?《規矩和愛》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提示,讓有愛的“規矩”時刻伴隨他們的'成長。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2
在讀過鐘老師推薦的《規矩和愛》這本書后,頗有感觸。“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我們不能只盯著孩子身上的缺點,而要時時反省自己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身教勝于言傳。如果自己沒有上進之心卻叫孩子要好好學習,恐怕只是白費口舌。路依遙,從小到現在,犯些錯誤很正常,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對于一些原則性的錯誤,是需要及時糾正的,而且我和孩子的媽媽,包括爺爺,奶奶,平時我們的言行也很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否則孩子很容易學會一些不好的習慣。
教育孩子就像建房子,地基得先打正打實。忽視地基,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建成高聳美觀的大廈,就算建成了,也是經不起風雨的。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和品格,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這樣的教育無疑是不正確的。如果孩子從小就得到父母的百分百愛和關注,活得快樂,受尊重,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長,就算學習成績暫時不拔尖,他的將來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因為這就像一棟地基堅固的房子,就算高層出了問題,它的根基還是正的呢。
分數不能代表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像漢堡包的那片牛肉,被老師和父母夾壓著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了剩余的時間和空間來發展更重要的東西。未來,當社會不需要高分了,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高的孩子,該怎么辦呢?而且我們要求孩子次次考高分,孩子也會在心里想我們到底愛的是他們本人,還是分數?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主動學習,依賴父母押著他去學,就是考了高分也沒有用。所以,我們身為父母不能太淺薄,目光要看得遠一點。對于路依遙,她的學習,我一般是注意細節,比如,字的書寫,平時語文和數學作業的完成,聽寫生字的掌握,這些平時關注的較多,除了學習,我還在周末孩子在家里的時候,通過讓路依遙,整理房間,幫奶奶做點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在多方面去體會,知道平時的小事也要有條理,當然,從目前來看,孩子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家長去發掘,去教育的地方,只有在不斷地,即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才能慢慢有所感觸,有所提醒,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最后借用一位哲學家的話,播種一種思想,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會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幫助孩子播種一種好思想吧,讓他們收獲一種好命運,擁有一個好人生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3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從教也將近30年,但是怎樣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心里卻是沒底。讀了《規矩和愛》真的令我大開眼界,感觸良多。書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
節律、規范,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規矩。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條。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寬嚴相濟,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的法則。
自己的成長環境,就是那種嚴父慈母形的家庭。很少體驗過父愛的溫暖,常常聽到父親數落我們兒女的口頭禪,好像我們都不是父親眼里的最優秀的孩子,也很少聽到父親對自己的鼓勵和表揚,因為都是服從父親的教誨和指令,也就沒有過現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沒有過青春期的朝陽感受,直到一次對孩子亂花錢的管教過為嚴厲,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抗“難道我們小孩子就沒有自己可以喜歡的事情嗎?”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傳承了父親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懲罰嚴厲了。過分的嚴格教育會壓抑孩子內心的快樂。父親對我的言傳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誠實守信、為人要熱情善良、做事要踏實肯干、不好高騖遠、不徒有虛名等等都是精華的要傳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閃失,小的打碎了一只水瓶,大的辦錯一件事,都會遭到父親的責罵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謹慎,驚恐驚慌的。要給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寬容,和自由成長的空間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父母對子女愛的體現。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習慣上,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孩子每次做完作業在收拾書包時,摸摸這摸摸拿,基本是10幾分鐘都收拾不好。后來發現他是收拾書包時,一會兒想起這件事,一會兒又拿起玩具看看,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和孩子媽就給孩子制定了規矩,書包必須在5分鐘內收拾完,且中間不許打岔。起初效果不是特別好。我們就站在一邊盯著他收拾,偶爾也會給他一句督促,偶爾也給予鼓勵。也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對這件事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的漸漸地孩子學會了收拾書包。
當然為人父母要身先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你內心對規矩和愛的態度。你內心是否有愛,是否尊重規矩,要比你對孩子用怎樣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作文
【規矩和愛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規矩和愛讀后感集錦5篇04-21
《規矩和愛》讀書筆記范文01-21
規規矩矩的解釋和造句04-24
《愛和自由》讀后感三篇04-18
規矩的近義詞01-24
愛自己和愛他人的作文04-02
《愛和自由》課外書讀后感04-10
苦和愛作文02-24
《植物之間的愛和恨》說課稿12-21
關于規矩的名人名言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