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十三屆青歌賽賽后感

十三屆青歌賽賽后感

時間:2024-08-14 14:49:07

十三屆青歌賽賽后感

十三屆青歌賽賽后感

  伴隨我一個多月的十三屆青歌賽,今天終于降下了帷幕,當我要關上電視時,我的心猛然顫抖起來,聽著主持人董卿等飽含熱淚的告別語,我的淚也不知何時掉下來了。千言萬語,大有依依不舍的感覺。于此,我今夜不能入眠,還是提筆寫點感受吧。

  一、令人感動和震撼的原生態演唱

  從上屆青歌賽就開始設置原生態演唱比賽起,就有很多關于原生態的概念問題、原生態的可比性問題、以及原生態演唱的技術問題等等交織而出,于是各種看法和學術爭論也由此而起,就是一些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和創作的專業人士也十分困惑和茫然,然而本次青歌賽原生態的演唱一出現,不但深深地打動了那些長期從事音樂工作的專業人士,也打動了廣大的業余愛好者和普通的平民百姓。真想不到我國原生態聲樂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藝術魅力,讓人感動和震撼呀!與其深思起來,大有顛覆許多思想和觀念的作用,這絕不是夸大其詞,不信聽我慢慢道來:

  1、聲樂藝術的科學闡述問題

  什么是科學和文化?想必每個人都可陳述一套理論出來。就聲樂藝術的科學性來講,多數人,特別是學者和專家都非常強調科學的發聲法。學院派在教學上更是唯西洋發聲法為科學,他們強調生理結構和物理原理,然而本次青歌賽中的一些演唱方法,震撼了那些觀點,也包括我的習慣性認識。

  A、聲樂的音域問題。比如說在世界聲樂界,有種普遍的觀點和認識,即男聲的演唱上,一般人僅能發出一個八度多的音域的聲音。經過學院派的“科學”訓練后,最多只能唱到三個八度。這次原生態演唱上,有的選手的音域已經達到或超過四個八度,而且音色是那樣的高亢有力,悠揚、穿越性極強而漂亮,并且悅耳,讓人大吃一驚。難道這不是“科學”嗎?

  B、學院派在聲樂教學上,非常排斥的一些嗓音,稱之為病態的演唱音色,但在原生態歌手演唱中卻顯示出一種和諧的美感來。如顫抖音色、搖晃音色、羊叫音色、喉音音色、滑音音色等在原生態中卻經常出現,聽來并不顯得怪異,為什么?這難道也不是科學的發聲法?

  C、學院派的聲樂在教學上,對于男生的假聲演唱一直是最頭痛的難點,因為男生的生理上沒有副聲帶,唱高音歷來是最難的問題。除非是掩人歌手(俗稱太監)才能唱高音,而且即或是能唱高音的男生,大多聲區脫節或打架,音色不能統一。而在本屆原生態演唱中卻有很多演唱歌手唱出的假聲來,并且在聲區變化上卻能自然轉換和過渡。而且這種嗓音不是空的、浮的、飄的,那是有強力氣息支持的激昂、嘹亮、穿越性很強的歌聲,顯然這是有一定的共鳴區的作用。難道這也不是“科學”的發聲法?

  D、學院派在聲樂教學中,對于那種自由段式的歌曲程式是很不以為然的,然而在原生態的演唱中,那種在牧歌、高原和山歌特色的演唱特色的聲樂上,那種在高聲區往更高聲區的轉換技巧上,幾乎難以覺察到那種突然偷氣和運氣,這樣的技巧是非常微妙的。這也難用“科學”院派的理論去闡釋。

  E、學院派對聲樂中的和聲是有很嚴格的對位要求的,然而在原生態演唱組和中,常常出現一種難以區分的混聲式的和聲形式。難道也要去“科學對位”嗎?

