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與制作標本教案
采集與制作標本教案
1.4《采集與制作標本》教案(冀教版七年級上)
生物:1.4《采集與制作標本》教案(冀教版七年級上)
教材分析
采集與制作標本,包括兩部分內容,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生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生物基本技能之一。本節通過讓學生嘗試制作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掌握標本的采集和制 作方法,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重點是采集和制作標本的基本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對采集生物標本很感興趣,在郊游等野外活動中,很多同學采集過花草,捕捉過各種昆蟲,并想保存這些動植物。但因為采集與制作動植物標本的知識欠缺,方法不正確,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學生很希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有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引導他們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上升為理性認識,掌握科學的采集與制作動植物標本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從學生的實踐入手,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上升為理性認識,然后通過再實踐,讓學生掌握采集和制作生物標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科學實踐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該設計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描述采集與制作植物標本的基本方法。
2、描述制作昆蟲標本的方法。
技能性目標 1、嘗試制作植物標本。
2、嘗試制作昆蟲標本。
情感性目標 1、確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養成樂于探索 、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的精神。
3、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時安排
本節內容為兩時,分別講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
教學準備 (第一時)
教師: 1、 各種采集工具:采集筒 標本夾 枝剪等。
2、植物蠟葉標本、 浸制標本及昆蟲標本。
3、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采集制作植物標本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采集制作過程。并強調要注意安全和有關事項。
學生: 自己采集和制作的植物標本。
教學過程
第一時 植物標本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提示和建議
引入
展示學生采集制作的植物標本,(可使用實物投影儀)
組織學生交流采集情況。
了解各小組在采集標本時,所帶工具極其用途,當時缺少什么工具,用什么替代的。
出示 采集筒、標本夾、枝剪等,簡述用法。
啟發學生介紹:
采集活動中最有趣的事;
值得別人借鑒的事;
提醒大家注意的事等。
設問:應該采集植物的哪一部分作為標本更好,你是怎樣采集的?
明確:對草本植物,要盡可能采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齊全的植株。
對木本植物要采一段帶有莖、葉、花或果實的枝條。
教師出示幾種標本,并提出問題:這些標本都生活在什么環境中?哪一株標本是哪一位同學采集到的?請匯報一下。
提示學生:采集標本時別忘記給標本掛號牌和做好采集記錄。
強調采集記錄一定要在采集時完成,不可以采用追記方式。
指導學生參照教材“探究竟”3、4內容,并檢查自己所做的標本,找出不足和存在的問題。
組織交流、討論。
找出幾份整理后的標本展示,點評、表揚、鼓勵。
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分析
如果發現珍稀植物是否應該多采集一些,以便珍藏或用研究?
其它植物枝條也要盡量多折一些,以便在制作過程中進行選擇。這樣做對不對?
讓學生歸納總結標本的采集過程和制作步驟。
以上學習制作的是植物的臘葉標本,除此之外,保存植物標本的方法你還見過哪些?
展示浸制標本,激發興趣,讓學生后查閱資料,了解其制作方法,有機會同學之間在一起進行交流。
讓學生想一想都在什么地方見到過植物標本,不同場所的標本各有什么作用。
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節進行知識、能力、情感方面的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你了解了哪些知識?懂得了 什么道理?有哪些收獲?
