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常州外國語學校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階段質量調研語文試題試卷

常州外國語學校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階段質量調研語文試題試卷

時間:2024-09-11 04:08:34

常州外國語學校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階段質量調研語文試題試卷

常 州 外 國 語 學 校

常州外國語學校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階段質量調研語文試題試卷

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階段質量調研

語 文 試 題

2007年10月

一、課內文言語段閱讀(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摩:通“磨”

  B.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稱:被稱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窮

  D.則仆償前辱之責       責:責罰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B.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

C.退論書策,以舒其憤 可以濯吾纓

D.至激于義理者則不然  圣人不凝滯于物

3.句式與“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項是 (  )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洎牧以讒誅

  C.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D.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4.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文中談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發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況。

  B.作者身受“腐刑”卻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

C.在作者看來富貴順達者難成大事,唯有歷經磨難、卓越非常之人常能發憤而有所成就。

D.司馬遷著史記的目的在于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見解。

二、課內現代文閱讀(8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節選)
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在21攝氏度的環境里,可貯藏一二星期。人們一直在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是“晝夜奔騰,有毒蟲猛獸之害”,“顛坑仆谷相枕藉”,“驚塵濺血流千載”。為了封建統治者個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勞民傷財!但也足見當時荔枝貯藏與運輸的不易。

荔枝的核就是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數品種為綠色。優良的荔枝,種子發育不全,形狀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現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隨品種而不同。廣東有雙季荔枝,一年開花兩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開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綠白色或淡黃色。花分雌雄,僅極少數品種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時開放,宜選擇適當的品種混栽在一起,以增加受粉的機會。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數百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
5.分點概括以上語段所介紹的內容。(3分)

6.以上語段除了引用說明外,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請舉例加以說明。(2分)

7.文中劃線處引用了詩歌和諺語,試分析它們的具體作用。(3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32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16分)

韋丹字文明,京兆萬年人。新羅國君死,詔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賣以取費,號“私覿官”。丹曰:“使外國,不足于資,宜上請,安有貿官受錢?”即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因著令。未行,而新羅立君死,還為容州刺史。教民耕織,止惰游,興學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得掠為隸。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種茶、麥、仁化大行。以諫議大夫召,有直名。劉辟反,議者欲釋不誅,丹上疏,以為“孝文世,法廢人慢,當濟以威,今不誅辟,則可使者惟兩京耳”。憲宗褒美。徙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始,民不知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則戛而焚。丹召工教為陶,聚材于場,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人能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賦,徐取其償;貧不能者,畀(bì,給與)以財;身往勸督。置南北市,為營以舍軍,歲中旱,募人就功,厚與直,給其食。有吏主倉十年,丹覆其糧,亡三千斛,丹曰:“吏豈自費邪?”籍其家,盡得文記,乃權吏所奪。召諸吏曰:“若恃權取于倉,罪也,與若期一月還之。”皆頓首謝,及期無敢違。有卒違令當死,釋不誅,去,上書告丹不法,詔丹解官待辨。會卒,年五十八。驗卒所告,皆不實,丹治狀愈明。宣宗讀《元和實錄》,見丹政事卓然,它日與宰相語:“元和時治民孰第一?”周墀對曰:“臣嘗守江西,韋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歿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新唐書·循吏列偉》)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故事,使外國,賜州縣十官 故事:舊日的典章制度

B.則可使者惟兩京耳 使者:出使的人

C.度其費為估,不取贏利 贏利:獲得的利潤

D.吏豈自費邪 自費:自己耗費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受材瓦于官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B.及其所之既倦 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C.帝命有司與之,因著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今不誅辟,則可使者惟兩京耳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韋丹“仁化大行”(仁政教化得以廣泛實行)的一組是

①具疏所宜費,帝命有司與之,因著令 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使不得掠為隸

③丹召不教為陶 ④貧不能者,畀以財

⑤歲中旱,募人就功,厚與直,給其食 ⑥籍其家,盡得文記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 )

11.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韋丹力主某除陳規舊法。他認為出使外國所用的資費,應該由朝廷撥付,不應該沿襲陳規賣官籌款。皇帝聽從了他的意見,修改了法令制度。

B.韋丹擔任言官以正直聞名。他認為如不以強力威懾,人們就會輕忽法令;劉辟反叛如不加討伐,朝廷就無法統轄全國。為此他得到了皇帝的贊揚。

C.韋丹執法寬厚仁慈。對于依仗權勢從官倉強取糧食的主倉吏,他只是責令限期歸還。對于違犯法令被判死刑的兵卒,他也沒有執行,而是將這個兵卒釋放了。

D.韋丹為政功績顯著。他擔任地方官以仁化為本,多方造福地方百姓。他被誣告的罪名經查也盡屬不實,這更顯現出他的功績。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使外國,不足于資,宜上請,安有貿官受錢?(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籍其家,盡得文記,乃權吏所奪。(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頓首謝,及期無敢違。(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詩歌閱讀(8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3-14題。(8分)