  F、本屆原生態歌手在演唱中,大多融入了一種情景演唱形式,這是在現代聲樂藝術表演上很少見到的表演內容。無論是情歌、嫁女、拉纖、哭嫁、趕集、勞動等生活中,把聲樂藝術賦予了一種民族風情,穿插著很多重唱、對唱、輪唱、合唱、戲劇、舞蹈等表演元素在里面。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文化娛樂內容,也發掘出一種健康而和諧的精神生活內容來。

  2、聲樂藝術的文化問題

  聲樂中的文化問題就更多了,它不但涉及到文學語言、音韻、民俗、美學、倫理等人文學科的知識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民族和社會、政治等上層建筑領域的體制問題。這些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這里我主要講點文化的多元性問題。

  A、文學性:在原生態演唱歌手的一些命題對話中,出現了一種讓我非常感動的一些陳述,他們淳樸的語言中既沒有玄妙的修飾也沒有離奇的夸張,刻意的雕琢,一切話題都是來源于真實的生活,來源于他們的人居環境、來源于對自已故土人文化生活的依戀之情,可經他們陳述出來卻分外打動了觀眾和評委,而且是那樣的生動、感人,甚至震撼人們的心靈。就是徐沛東大叔也是多次被感動得眼淚汪汪的,我也是多次被感動得落淚。

  B、美學性:原生態演唱歌手的演唱,與其說欣賞到一些民族聲樂,不如說是為我們觀眾上了一次活生生的美學課程。很多觀眾評論說:“歌聲悅耳,服飾養眼,對話動情,表演生動,表演自然”。比如說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那種和諧美成了一種原生態中很自然和極為純樸的理念,而我們生活現代社會中的人卻無法建立和體會到這里面的精髓,為什么?比如說某個民族能調節人口的品質就是一例,他們能在“生育中的,做到只生一男一女”的問題,這簡直就是世界醫學幾千年從未有過的奇跡。然而那種“男多分土,女多分銀”觀念極為樸實,他們那種以保持在一種人居環境里人口的零增長,來實現對自然環境不被過度破壞實在是一種美德,同時這也是一大奇跡。原生態歌手給我們展示出來的生活美的畫卷,實在是太多了。

  C、民族團結和社會的安定,可持續的發展經濟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共同繁榮和復興,本是一個社會制度和體制上的問題,然而這次原生態歌手們的表演卻讓我們深思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與交流是我們國家的走向富強的信號,使我們相信中國的復興與強盛一定會勢不可擋的。

  原生態音樂是一塊無盡的民族音樂瑰麗的寶藏,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我們民族文化才有繁榮的根基。徐沛東語叫“借地氣”。最有戲劇性的青歌賽原生態金獎獲得者“土苗兄妹組合”和銀獎“納西姐妹組合”銅獎“阿爾麥熱瑪組合”“朵蝶朵阿組合”的獲得者,竟是無伴奏的原生態組合。

  二、精湛和專業的美聲比賽

  本屆青歌賽美聲唱法的比賽幾乎成了最為專業和檔次最高的比賽,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在比賽難度上和考評內容上遠遠把業余選手擋在了門外。參賽選手幾乎是專業演出團體的演員、特別是很大部份是部隊演員,出國留學回國的專業參賽選手和全國音樂院校的大學教師。就是一般的聲樂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也無法跨越這一道高門坎。

  我們仍可從兩方面來評議其演唱水平。

  1、聲樂的藝術性

  A、我認為本屆青歌賽美聲比賽成了炫耀技巧的演唱比賽。在演唱水平大力提高的基礎上,從聲樂層面上講,大部分又走向了一個千人一聲,色彩單一,表演死板的局面中去了。比如說男高音都唱《今夜無人入睡》或《星光燦爛》,以演唱海C為榮的誤區,根本無演唱個性可言。徐沛東語:“與其聽選手唱這歌,還不如去聽帕瓦落蒂的原唱,我希望看到選項手們唱中國的作品”。就拔尖選手的演唱水平來說,我認為絲毫不亞于西方那些大歌唱家。關鍵是要把中國式的美聲作品推向世界,這才是中國青年美聲歌唱家的任務和責任。

  從聲樂藝術的發展來說,我認為本屆美聲的比賽水平最高。自我國開革開放以來,第一代歌唱家中,以胡曉平、迪得拜爾參加國際聲樂比賽獲金獎以來,美聲在我國得到了大力推廣,經過老一代歌唱家的努力,美聲唱法的教學上幾乎成了各大音樂院校的主要教學內容。后來,我國又出現了以張健一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歌唱家。接著“世界三大男高音”訪華和對外交流的擴大,我國本土化的一些美聲歌唱家也相繼聞名起來,以戴玉強、魏松、廖昌永、幺紅等歌唱家的走紅,客觀上又推動了美聲教學水平的大力提高,接著一批出國留學的美聲學者的回國教學,使得我國美聲演唱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B、暴露了我國美聲歌曲創作的嚴重落后的局面,成了美聲走向民族化和大眾化的制約屏障。在我國現在只有徐沛東和陸在易等很少幾個作曲家,偶爾在搞一點美聲創作歌曲外,很難見到新創作的美聲藝術歌曲,更不用說高難度的中國歌劇式的美聲歌曲。這也許是與市場有關,因為市場創作好的作品集中在影視歌曲上,這無需更高的聲樂作品。像那種歌劇創作更不會走向文化市場。中國歌劇創作陷入一片死寂的現象,這是一種文藝創作的一大悲劇。我真希望我創作的大型歌劇《古巴渝悲歌》,有人譜曲。