布置后活動
展示幾幅漂亮的昆蟲標本,引出這是下節要學習的內容,但下需要同學們完成幾項工作:
(1)參考教材“技能卡”中提供的制作方法,準備好采集用具。
。2)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利用休息日去采集昆蟲,一定要注意采集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3)討論一下對捕捉到的不同昆蟲,都應該采取怎樣的處理方法?下節 各小組要講講你們在實踐中各自的做法、體會、經驗、或教訓等 ,希望大家做好準備。
建議:
校園比較大,植物種類比較多,或校園外就是坡、樹林等環境條的學校,可以帶領學生上室外,邊采集邊講解,然后返回實驗室,進行壓制、干燥、裝貼等處理過程,這樣做教學效果會更好些。
同學之間對制作的 標本互相欣賞、評價,各小組代表發言,概括介紹活動情況。
各組分別介紹情況。
積極發言,各抒己見,講體會、感受,談經驗、教訓,互相提問、質疑,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
思考回答問題。
面面相覷,很多小組無法回答提問,因為采集時沒有注意這些問題。
設計號牌的內容,小組交流。
討論采集記錄的內容和追記記錄的弊端。
認真看書比較,互相評價、提示,發現問題,想出改進的辦法,同時動手整理標本,交流制作方法及經驗。
發表見解,爭論或補充。
多位學生回答補充。
舉手發言。
認真回憶,動腦思考,舉手發言。
從自己實踐、認識的過程進行總結,互相補充發言。
認真聽老師布置的活動任務。
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交流采集情況,主要讓學生回憶采集過程,盡快進入角色,在交流中還將引出學習的主要內容。
學生通過實踐,感受到工具的重要,學會了使用各種采集工具,想辦法解決工具不全的問題。
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適時給予肯定和指正以及鼓勵性評價。有趣的事,回答離題遠的教師要及時引導。應注意的事、可借鑒的事,回答不完全教師要及時提示、補充。特別要強調注意安全問題。
學生有了實踐經驗,就能夠正確的回答問題,但因為缺少分類學知識,教師可以將花和果實是一般高等植物的分類依據,直接告訴學生。
在不斷提問過程中,引導學生回答出采集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從學生實踐活動中,歸納總結出本節要講述的知識內容。
學會觀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交流不全時,教師應該系統歸納標本壓制和裝貼過程。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檢查學生對知 識的掌握程度,加深對主要知識內容的理解。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以積極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
植物標本在許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供觀察、解剖、學習和研究,有的也用于美化我們的生活。
總結本節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訓練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采集制作昆蟲標本的整個過程,不可能都在一節內完成,有些活動需要提前布置給學生下進行。
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生明確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重視安全教育,提醒學生注意。
布置后采集活動,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為下實踐活動做準備。
第二時 昆蟲標本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①采集工具:捕蟲網 毒瓶 三角紙包 展翅板
、诓糠植杉ぞ叩闹谱鞑牧
③CAI(昆蟲標本制作過程)
學生準備 自制的昆蟲標本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提示和建議
引入
詢問學生在什么地方見過昆蟲標本,它 們都有什么作用?
引出題。
展示學生自制的昆蟲標本。
同學們按照老師的布置,下認真看書學習,做了大量的準備,經過自己動手采集了一些昆蟲標本,現在拿出展示一下。
點評、表揚、鼓勵。
引導學生敘述標本的采集與制作過程。
各小組匯報:怎樣制定的采集計劃,包括哪些內容。
采集用具的制作過程,分別
請學生到前邊講,并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演示做一做。
組織討論交流:在制作采集用具時,各組有哪些好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提出問題:每個小組都制定了自己的采集計劃,是如何實施的?
組織進行采集情況小結。
引導分析:在采集過程中,觀察到昆蟲與周圍環境有什么關系?
對照教材中“探究竟”3、4、5,找出自制昆蟲標本在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巡視、指導,參與小組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
提示一個完整的昆蟲標本還要有標簽。
引導歸納總結制作昆蟲標本的步驟(針插、展 翅、干燥、保存等)。
小結
引導學生談談通過本節的學習,有哪些收獲、體會以及還有那些問題。
布置后實踐
出示精美的人造琥珀小飾物。
引導:這個小昆蟲標本,制作起并不難,希望同學們 下查閱資料,自己動手試著做一做,祝你成功。
暢所欲言。
觀看、比較自己和同學的昆蟲標本。
小組討論,匯總情況,分工,確定每個人的發言內容。
代表發言,談制定采集計劃的過程和內容。
推薦代表分別講解毒瓶、捕蟲網的制作與使用。演示三角紙包的折疊方法。
討論發言,各組把好的經驗介紹給大家,問題也提出,讓大家注意。
各組 代表匯報交流采集情況。
動腦思考,聯想昆蟲的體色、體形、習性等,得出結論,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
認真看自制標本,查找問題:分析翅損壞的原因;
糾正針插的錯誤;
改進展翅的方法,對標本進行整理。
設計好標簽貼在自己制作的標本上。
討論交流,發表見解。
積極舉手,主動發言。
聯系生活實際,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從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引入,容易引起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有些標本雖然做得不太美觀,不太完整,但這是學生自己獨立學習、實踐完成的作品。
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將教學內容溶入問題里,使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要求寫出字計劃。
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引導回答出:捕蟲網的大小、長度要合適;取出昆蟲的方法要得當;制作三角紙包的用紙要吸水、半透明;紙包中適合放鱗翅類昆蟲。
注意提示和補充,使問題回答得完整、全面。
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翅部分可能問題多些,應注意指導。
活動后要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昆蟲都需要展翅。
答案可能有爭議,要讓學生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適時引導。
有益昆蟲和有害昆蟲應該區 別對待。
給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提高他們概括歸納的能力。
對新的實踐活動興致很高,通過本活動能增加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學習目標】(有目標就有希望,相信自己向前沖)
1.通過學習了解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
2.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3.形成比較牢固的環境保護意識并知道應該怎樣做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廢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及對環境的影響
學習難點: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善于自學,你是最優秀的)
1.無論是普通的干電池,還是電子手表中的紐扣電池,里面都含有多種化學物質,有的還含有 、 、 等重金屬。
2.日本20世紀50年代發生的水俁病,就是當地居民長期食用富含 的魚蝦造成的,患者 、 ,甚至呈 狀態。日本曾經發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長期食用用含 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患者的 和 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害,全身疼痛難忍。
3.控制廢電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 和 大的電池,特別是含 或 的電池,大力開發 電池。
二.合作探究(眾人智慧勝一人,合作交流價更高)
學習任務(一)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4.閱讀課本116—118頁小組合作探究“廢電池浸出液對種子發芽的影響”。
。1)提出的問題是 ?