章臺夜思 韋莊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

家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臺:即楚靈王行宮章華臺,故址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南。瑟: 琴瑟。

13.“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賞析其作用。(4分)

答:

14.本詩的題目為《章臺夜思》,有人認為這首詩全篇未現一個“思”,卻“秋思”不斷,令人回味,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具體的內容進行闡述。(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寫(8分)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3)四周山色中,一鞭殘照里, ,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王實甫《長亭送別》)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5)亦欲以,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6)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 。是以見放。”

四、文學文本的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題。

讀 荷

吳長忠

(1)世人皆愛荷,嘆其美艷,贊其高潔。常常地、細細地品味荷花,我感覺荷花、也許只有荷花,達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無疑是人類所追求的價值體系中的兩個核心概念。在人類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了人類的意識形態。在意識形態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種形式都對應著一個核心概念,或曰核心價值。正如哲學之對應真,道德倫理學之對應善,法律之對應安,體育之對應力,圣和美則分別是宗教與藝術的核心概念。這個價值體系中的諸核心價值,在其最高境界則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體育競賽不僅能引起人們對“更高、更快、更強”之趨于力的極限的贊嘆,也能同時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價值“力”至核心價值“美”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臘雕塑“斷臂的維納斯”,千百年來,面對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體,沒有人想過觸摸或占有,她在人們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覺,因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種近平神圣的自信,這是由核心價值“美”至核心價值“圣”的升華。

(3)觀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嬌艷,或姹紫嫣紅,百態千姿,實乃自然造化之精華。若自然界亦有核心價值體系,我相信“花”應居于體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類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之頂層。

(4)然因四時花卉生長特征自然品性之差異,給予欣賞主體的感覺也是不同的,更何況欣賞主體亦有千差萬別,作為同一個體的欣賞者在不同時空環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為其風節而感動,“寧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偉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為其勇毅而擊節。自知風寒侵凌,依然前行報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為其氣韻而贊嘆。看那姚黃魏紫在春陽下綻放,在春風中搖曳,似將日月精華集于一身,縱情恣肆地展示著生命的高貴與艷麗。

(6)此花中三品,可贊可嘆。然而細品其生命過程,止于在自然形態之莢艷中展示其節其氣,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節而出,在纖塵不染的綠葉間綻放,在暖暖夏暉中凋謝,生來默默,歸去靜靜,不爭不囂,無艾無怨。在轉瞬間開放,為夏晨染一片亮麗,又在轉瞬間逝去,為午后添一層靜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卻從未見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選擇人們不經意時歸去。那不知什么時候灑落在荷葉上的花瓣,卻片片鮮嫩,似從清水中綻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殘荷,卻依然在惠風中、在清水上、在綠葉間搖曳著,綻放著嫵媚。此時,我為荷的美艷而炫目,為荷的神圣而感動。

(7)人生之匆匆猶荷花之來去。作為生命個體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樣,在歸來歸去間這么幽寂這么靜美呢?荷花以其整個生命過程的純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著我們,引導著我們戮力前行。 (選自《散文選刊》2007年第4期)

16.文章第一段“常常地、細細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詞有什么含意?這句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答:

17.文章第(2)段列舉“斷臂維納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

18.作者在第(5)段中寫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請結合原文具體說明。(4分)

答:

19.結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點,并聯系現實生活談談如何借鑒荷花的品性。(5分)

答:

五、語言文字運用(24分)

20.下列選項中無錯別字的一項是 ( )
A.萌孽 官邸 悚人聽聞凄凄惶惶

B.盤桓 修茸 因地制宜 姍姍可愛

C.渣滓   廝守 輻員廣闊 防范于未然

D.晤面 諗知 蝸角虛名 蠅頭微利

2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 )
A.浸(jìn)漬   泠(líng)然 笑靨(yàn)  迍迍(dún)

B.貯(chǔ)藏 老嫗(yù)   先妣(bǐ)  龜(guī)裂

C.醴酪(lào) 欄楯(shǔn) 洗(xiǎn)馬    槲(hú)寄生

D.妊娠(chén) 乳媼 (ǎo) 呱呱(guā)而泣  逋(bū)慢

22.選出確切的一組詞語在以下橫線處填空 ( )
① 自然科學的“雙刃劍”性質,我們在科研時不得不作出全面的考慮。 這種認識,文章提出了基因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問題。(基于、鑒于)

②為了采摘美麗的延命菊,我們倆在山坡 ;但我們經歷了萬里 ,自從那舊日的時光。(跋涉、游蕩)

