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名著教育的本質讀后感

時間:2021-06-10 16:30:2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名著教育的本質讀后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的本質讀后感。關于教育的事實,在人類創造文字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久,直至文字出現以后,我們才能夠從史料中得以找尋,比如《學記》。而關于怎么做教育的討論,前代人大多討論的是"教什么(WHAT)"和"怎么教(HOW)",把"為什么教(WHY)"這個問題忽略了,從而也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

名著教育的本質讀后感

  欽佩賈馥茗先生的《教育的本質》,書中所談及的正是"教育的根本".感謝叢濱校長贈予《教育的本質》這本難啃的教育名著,使我有機會穿越古今,細品慢讀,漸漸認識、找尋、領悟教育的本質,以期獲得些許粗淺的`認識。

  "成人之道"謂之"師道"或"教人之道". 而成人之道,不止于教,作為教者真正能稱得上"道"的還需要做很多。

  一、學——成己之道

  賈先生認為,"師者"就是已經由"修己"而成為"成人"的人,具有"成人"之德,秉持著"造物之誠",從事"成人"的工作。

  德乃立教之本,師德建設極為重視。誠乃教者立身之根本,誠者"不自欺"、"不欺人",現實情況是,教者所缺的正是誠——"造物之誠". 表現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地位,忽視學生感受而大量灌輸,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較遠,只考慮進度不管效果,集體備課中的交流不暢、信息閉塞等等?梢岳斫鉃槿鄙僬嬲\、坦誠、虔誠。對待學生要真誠,對待同事要坦誠,對待事業要虔誠,有此三"誠",方可"成人".所以說,要提高質量還需學習成己之道,起碼心誠則靈。

  "致誠"的途徑和方法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中庸》

  說白了,學習成己之道就是教者審視自己,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就是欲"成人"先"成己".

  二、悟——成人之道

  "成人之道"就是"教人之道",要想達到"道"的高度,還得借賈先生的講述參悟其中道理。

  1、恪守師之守則——教學相長

  起碼明確"學學半"的道理。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而不是把教與學相對立。

  2、了解學生

  《學記》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譯文:學生在學習上有四種過失,是施教的人必須要了解的:人們學習失敗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貪多,或者是知識面偏窄,或者是態度輕率,或者是畏難中止。這四點,是由于學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師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發揮其優點并克服其缺點。

  或許我們可以自我安慰,因為現實中學生學習上的過失,已經存在了N多年,但也該捫心自問,為什么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跟著前人的步伐,加之個人的努力,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克服上述種種,而做到"長善而救其失者"?

  深入了解學生,取決于教師的學生觀,基于認識學生的愿望,基于對待學生的態度。眼里得有學生,心里得想學生。所以本校要求對待學生得有"三心二意","三心"為信心、關心、耐心,意為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要有信心,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全過程要付諸關心,對學生出現的若干不如意要有耐心幫助學生修正。"二意"是指誠意、情意,誠意如上所述要有"三誠",情意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以師生情意經營教與學。

  所以說,悟成人之道,就是心系學生,琢磨學生。學生是水,教者是船,不知深淺,船很危險。

  溫總理講過,要讓每個中國人有尊嚴地活著。我們為何不可以讓我們的學生有尊嚴地學習著,如果學生的學習沒了尊嚴,那么到最后我們的尊嚴也沒了。

  三、研——學習之道

  研學習之道,就是要研究學法,給學生真實、樸實、務實的學習過程,把學生請進學習過程里,讓他們自然地學習,習慣自然養成,知識自然生成,思維自然形成。

  成人之道,不止于教,而在于學。教者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研究學習之道,此處"道"為途徑或方法。

  賈先生論述了教學成功的四個原因,仍具指導意義: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2),當其可之謂時(3),不陵節而施之謂孫(4),相觀而善之謂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意為:大學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預先防備;在適當的時候加以教導,叫做合乎時宜,不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導,叫做順應;使學生相互觀摩而得到好處,叫做切磋。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跟著賈先生的論述,又去查了一下《學記》,找了教學失敗的六個原因,其中頗具現實意義。

  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譯文: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有堅固不易攻破的趨勢;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后補救,盡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施教者雜亂無章而不按規律辦事,打亂了條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其中"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以看做是先哲對學生間合作學習的前瞻,可以說先哲是現實課堂合作學習的鼻祖,讀后感《教育的本質讀后感》。

  總之,讀讀《教育的本質》可以給我們的教學找一些參考,議議《教育的本質》可以尋一些方法。讀讀可以拓寬視野,議議可以加深認識,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質量是不能回避的話題,而提質量的關鍵在于提師能,修師德,致師誠。品讀經典,面對現實,足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題。

【名著教育的本質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的本質讀后感范文03-02

教育名著讀后感01-04

教育名著讀后感06-14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讀后感01-19

教育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11-03

美文賞析:教育的本質06-12

家庭教育的本質11-21

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07-02

關于教育名著的讀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