(2)作出的假設是 。
。3)制定計劃:
材料用具 。
(4)實施計劃
、偃∮袧B漏的電池一節,放在燒杯內,加水500毫升,浸泡24小時后,從中吸取100毫升,再用清水進行稀釋,配成溶液。
、谌10毫升溶液置于培養皿中,并用清水做對照組,然后各放入10顆黃豆種子,每隔2天觀察其發芽情況,并作記錄。
。5)實驗結果: 。
(6)實驗結論: 。
友情提示:盡量不要讓廢電池內容物接觸皮膚。實驗結束后,一定要用肥皂將手洗干凈。
5.探究結束后,怎樣處理實驗材料才能最小程度的減少環境污染?
三、系統總結:
6.廢電池的危害:(1) 。(2) 。
7.控制廢電池危害的措施: 。
四.生活鏈接(學有余力,挑戰自我)
8.請你說一說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五.反饋檢測(高效練兵,體驗成功)
9.大氣的臭氧層對人體是有益是因為它能( )
A吸收紫外線 B吸收紅外線 C阻攔微波輻射 D防止酸雨
10.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的廢電池是( )
A含錳、鋅、鎳的電池 B含碳、鋅、錳的電池
C含鉛、銀、鋅的電池 D含汞、銀、鎘的電池
11.日本于20世紀50年代發生的水俁病是由于當地工業廢水含有下列哪種物質所致。( )
A汞 B鎘 C銀 D鉛
12.日本發生的痛痛病是由于冶煉廠排放的廢水含有下列哪種物質( )
A汞 B鎘 C銀 D鉛
13.下列屬于臭氧層破壞導致的疾病是( )
A肺癌 B肝癌 C 皮膚癌 D白血病
14.下列哪項是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
人糞尿的處理
預習學案18 班級 姓名 學號
學科 生物 題第五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第18時
預習
目標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2.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預習
方法[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
預習提綱: 人糞尿的價值:
1.人糞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還含有一定數量的 。這些 經過某些生物的 分解作用,可以 轉化成 、 和 等多種 無機鹽。
2.人糞尿同家畜和家禽的糞尿 等同屬于 。同化肥相比,人糞尿具有
和 、 、 和 特點。
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3.人糞尿中含有大量的 、 和 其他有害物質,如果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就會污染 、 、 以 及農作物,進而傳播疾病。
4.無害化處理:
沼氣池:(1)密閉的沼氣池,使生活在 條下的 會大量繁殖。
。2)它們將人糞尿、畜禽糞尿和秸稈中 的分解,并產生 。 的成分主要是 。沼氣池中的殘渣可以作肥料。
(3)這些細菌在分解有機物時,釋放的 形成高溫,高溫可以殺死各種 。
高溫堆肥:就是將人糞尿、畜禽糞尿和秸稈等堆積起,使 和 大量繁殖,將 分解,并且釋放能量形成高溫,高溫可以殺死各種病菌和蟲卵。
生態廁所:地下有 ,
屋頂可以 。
5.(1)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 ,包 括 、 、和腎小管三部分。
。2)進入4的液體是 ,與血漿相比,它不含 。進入4后,大部分的水、全部 和部分 被重新吸收,進入包繞在 外面的毛細血管。最終從4流出的液體是尿液。
我國的綠色生態工程
第三節 我國的綠化生態工程(一)
內容 :關注森林
教材目標:
1、舉例說出森林與人類和動物生存的關系。
2、學生明白綠化是我們共同的行動,并自覺地投入進去。
難點:用自身 的行動來回報森林
教學重點:說出 森林與人類和動物生存的關系
教具準備:有關森林的光碟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大家知道哪個星球是我們人類目前唯一能夠生存、 繁衍的星球?