A.基于、鑒于、跋涉、游蕩 B.鑒于、基于、游蕩、跋涉

C.鑒于、基于、跋涉、游蕩 D.基于、鑒于、游蕩、跋涉

2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那些困難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勵,舉案齊眉,走過了風風雨雨。

B.《西廂記》寫書生張珙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烏鳥私情,私下結為夫妻的愛情故事。

C.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了愛情,雙雙殉情。在兩人的靈柩前,不共戴天的兩個家族最終和解。

D.“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之日就是人類自己滅亡之時”的說法雖然太極端,但絕不是駭人聽聞。

24.下列加點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
A.凡在故老, 猶蒙矜育 ( 憐憫 ) B.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 不久 )
C.祖孫二人, 更相為命 ( 更是) D.一春魚雁無消息   (書信)

25.下列加點虛詞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臣之辛苦 報養劉之日短也

B.所見明知 實所共鑒

C.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D.謹拜表以聞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6.下列加點詞的意思與現在相同的一項是 ( )

A.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B.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C.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D.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2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

A.客逾庖而宴 B.東犬西吠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時至軒中

28.請根據下列語句,給“博客”下定義。要求,必須為單句,語序合理,不得丟掉語句中的信息(可增刪詞語)。(4分)

① 博客是一種簡便的網站內容管理系統。

② 博客的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

③ 博客能通過評論等形式實現作者與讀者的交流。

④ 博客都能提供符合通用標準的內容摘要。

定義:

29.擴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100字)(4分)

陽光照在他臉上,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囑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他邁開步子朝前走去。

六、作文(70分)

3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文。

旅居德國的攝影家王小慧說:“能創造性地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女足明星溫利蓉說:“每天睡一個懶覺,幾乎是我最大的享受”。有人以仕途得意為享受,有人以寄情山林為享受。什么是享受,真是見仁見智,耐人尋味。你是如何看待享受的?

請以“享受”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文體自選。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

高二語文答案

一、課內文言語段閱讀(8分)

1.D 2.D 3.B 4.B(據文中“則仆償前辱之責”可知B項中“不以為辱”不符合文意。)

二、課內現代文閱讀(8分)

5、荔枝的貯藏、荔枝的種子和荔枝的花期(花)。(答對一點1分,3分)
6、列數字:“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數百以下”(2分)
7、文中引用杜牧的詩歌以證明荔枝的不易貯藏(1分);諺語證明荔枝花結實的情況(1分)。這樣寫既增強說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藝性和趣味性(1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32分)

(一)8.B(使者:管轄的地區)

9.B(A從;比,介詞。B與動詞構成名詞性結構,助詞。C于是,便,表承接連詞;憑借。D那么,表假設;卻,表轉折,連詞)

10.D(①是說韋丹力主革除陳規舊法;⑥是敘述韋丹查獲證據)

11.C(“依仗權勢從官倉強取糧食的”“責令限期歸還”的都是“權吏”而不是“主倉吏”)

12.(1)出使外國,對于資費上的不足,應該向朝廷請求,怎么能夠賣官得錢?

(2)查抄登記他的家產,得到了全部的帳目,都是當權的官吏強取的。(“籍”活用,“盡”的解釋和判斷句式答1分)

(3)這些官吏都叩頭謝罪,到了期限沒有一個敢違約的。

(“謝”及“違”都必須準確)

(二)詩歌閱讀(8分)

13、“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怨”字,賦予“清瑟”人的情感,清徹的琴瑟撩人幽怨,讓人徹夜難眠,就好像風雨繞弦使人生出無盡悲哀。這樣寫,既為“思”設計了背景,渲染了氣氛,又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評分標準:擬人手法1分;能結合內容分析指出作用“設計了背景,渲染了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任兩點給2分;沒有結合內容分析但能準確指出作用給1分。

14、同意。本詩以“夜思”為題,全篇雖未現一個“思”字,卻選取了一系列引人“思”的意象,如“清瑟”、“遙夜”、“孤燈”、“殘月”、“故人”、“秋雁”等,展現了“思”意境。詩的三、四聯更是直接描寫“思”的內容:時當秋節,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思難寄。詩人將自己的無限秋思展現在讀者面前,表達了懷人思鄉之情,感情真摯,悲涼凄楚,叫人腸斷。

評分標準:“同意”得1分;能指出“選取了引人‘思’的意象”(或“三、四聯直接描寫‘思’的內容”)得1分;舉例準確得1分;“思”的內容表述正確得1分。如果不同意,可自圓其說,按此給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8分)(略)

四、文學文本的閱讀(18分)

16.(1)仔細欣賞,仔細研究(或品讀深味)。(2分)(2)引領全文;點明主旨。(2分)

