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漢語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古今言殊漢語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2.了解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用詞上的不同之處。3.提高現代漢語的運用能力,學習和閱讀古代文獻。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漢語自遠古流傳至今,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的滄桑變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詞匯和語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很大的演變。正是這種發展和演變,使得漢語這一看似古板呆滯的東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鮮明的時代色彩,使得我們的民族語言常用常新,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例子導讀
(一)故事:“秀才買柴”
1.同一個字詞,文言文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也往往大不一樣。2.古今漢語在語序、句式、詞類方面存在差異。
(二)古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
1.古代漢語詞匯多為單音節詞,到現代演化為雙音節詞。2.古代漢語的某些詞在現代使用時,用法上受到了很大限制。3.古代漢語的某些詞的某個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消失。
(三)古今句式
1.在閱讀古代書籍的時候,文言文中的某些詞和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相同,但它實際是由兩個單音節詞構成的。
2.語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語序,現代幾乎不用了。
三、漢語語音的演變
漢字結構的方法中,以形聲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聲字也為最多。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不斷深入、進步,一些新發現的元素及物質,都可以形聲這種造字方法造出。比如:鐳、鍶等等。而由此我們可以想象,“涼”“晾”“諒”和形聲結構,是否在提示我們,在先前造字之初,這個“京”字,原本是讀“liang”的呢!再如:
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又如:賀知章的 《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以上這幾首詩從詩的韻腳規律來看,我們是否可判斷出,這“回”字,在古代極有可能讀作“huái”呢?
古代有個叫胡曾的人,寫過一首《嘲妻家人語音不正》詩:“呼‘十’卻為‘石’,喚‘針’將作‘真’。忽然云雨至,卻道是天‘因’。”如果我們不了解古今漢語讀音的變化,一定會覺得這個人真是雞蛋里挑骨頭。很顯然,當時這個時期,這個“十”肯定不讀shi,這個“針”肯定也不讀zhen,“陰”肯定不讀yin。
四、漢語詞匯的演變
1.詞語的詞形變化
古代漢語是以單音節詞為主,而現代漢語則以雙音節詞乃至多音節詞為主。
單音詞指只有一個音節的詞,簡稱“一個字一個詞”。兩個音節以上的詞稱為多音詞,文言中的單音詞與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多音詞相對比,有以下幾種情形。
(1)在原來的單音詞加上詞頭(前綴)或詞尾(后綴),成為現代的多音詞。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頭;兔──兔子。
(2)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同義或近義詞,合成一個現代的多音詞。
如:照──照耀;贈──贈送,棄──拋棄;粹──純粹。
【古今言殊漢語的昨天和今天教案】相關文章:
漢語專業實習報告范文(精選13篇)11-30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
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總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