生:地球
師問:為什么說是地球呢?
生討論:地球上有陽光、空氣、水氣、土壤、 各種動物、植物等。植物與人類、動物關系尤為密切。
師:下面我們來關注一下森林, 看看森林與人類和動物的生存有哪些關系。板書課題《綠 化, 我們共同的行動──關注森林》
二、新授
1、看光碟:光碟上有一片大森林。有石油、木材、有一群人捂著耳朵,帶著防毒面具從濃煙、沉埃迷漫、 吵雜聲特大的街道上奔向一片蔥綠的大森林中, 最后的一個畫面是一只小鳥孤獨地站在一片沙漠上的一個小樹樁上, 下面有一句話是“請給我一個家吧!”再后面就是森林覆蓋率和人均占有量等數據。
看完光碟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 并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大概歸納出六個小問題
1、森林為人類提供了什么能源?
2、那些人為什么要奔向森林?
3、小鳥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家?
4、為什么小鳥會變成這個樣,怎樣才能改變這樣的狀況?
5、我國的森林面積的人均占有量是多少,覆蓋率又是多少,這說明了什么?
6、我國的“植樹節”什么時候規定的,對于保護森林資源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解決問題:
1、森林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木材、石油、煤)
2、森林是氧的天然加工廠 ,是有毒氣體的天然解毒器,是塵埃的天然吸塵器,是噪聲的天然消聲器。
3、小鳥想要一個溫暖的、安全的、有生息的家。有許多 樹木、花草、蟲魚、同伴和鄰里等各種動物。
4、小鳥無家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破壞,還有自然災害(火災)。要改變現狀,我們必須共同行動進行綠化,植樹造林。
5、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
森林覆蓋率只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說明了我國土地面積大,生態環境類型多樣,但人口眾多, 森林資源人均占有量很少。目前,植樹造林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行為。
6、1979年起把每年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84 年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總結:
通過解決問題 使學生進一步地了解森林對人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并知道我們當前的任務、職責──綠化。 加強愛國主義的教育。
作業:
1、假如你是國家的林業部長,你將如何管理、保護和綠化森林?
2、利用課余時間調查一下校園綠化狀況和校園的綠化規劃計劃。
第三節 我國的綠化生態工程(二)
教學內容:校園綠化設計
教材目標:
1、關注學校的綠化狀況,設計校園綠化方案,參與美化校園的活動。
2、舉例說出常見綠化樹種及其對環境保護的作用
教學重點:
1、設計學校的綠化方案
2、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的情感。
教學難點:繪制綠化設計圖紙
教具準備:小黑板(綠化情況調查表)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上一節課我們了解森林與人類和動物生存的關系, 知道了植樹造林是我們當前的重要任務。那么,我們先從小地方入手,從我們的校園綠化入手,設計校園綠化方案。板書課題《綠化,我們共同的行動──校園綠化設計》
二、新授
1、校園綠化設計的一般步驟:
①了解學校的綠化狀況,包括校園的綠化規劃, 校園的綠 化現狀。
根據上節課布置的課外作業,先讓同學集體交流, 再填寫 小黑板上的《中學綠化情況調查表》
通過填表大家分析學校的現狀(綠化面積太少,人均綠地面積更少)。采取何種解決手段(加大校園綠化面積, 自覺參加綠化行動)。
、谶M行校園綠化設計。包括創意、選材、成型。
a.創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想象能力, 在草稿紙上繪出綠化構思圖,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在學生創意時, 指導學生應該考慮的因素:綠化的整體布局;綠化有美化、綠化的生態功能和美育功能,地方特色等。
b.選材:綠化樹種、草坪和花卉植物。
樹種:法國梧桐、海桐、女貞、槐樹(各自功能)。
草坪:高羊茅 、酢漿草(觀賞)、狗牙根(體育防護)。
花卉:有地方特色的各種花卉相互合理配制
c.成型:根據創意和選材。 繪制完整的校園綠化設計圖,小組共同設計制作繪圖, 要求綠化設計圖應該在學校的整體規劃圖上完成,并在圖上寫好標題、標注、說明、方向、 圖紙的比例尺、設計者的姓名等。
2、通過校園綠化設計的學習,充分肯定學生進行校園綠化的能力,繳發他們熱愛校園,熱愛祖國的情感, 并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積極地參加到綠化、護綠的工作中去。
3、作業
血液和血型
4.10.1 血液和血型
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血液的組成。理解血漿的功能。
2. 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3. 掌握三種血細胞的和功能特點。
4. 了解貧血、發炎、血清的知識。
5. 初步學會看血常規化驗單,了解血常規化驗數據。
重點難點
1. 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及功能是本節的重點。因為血細胞是血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部分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疾病密切相關,是教會學生看血常規化驗單的基礎。
2. 血細胞的功能及教會學生看血常規化驗單是本節的難點。因為血細胞對人體起作用的過程學生難以觀察到,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學生看血常規化驗單時,必須對各項目的正常測量值有準確的記憶,才能找出化驗單中不正常的測量值,并且要對其進行綜合分析,這對學生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過程(2時)