17.(1)說明人類所追求的價值體系中的諸核心價值,在其最高境界是相通的。(2分)(2)詮釋“圣”的價值內涵:能夠激起人們心底的神圣感覺和使找到近乎神圣的自信。(3分)

18.(1)這里用的是對比襯托(烘托)的手法。(2分)(2)用菊花的風節、梅花的勇毅、牡丹的高貴與艷麗襯托荷花圣潔而美麗。(2分)

19.(1)美艷高潔,纖塵不染,幽寂靜美;生來默默,歸去靜靜,不爭不囂,無艾無怨。(1分) (2)我們應該學習荷花,努力工作,默默奉獻出自己的才華,為美化生活做出自己的貢獻;(1分)我們應該學習荷花,平靜地看待生命的旅程,來也默默,去也靜靜;(1分)我們應該學習荷花,心懷寬闊,淡泊名利,困難中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2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4分)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26D 27A

28、博客是一種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 可通過評論等形式實現作者與讀者的交流的,有符合通用標準的內容摘要的網站內容管理系統。

29、陽光照在他臉上可擴充為比喻或擬人句;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囑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可擴展為排比句;也可以使用其他修辭手法。

貼切使用一種修辭手法、擴寫恰當,給2分。

參考譯文:

韋丹字文明,京兆府萬年縣人。新羅國的君去世,皇帝詔令任命他為侍封郎中前往吊唁。按照過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國,朝廷賜給十個州縣的官職,讓他將這些官職賣出得到出使的費用,這稱作“私覿官”。韋丹說:“出使外國,對于資費上的不足,應該向朝廷請求,怎么能夠賣官得錢?”列出所應開支的費用上奏,皇帝命令有關主管部門撥付給他,其后就把這種做法寫在法令制度中。還未出行,新羅國繼位的國君又去世了,韋丹還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導百姓耕種紡織,禁止懶惰游樂,興辦學校,對于因貧窮而賣身為奴的百姓,將他們贖出并讓他們回家,嚴令官吏,不允許把他們搶掠來作為奴隸。開始興建州城,城墻長三十里,屯田二十四處,教百姓種植茶樹、麥子、仁政教化得以廣泛實行。朝廷以諫議大夫的官職征召韋丹還朝任職,韋丹以正直聞名。劉辟叛,議政的官員住主張放過他不加討伐,韋丹上奏,認為“在孝文帝時代,法令廢棄,人們輕忽輕令,應當用威懾手段來救此危局。現在不討儆伐劉辟,那么朝廷能夠管轄的地區就只剩下京城長安和東部洛陽這兩京了。”這得到了憲宗皇帝的贊揚。調任江南西道觀察使。當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都是用草蓋屋頂,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長期干燥則容易突然爆毀。韋丹召來工匠教他們燒制磚瓦,把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場上,根據制造它們的費用定出價格,不要贏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從官府領取木材磚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賦稅,以后慢慢地歸還欠款。貧窮不能蓋房的,給予他們錢財。因貧窮無力建瓦屋的百姓,則給予他們錢財。韋丹親自前去勉勵和監督。(韋丹)又建立了南北兩個市場,建造軍營來駐扎軍隊,年中大旱,韋丹廣泛征召百姓做工,給予優厚的工錢,給他們食物。有一個官吏主管糧倉十年,韋丹審察庫存的糧食,少了三千斛,韋丹說:“難道這個官使能夠自己耗費如此之多的糧食嗎?”查抄登錄他的家產,得到了全部的帳目,都是當權的官吏強取的。韋丹就召集這些官吏說:“樂們仗著權勢從官倉強取糧食,這是犯罪,我和你們約定一個月的時間歸還這些糧食。”這些官吏們都叩頭謝罪,到了限期沒有一個敢違約的。有一兵卒違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韋丹沒有處死他,把他釋放了。他離去后,上訴狀告發韋丹違法,皇帝下詔將韋丹解送官府等候處理。就在此時,韋丹去世了,終年五十八歲。查驗兵卒告發的罪名,都不符實,韋丹的為政的功績就更加顯著了。宣宗讀《元和實錄》,看到韋丹政績突出,有一天與宰相談論道:“元和年間,治理百姓誰是第一?周墀回答說:”我曾任江西太守,韋丹功績卓著,恩澤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無論老幼對他仍思念不忘。”

【常州外國語學校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階段質量調研語文試題試卷】相關文章:

學年第一學期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科競賽試卷試題04-08

學年坂面中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語文復習試卷試題03-20

學年度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檢測語文試卷試題03-20

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試題試卷03-20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一階段質量檢測試卷試題11-18

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檢測試卷03-20

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檢測試卷03-20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秋季第二學期期中質量調研試卷03-19

淮陰區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語文試題期末調查測試03-19

四年級語文第一學期閱讀試卷02-28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