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的教案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的教案
【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地球的圈層結構,認識自然環境的組成
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認識巖石圈的范圍、結構,掌握地殼的組成;
巖石圈的組成物質及物質循環;
褶皺、斷層與地貌的關系,研究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類型。
2、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課本插圖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巖石圈的位置、范圍、結構,提高運用讀圖觀察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能夠熟練閱讀“地殼內部物質循環示意圖”同時能繪制簡單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的循環過程。
自己動手繪制褶皺、斷層、向斜、背斜等地質構造簡圖,培養準確判斷地質構造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三大巖石的轉化和地殼物質循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物質的運動性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念,認識世界萬物是相互聯系的,是發展變化的;
通過對地質構造意義的學習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地觀,提高科學素養。
【重點難點】:
1、地殼內部物質循環
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判斷
3、地貌的變化及其成因
【方法】:讀圖觀察 自主探究 列表分析 比較分析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板圖
【講授過程】: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從宇宙對地球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知道了宇宙環境對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來說特別重要,但人類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環境。因此,從本單元開始我們就進入地球本身對做一些微觀的了解。
提問:
1、閱讀單元標題,說說你的理解?
2、閱讀本單元序言部分的圖文,設計出地球圈層構成的知識框架,并說明各圈層之間的關系?
歸納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層,四大圈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巖石圈與地表形態。
提問:
1、閱P26圖,指出巖石圈的范圍,并說明巖石圈對人類活動的意義?
(結合2-1-1圖)
承轉:人類活動受地表形態的影響,而巖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態的基礎,因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巖石圈的具體情況。
一、巖石圈
快速閱讀一、二兩部分內容,試設計本部分內容的知識框架:
仔細閱讀該部分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試用資料說明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的差異?
2、閱讀P30知識窗,了解巖石、礦物與元素的關系及地殼的元素組成?
(根據時間采取課堂還是課后完成)
3、試繪制簡單的示意圖說明各大巖石的形成及分類?(可分組進行;一組回答,其他組點評;老師可展示其他比較形象、實際的示意圖)
4、P29“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地殼中原有的巖石”可能指哪些巖石,這說明三大巖石之間有何聯系?完成P31活動1。
5、地殼的物質循環對人類活動有何意義?完成P31活動2。
承轉:讀圖2-1-6試說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對地表形態的具體影響?
(學生對圖中的地表形態進行說明并歸納總結)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的教案】相關文章: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