引言: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血液”二字,如醫生為了診斷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驗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過多,必須及時輸血,有些疾病如乙肝、愛滋病,它們可通過血液傳播?梢娧号c人體關系非常密切。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組成的?有什么功能?下面我們共同探索有關血液的奧秘。
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液的分層現象
可以看到,試管中的血液分為兩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血漿,占血液容積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細胞,不透明,呈暗紅色的是紅細胞,在紅細胞和血漿的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白細胞和血小板?梢姡菏怯裳獫{、血細胞組成的。看畫面觀察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細胞,我們稱它為血細胞。觀察血液的顯微放大圖,討論分析出血細胞的類型。
指出血漿的成分和功能。
觀察:人血涂片
實驗現象:
血涂片里三種血細胞:紅細胞:量最多,呈紅色,圓餅狀,無細胞核;白細胞:最大,有細胞核;血小板:最小,無細胞核。
討論:三種血細胞的形態和數量。
血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1)紅細胞:投放紅細胞的形態動畫,引導學生討論,并進一步小結紅細胞的形狀、大小和數量。(2)白細胞:投放白細胞形態結構圖,并與紅細胞相比較,小結紅細胞的結構和白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3)血小板:投放血小板的形態結構圖,并與紅細胞和白細胞相比較,小結血小板的形態結構特點。
介紹紅細胞呈現紅色的原因: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做血紅蛋白,所以紅細胞呈紅色。
讓學生觀察紅細胞與氧氣結合和分離的動畫思考:血紅蛋白有什么特性?紅細胞有什么功能?
指出:血液里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正常范圍:男子平均500萬個/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萬個/立方毫米),或者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量過少(正常范圍:男子為12—15克/100毫升,女子為10.5—13.5/100毫升)都叫貧血。
貧血患者由于血液運輸氧的能力低,影響體內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因而常常表現出精神不振、疲勞、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這時候應該找醫生診斷和治療一般的貧血患者,應該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
1.當身體某一部分被細菌感染時,白細胞是如何到達感染處?
2. 白細胞有什么功能?
3. 傷口化膿流出的膿液分別含有哪些成分?
學生回答:白細胞可做變形運動,穿過血管壁,到達感染處,去吞噬病菌。傷口流出的膿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細胞。
生活現象:當不小心,把皮膚劃破時,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問題:為什么皮膚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血漿中溶解著纖維蛋白原,它可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當血管受傷而流血時,血小板會在出血的傷口處聚集成團,并經傷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釋放出一種物質——凝集素,使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是可溶的,纖維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織成網,把血細胞網羅在內,形成血塊而凝固。在血塊之外,所遺留的澄清的液體,即是血清。
比較一下:血液、血漿、血清三者成分上的差異。
白細胞的功能:投放白細胞的顯微動畫和模式動畫,引導學生分析探索白細胞的功能。進一步分析“發炎”的過程,板書白細胞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引導學生根據血液各組分的功能,猜想血液的功能。明確指出血液最核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運輸作用。讓學生根據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歸納血液的總功能,教師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并聯系在皮膚一講過的血液可調節體溫,最后用下面的投影總結血液具有運輸、防御、調節體溫三大功能。
教師用“123”總結:一即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組織——血液,二是血液包括兩大部分(血漿和血細胞),三即今天這堂的重點——三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
教師引導:我們能不能就血液的組成、三種血細胞的區別作一個小結?任何形式都可以。學生通過閱讀,回顧本節所學知識,可通過樹狀圖、列表等方法對知識進行總結。
二、輸血和血型
CAI展示事故受傷后,如果你醫生,面對失血過多的病人,你如何搶救?
