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遠景圖》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橋梁遠景圖》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橋梁遠景圖》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簡潔生動的說明語言。
2.學習打比方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合理的、科學的想像力,認識科學幻想與現實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學生能夠合理、科學地想像。
2.形成廣泛而形象的認識,進行合理、科學的想像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導入
1.導語: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8頁,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說明文《橋梁遠景圖》。
2.解題造境:請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遠景圖?
利用課文來學習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時對橋梁的未來情況的設想。
二、朗讀感知
1.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把握大意。檢查閱讀效果:
(1)讀詞述文:承載 顛簸 袖珍 小巧玲瓏 水漲船高 勝似閑庭信步
(2)主要寫了有關橋梁的哪些內容?
2.要求學生重點研讀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3.指導學生劃分的結構層次。
(1)請概括你研讀的那個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過渡段,具體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歸納,劃分層次。
三、解讀體昧
1.順勢提出:將來的橋會有哪些變化?將來造橋會有哪些變化?
2.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3.補充介紹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現在我們學習的是說明文,那么這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已經是一種說明方法了,這就要給它改個名稱,應該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說說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4.文中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具體說明。 (指導學生讀文,尋找使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仔細閱讀了課文,了解了的大致內容,也了解了作者對未來橋梁的展望,分析了的說明結構和說明方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分析的語言和句式。
第二課時
一、 誘思導學
1.分析生動準確的說明語言。
(1)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很生動,文中中還有許多句子寫得也很生動,請學生找出。進行分析。
(2)引導學生觀察下列句子,說一說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A.幾乎是才聽說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B.架橋時,全用電腦控制的各種機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勞動力。
2.分析中運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學生仿造句。
指導學生仿造句式,進一步認識雙重否定句與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二、科學幻想
1.提出問題:作者的想像不亂想?請說出理由。
2.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資料,同時參照課文前的彩圖,理解科學的幻想與現實的密切關系。
3.要求學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時作者的設想已變為現實的資料介紹給同學們。
三、輻射閱讀
1.要求學生閱讀輻射文《大腦移植的幻想與現實》
2.提出問題:本文在語言上與課文有什么相似之處?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問題:結合兩文說一下你對科學的.幻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
4.同學們的年齡正是幻想的好時候,再上加這兩篇的學習,你難道不想讓自己的幻想將來成為現實嗎?行動起來,查閱有關資料以 “……遠景圖”為題寫一篇短文,展望一項技術今后的發展趨勢。
四、本課小結
希望同學們學完這兩篇以后,能夠喜歡這種科學幻想的,能積極探索科學奧秘,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大膽而合理的想像,不斷創新,不斷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為現實,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橋梁遠景圖》的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簡潔生動的說明語言。
2.學習打比方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合理的、科學的想像力,認識科學幻想與現實的密切聯系。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特點。
2.分析體味課文合理的想像,培養學生關注科學的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學生能夠合理、科學地想像。
教學難點
形成廣泛而形象的認識,進行合理、科學的想像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突破
運用輻射閱讀教學方法,合理啟發適時點撥,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輻射材料《大腦移植的幻想與現實》,投影片,圖片(或vCD光盤)。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己解決生字詞,尋找相關圖片。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導語: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8頁,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說明文《橋梁遠景圖》。(出示課題)
2.解題造境:請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遠景圖?利用課文來學習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時對橋梁的未來情況的設想。
二、朗讀感知(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檢查閱讀效果:
(1)讀詞述文:(讀詞語,用詞語復述課文片斷)承載 顛簸 袖珍 小巧玲瓏水漲船高 勝似閑庭信步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圈點詞語句子。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
(1)用詞語連綴復述課文片斷,感知文章內容。
(2)文章主要寫了有關橋梁的'哪些內容?
2.要求學生重點研讀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3.指導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1)請概括你研讀的那個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過渡段,具體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歸納,劃分文章層次。
三、解讀體昧(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順勢提出:將來的橋會有哪些變化?將來造橋會有哪些變化?(指導學生再讀課文,將主要內容勾、點出來,總結歸納)
2,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提出問題:
(1)我們平時在向別人介紹某種事物的樣子時,除了對這種事物具體描繪之外,為了說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們最愛用哪一種修辭方法?
(2)作者在說明橋梁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了什么方法?試加以具體分析。
3.補充介紹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現在我們學習的是說明文,那么這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已經是一種說明方法了,這就要給它改個名稱,應該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說說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
4.文中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具體說明。(指導學生讀文,尋找使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2.回答問題:
(1)比喻、擬人……
(2)把橋比喻成板凳,面是“橋梁”,腿是“橋墩”,腳是“基礎”。
3.分組討論,回答問題。如:把橋比喻成板凳,我們很容易地能理解橋是什么樣的;還能了解橋的構造,很形象;我們容易接受;使語言“深入淺出”……
4.讀課文,分析文中運用了說明方法的句子。作詮釋。(說明什么是橋的語句)作比較。(現在的橋與將來的橋比較)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仔細閱讀了課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也了解了作者對未來橋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說明結構和說明方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分析文章的語言和句式。
《橋梁遠景圖》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簡潔生動的說明語言。
2.學習打比方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培養學生合理的、科學的想像力,認識科學幻想與現實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學生能夠合理、科學地想像。
2.形成廣泛而形象的認識,進行合理、科學的想像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導語: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34頁,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說明文《橋梁遠景圖》。
2.解題造境:請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遠景圖?