  C、暴露了在演唱和評比方面的嚴重弊病,因為參加美聲比賽的選手寧愿選擇外國歌劇而不愿唱中國藝術歌曲。在評比上也是以演唱國外歌劇為主的局面,這樣使得廣大中國觀眾聽不懂美聲唱法的語言和歌劇內容。事實上專業美聲比賽者明白,唱漢語化的美聲聲樂作品遠比唱外文的美聲聲樂作品難得多。

  D、雖然青歌賽已舉辦了十三屆,美聲比賽的水平在提高,可事實上美聲唱法的可視性在降低,除文化知識有可看性外,其專業上必須有一定的專業修養才能看懂,這就與電視大賽的基本原則而背道面馳。所以在聲樂欣賞上造成了很多的遺憾。

  E、在認同美聲水平提高的同時,我們也發現美聲演唱選手的文化素質,甚至某些專業綜合知識在下降。如美聲演唱選手的文學和藝術以及修養實在太單薄了。有點歧形發展的趨勢,搞美聲的一方面追求華麗和專業化的高尖,另一方面卻顯示出文化空洞的現象。有的一個升降號的五線譜唱段,視唱或視聽起來都吃力,這不是全仿人家大師的演唱嗎?這種基本水平的專業歌手為免太讓人笑話了。

  本次青歌賽男選手都很有實力,不但演唱水平高,表演也是很有氣質的,像王紅星、張海慶、姜必群等都是很有歌劇角色的硬型漢子。女選手中的張妮是最有潛力的歌唱家之一,這么小的年齡就能演唱如此高難的歌劇曲目,實在是位難得的后起之秀。

  觀看了美聲唱法的比賽后,我十分贊同“洋為中用”的方針,借鑒西洋發聲法來演唱中國自已的藝術歌曲和發展民族化的美聲歌劇,如施光南的《傷逝》類的優秀作品,這才是美聲普及和提高的必由之路,同時要鼓勵作曲家寫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聲歌曲和歌劇,鼓勵歌唱家多唱中國氣派的美聲歌曲。

  三、創新中的民族唱法

  本屆民族唱法不但水平高,而且在創新中走向提高,這是我的觀感。什么叫民族唱法,現在關于民族唱法的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晰。有的叫美聲式的民族唱法,這種說法的理由是將美聲的發聲法引入到漢語中,既講究共鳴腔和發音位置又注意漢語的字正腔圓。我認為這種說法比較片面,因為很難用某一術語去解釋。我認為本屆青歌賽民族唱法的一大突破,不在于演唱水平的提高,而在于創新中提高民族唱法的藝術品味,我的觀感如下。

  1、民族聲樂藝術的創新

  A、大膽引鑒西洋藝術,作民族化的創新。中國自“五四”開始,我國就開始探索民族聲樂化的路子,像黃自、劉雪淹、趙元任、李叔同等人都在積極實踐西洋歌曲民族化的道路。后來延安時期的民族歌劇和群眾歌曲推動了聲樂的大發展。出現了冼星海、聶耳、鄭律成等一大批作曲家,使我國民族創作有了大量的人才和豐厚的群眾基礎。本次青歌賽中的《瑪依拉》在民族歌曲中揉進了西洋歌曲的女式花腔,很諧和很流暢,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非常成功的創新,它打開了民族唱法的又一個廣闊的創作和演唱空間,值得推崇和贊賞。

  B、大膽引入地方戲曲成份。本屆青歌賽是一個推新歌出新人的大舞臺。新歌《千古絕唱》《美麗家園》和《斷橋遺夢》在創新中揉和了中國戲曲成份,聽來非常親切和婉轉,悠揚,讓人蕩氣回腸,余味無窮。