在什么情況下傷者才需要輸血?
講述血型發現的歷史故事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經過研究,將人的血液分為A型、B型、AB型、O型四種,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統外,人類還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統,比如Rh血型系統等。
我們只介紹ABO血型系統
你想知道自己的血型嗎?血型該如何鑒定呢?
演示實驗:模擬血型鑒定
講解我國無償獻血制度
通過這節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堂練習
第2節 人體的呼吸
第2節 人體的呼吸
一、設計思路
呼吸是人體共有的生命現象,有關呼吸系統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時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書本內容,然后通過角色扮演,每個小組代表一種器官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介紹本器官的特點和功能,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關呼吸運動,學生有親身體會。首先讓學生親身體驗呼吸,認識到呼吸與胸 廓的擴大和縮小有關;然后通過演示實驗以及flash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呼吸運動的原理,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氣體交換的過程是難點,通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現象、分析氣體成分數據,解釋氣體成分變化的原因。最后選擇有代表性的幾位同學測定 其肺活量,然后通過比較肺活量值,說明運動對呼吸的影響。
這節內容,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呼吸系統的組成”和“呼吸運動 的過程”;第二課時完成“氣體交換”和“運動對呼吸的影響”。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倜枋鋈梭w呼吸系統的組成;了解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及其功能。
、诶斫夂粑\動的原理。
、鄹攀鰵怏w交換的過程。
2.能力目標:
①初步學會分析胸廓運動與呼吸的關系。
、谡莆杖梭w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成分測定的方法,初步學會測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偻ㄟ^呼吸系統的知識的學習,關注自己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谠鰪娮约旱沫h境保護意識,為當地環境保護作貢獻。
三、學習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
①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诤粑\動的原理。
③氣體交換的過程。
學習難點:
①理解胸廓運動與呼吸的關系。
、跉怏w交換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引言觀看圖片,思考:為什么要給“非典 ”病人用呼吸機?這說明什么?展示一組“非典”病人用呼吸機搶救的圖片,引到學生認識到呼吸對于生命的重要。創設教學情境引出課題《呼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課,不僅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促使學生關注環境。
呼吸系統的組成
閱讀課本115頁的圖,每組第一名同學抽簽選擇號碼,然后挑選相應的小帽子,看誰又快又準。
每個小組代表一種器官,由第二名同學開始以第一人稱的形式 介紹本器官的特點和功能,本組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看哪一組介紹的最好。(先閱讀課本有關內容作知識鋪墊)
根據剛才的學習、結合平時的生活積累,說說生活中應養成的衛生習慣。老師自制六只小帽子,上面分別寫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
設計好兩個游戲活動:(1)對號入座;(2)自我介紹。
教師介紹游戲規則,組織指導游戲活動,并對各組的表現進行恰當評價。
健康小博士:呼吸系統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非常重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養成哪些好的衛生習慣?通過角色扮演,按小組先對號入座,讓學生知道各器官的位置。然后由學生自己依次介紹各器官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行動, 對學生進行情感、態 度和價值觀教育。
呼吸運動自我體驗:右手放在胸部的右下方、左手放在鼻孔的前面。思考:胸廓發生了什么變化?
