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教案
關于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教案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教學示例,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教學示例
教學重點契丹的興起及其與北宋的關系、金的建立和岳飛抗金
教學難點對于澶淵之盟、岳飛抗金的評價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1、隋唐時期的主要歷史特點是什么?(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對外友好等)
2、什么事件使繁榮昌盛的唐朝開始走向衰落?(安史之亂)
過渡講解:后來雖然把安史之亂平定下去,但卻使地方上掌握兵權的將領(“藩鎮”節度使)割據混戰起來。混戰的結果是唐朝滅亡,藩鎮紛紛稱帝,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這里需副板書),形成了新的歷史特點: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南方的經濟水平趕上并超過了北方的經濟水平,最終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契丹的興起和陳橋兵變
學生閱讀45頁“導入框”和本目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做標注,然后討論回答:
1、契丹族的政權怎樣建立起來?(政權名稱:遼,建立者:阿保機,都城:上京)
2、北宋政權建立情況怎么樣?(民族:漢,建立者:趙匡胤;都城:東京-開封)
3、趙匡胤怎樣稱帝并加強了自己的統治?(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
4、宋朝建立后,有沒有統一全國呢?(沒有)
教師過渡講解:因為這時北方還有兩個軍事力量十分強大的政權——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遼、宋、夏之間有和有戰的并立局面。
遼、宋、夏的和戰
學生閱讀46-47頁內容,先根據“動腦筋”討論回答第1題;然后根據教師的提示,劃書并回答第2題:
1、對于澶淵之盟怎樣評價?(他們說的都對。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屈辱的,所謂“歲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削弱了自己的國力。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結束了宋遼之間的戰爭,使雙方邊境轉入相對穩定和平的狀態,互相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于后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完成49頁“練一練”:澶淵之盟是(B)之間的和約。(B——北宋與遼)
3、西夏政權是怎樣建立的?(民族:黨項,:建立者元昊,都城:興慶)
過渡講解:當北宋與遼走向衰落時,東北地區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興起并建立了國號為金的政權。從此,女真族的金政權和漢族的宋政權之間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
金和南宋的對峙
學生閱讀47-49頁課文和50頁“自由閱讀卡”,先根據教師的提示,劃書并回答1-3題:然后根據“動腦筋”、“活動與探究”討論回答第4-8題;
1、金政權是怎樣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會寧——后期遷到中都)
2、金先后滅了哪兩個政權?(遼、北宋)
3、南宋政權是怎樣建立的?(1127年,北宋滅亡后,它的“皇族”趙構重建政權,后來定都臨安。由于臨安在東京之南,史稱南宋。)
4、女真族的生活有什么特點?(他們生活在寒冷地區,擅長騎馬射箭,勤勞勇敢。)
5、岳飛墓前的跪像是誰?(秦檜)為什么讓他跪在那里?(因為他是殺害岳飛的劊子手,人民十分痛恨他。這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情感:愛戴保護人民利益的功臣,痛恨陷害功臣的罪人。)
6、岳家軍打勝仗的原因是什么?(他們為正義而戰,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機智靈活。)
7、宋金和議規定雙方的分界線在哪里?(淮水到大散關)
8、宋金和議簽定后,金遷都到哪里?(中都——今北京)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完成新學案第34頁“自我測評”(必做題)
2、完成新學案第90頁“單項選擇”1、2、11(必做題)
3、選做新學案第34頁“學習探究1——列表題”
4、提醒學生預習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教案】相關文章:
少數民族教案(精選16篇)09-21
毛主席的少年時代教案03-19
各民族的居住教學反思03-19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工作計劃03-19
音樂《民族樂器中的吹管樂器》教學設計03-15
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會總結范文03-20
時代幼兒園優秀教師工作計劃范文03-20
中華民族魂演講稿08-22
關于民族英雄演講稿(精選10篇)09-27
《左傳》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