利用課文來學習一下 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時對橋梁的未來情況的設想。
二、朗讀感知
1.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檢查閱讀效果:
(1)讀詞述文:承載 顛簸 袖珍 小巧玲瓏 水漲船高 勝似 閑庭信步
(2)文章主要寫了有關橋梁的哪些內容?
2.要求學生重點研讀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3.指導學生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1)請概括你研讀的那個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過渡段,具體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歸納,劃分文章層次。
三、解讀體會
1.順勢提出:將來的橋會有哪些變化?將來造橋會有哪些變化?
2.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3.補充介紹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現在我們學習的是說明文,那么這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已經是一種說明方法了,這就要給它改個名稱,應該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說說使用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4.文中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具體說明。(指導學生讀文,尋找使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仔細閱讀了課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也了解了作者對未來橋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說明結構和說明方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分析文章的語言和句式。
第二課時
一、誘思導學
1.分析文章生動準確的說明語言。
(1)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動,文中還有許多句子寫得也很生動,請學生找出。進行分析。
(2)引導學生觀察下列句子,說一說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A.幾乎是才聽說造橋,就看見“一橋飛架”了!
B.架橋時,全用電腦控制的各種機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勞動力。
2.分析文章中運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學生仿造句。
指導學生仿造句式,進一步認識雙重否定句與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二、科學幻想
1.提出問題:作者的想像不亂想?請說出理由。
2.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資料,同時參照課文前的彩圖,理解科學的幻想與現實的密切關系。
3.要求學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時作者的設想已變為現實的資料介紹給同學們。
三、輻射閱讀
1.要求學生閱讀輻射文《大腦移植的幻想與現實》
2.提出問題:本文在語言上與課文有什么相似之處?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問題:結合兩文說一下你對科學的幻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
4.同學們的年齡正是幻想的好時候,再上加這兩篇文章的學習,你難道不想讓自己的幻想將來成為現實嗎?行動起來,查閱有關資料以“……遠景圖”為題寫一篇短文,展望一項技術今后的發展趨勢。
板書
22、橋梁遠景圖
茅以升
“板凳” 將來 / 什么樣 怎樣造
打比方 科學幻想---現實
反思:
希望同學們學完這兩篇文章以后,能夠喜歡這種科學幻想的文章,能積極探索科學奧秘,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大膽而合理的想像,不斷創新,不斷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為現實,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一、以“研究性學習”貫穿始終
將“研究性學習”引入了語文課,班級中以四個同學為一個研究小組,新授之前讓學生搜集有關橋梁的資料,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學習此篇課文的興趣;新授后讓學生再去搜集各類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故事。然而對這些資料的搜集工作就由學生自己去做,并分門別類地加以分析、研究、歸納、整理,最后在課內交流,達到知識共享。通過“研究性”學習,不僅能使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以德育、智育、美育于一體進行教學
由于本課內容比較抽象,為此我們在兩堂課上力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多樣化。第一堂課上,教師出示茅以升未來橋梁設想的圖畫,在聽錄音的同時對八種橋有個感性的認識。設計“小蜜蜂勤采蜜”的環節,讓學生在質疑、釋疑、交流、總結中體會科普作品的特點。第二堂課,學生在介紹自己設計的未來橋梁時,配上了相應的圖畫,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采用“歌唱”的形式結尾,從美妙的音樂中進行情感的教學,再次領悟文章中心,升華主題。
三、注重口語訓練 培養創新思維
在這兩堂課上,我們緊緊圍繞二期課改的精神,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如介紹茅以升的生平;“說古道今”對橋的知識交流;通過“小小辯論賽”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等。
因為《橋梁遠景圖》本身就是一篇對未來橋的想象,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自然成了教學的重點。我們同樣的,讓學生以研究小組開展學習,在第一堂課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述說橋的模擬圖;在第二堂課上,請學生設計除書上以外的未來橋梁,來一個“金點子”發布會;圍繞“將來的橋梁”這個話題進行想象說話。我們力求在共同合作的過程中,既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也能使小組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橋梁遠景圖》的教案】相關文章:
橋梁施工總結范文03-12
地形圖測量報告書模板02-22
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報告范文02-22
數學《扇形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15篇)08-23
環境設計手繪表現圖問題與教學方法01-04
《學校生物分布圖》教學反思(精選11篇)03-16
熱情服務是物業和業主之間的友誼橋梁總結(通用10篇)01-12
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02-11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教學設計(通用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