觀察演示實驗:肋間肌和膈肌收縮,引起肋骨上升和膈的位置下降,從而引起胸廓擴大,肺的容積擴大,外界氣體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呼氣動作正好相反)設計自我體驗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呼吸時胸廓的擴大和縮小。
展示“肋骨運動模型”和“膈肌運動模型”,引導學生理解肋骨和膈的位置變化與胸廓變化的關系。通過親身感受,體驗呼吸。
呼吸運動的原理是教學難點,通過演示實驗以及flash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教學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并能對吸入的空氣進行處理;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部分,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總結本節課教學內容。
金點子:作為一名無錫市民請你就“怎樣提高無錫的空氣質量、改善生活環境?”出謀劃策。引發學生關注環境,加深對環保問題的思考,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引言學生思考,產生求知欲望。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運動的過程,我們知道,通過呼吸運動,外界空氣進入了 肺,那么,這些氣體怎么到達人體的各個組織細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氣體交換》 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氣體交換學生代表演示實驗過程,其余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分組討論、交流。
學生回答:
1.實驗中用夾子夾緊B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證吸入的氣體中沒有二氧化碳?梢钥吹紸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2. 實驗中用夾子夾緊A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證呼出的氣體進入B試管中的石灰水里?梢钥吹接袣馀莓a生,石灰水變渾濁。
仔細閱讀表中數據資料,分析得出結論: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氣體在肺內進行了交換。
觀察思考,內化形成知識體系。出示“人體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實驗裝置,提出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
組織學生討論:
1.實驗中用夾子夾緊B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現什么現象?
2.實驗中用夾子夾緊A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現什么現象?
出示“吸入氣體、呼出氣體成分數據表”,引導學生分析數據,解釋數據變化的原因。
出示“人體氣體交換和運輸示意圖”,完整闡述氣體交換的過程。通過學生親自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這樣用事實說明問題,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數據的分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明確人體呼出的氣體中除了二氧化碳外,還有氧氣和其他氣體,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比氧氣少,只是相對吸入的氣體中二氧化碳而言,其含量相對增加了?梢耘囵B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運動對呼吸的影響學生代表分別測定肺活量,另一位學生記錄測定值。
分組討論、得出結論: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肺活量大,說明運動與呼吸是有影響的。準備肺活量計,將它調整到測定狀態。有目的的選擇幾位學生,測定其肺活量。
組織學生分析收集到的數據,思考:運動與呼吸的關系。由學生自己測定、收集 數據,然后分析數據,用數據說明運動對呼吸的影響, 這樣比直接給出數據或直接講道理更有效,學生更能信服。
課堂小結總結歸納:外界空氣中的 氧氣通過呼吸運動進入肺,通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進入血液,再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身體各部,最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氣體交換,進入氧氣組織細胞。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徑正好相反。這 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體的呼吸,請思考:外界空氣中的氧氣怎樣到達人體的各個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過什么途徑排出體外的?將兩節課的重點內容歸納,使分散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13.3 生物檢索表 學案
13.3 生物檢索表 學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說出查閱生物檢索表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嘗試根據生物檢索表對生物進行分類;
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編制分類檢索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學習生物分類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嘗試根據生物檢索表對生物進行分類;
2、難點
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編制分類檢索表。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述法
四、教學過程
(一)嘗試檢索
先讓學生自己摸索去查閱苔蘚或者桃是屬于哪一類生物,是否能夠發現規律,如果不能教師再提示、引導。
檢索表
1、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
2、能開花結果,用種子繁殖…………………………………種子植物門
3、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3、裸子裸露…………………………………………………….裸子植物
2、不開花結果,用孢子繁殖
1、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異養
2、身體被鱗片,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魚綱
2、身體不被鱗片,不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3、身體被羽毛,卵生…………………………………………鳥綱
3、身體被毛,胎生…………………………………………….哺乳綱
。ǘ┙o農貿市場的生物分類
1、讓學生課前分小組到農貿市場進行調查和統計;(要注意安全,衛生、禮貌等問題)
2、客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共同編制檢索表;
3、每個小組再把自己的成果在班上發表。ń處煈摱喙膭睿
4、討論題:
。1)你們組對各種生物進行分類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答:可以是生物的來源,可以是加工的方法,還可以是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等。
(2)在你調查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屬于國家級保護的生物?如果有,該怎么處置?
答:向有關部門(例如野生動物保護組織)舉報。
(三)根據葉片的特征,編制檢索表(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給四張葉片編好字母,分別為A、B、C、D)
單葉
2、有葉裂
2、無葉裂……………………………………………………B
3、葉扇形……………………………………………………C
4、葉掌狀…………………………………………………….D
5、復葉………………………………………………………..A
【采集與制作標本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制作方法01-31
《制作火腿三明治》大班教案(精選11篇)03-29
幼兒園玩教具制作總結03-18
教師《制作小桿秤》教學反思03-07
圖文制作服務協議書(精選5篇)08-09
project怎么制作一個工作計劃表03-19
制作生日卡片的教學過程設計(通用10篇)03-15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