  C、大膽嘗試女聲歌曲用作男唱。本屆青歌賽另一大成功處是女聲歌曲大膽用作男唱。過去一般男生不敢唱女聲歌曲,因為女聲歌曲的演唱音域多在小字二組D至三組C上演釋,如流行歌手韓紅演唱的《天路》,可這次藏族歌手澤旺多吉在民族唱法中所演唱出來卻是那樣的完美,聲區轉換圓滑自如,而且飽滿、流暢,把聲樂藝術魅力演唱起來,在氣勢上相當雄偉和寬廣,真的是很美的藝術享受。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把美聲技巧用來表現民族歌曲,我認為這是該歌手的一種獨到創新。

  2、民族聲樂中的文化因素

  民族聲樂之所以能夠持久而不衰,我認為還是得利于我國有很大一批創作人才。我國是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我們的先輩們創造出無比輝煌的藝術類別,而且這個文化歷史幾千年來從未間斷過,這是我們聲樂藝術的無盡財富。同樣,我們民族聲樂的根就在這土地上。

  如果說民族唱法中,我最欣賞的是藏族小伙子澤旺多吉,他的歌聲很好聽。

  我國民族聲樂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大的誤區。一首新歌出來,大家蜂擁而來,竟相仿效。就是那三首著名的新歌《千古絕唱》《廊橋遺夢》《美麗家園》早就唱開了,成了千人同腔的局面。甚至聲樂高考生也唱,特別是女聲連真假聲在換聲區都沒有過渡好的情況下,忽視基本聲區的訓練去唱大歌,這無疑是造成自殺藝術生命的災難。最為重要的是民族聲樂同樣存在危機,就是有個性的歌手太少了。我國的民族聲樂在學院派規范化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個性的聲樂教育,使我們現今的歌壇出現嚴重的單一色彩的景象。

  四、迷茫和無奈的流行唱法

  本屆青歌賽的流行唱法,相對于幾種其它三種唱法來說,呈現一派萎縮的氣象。既無新歌流行又無唱法上的革新,失去了時尚的成份,大多數歌手演唱及其蒼白和暗淡,無病呻吟的現象比比皆是,作為聽眾面最廣的流行歌壇,陷入一片迷茫的境地。就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A、無明確的生活根基,盲目模仿。比如說很多選手選曲上照搬音樂劇和以演唱外語歌為時尚。這就從根本上丟棄了現代流行的重要元素,重新成了拾破爛和翻唱老歌的路子,這本身就與現代時尚背道而馳的。所以,不受廣大的觀眾的歡迎,尤其是不受年青人的歡迎。。

  B、無明顯的個性,缺少現代張揚和自由的風標或路向。既掀不起西北風也刮不起東南風,像那種《一無所有》《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等通俗歌中都江堰市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根基。還有沒有自由奔放的新派。很多選手成了瞇眼唱法,先自我陶醉一番的無病呻吟似地瞎唱一氣,觀眾聽之而不知所云。

  C、缺少理性探索人物。對于時尚和流行的現代元素,沒有一人能把握得出時代脈絡來。就連流行唱法中的發聲技巧也無人去嘗試。

  D、創作人才極度匱乏,題材也窄,有的歌詞文理都不通,缺少起碼的生活情感。

  E、缺少民族化和生活化的創新理念。

  F、流行唱法的表演上有過多的造作和矯情,極度虛浮。

  本屆青歌賽流行唱法雖然決出了金牌,銀版等名次,可讓大多數人極其失望,因為沒有新歌能流行起來,也無閃光的亮點,這實在讓人迷茫和無奈。到是“香格里啦”組合(銀獎)和“額爾古納樂隊”的《鴻雁》組合有種新潮感。

  五、絢麗多彩的天籟之聲的合唱比賽

  本屆青歌賽合唱比賽是最聚人氣的聲樂比賽頂目,一是參賽隊伍水平高,士氣旺。二是形式多樣,有無伴奏的合唱,還有無伴奏無指揮的合唱。三是參賽隊的服裝光彩奪目,表演形式也是多元化。四是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以特別受到歡迎。合唱比賽也是本次最為閃亮的亮點。

  A、審美新亮點

  由于本屆合唱比賽是第一次出現在電視直播中,使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其視聽欣賞上吸引了廣大觀眾的審美興趣。建立起一種和諧,整齊,大氣磅礴的審美情趣來。

  B、題材廣泛多樣

  本屆合唱比賽的合唱曲目多樣性非常豐富,使人聽起來不會產生聽覺疲勞。如有反映少數民族的原生態的合唱、有古典的民族音樂合唱,還有外國的精品的合唱作品;有大家耳聞目睹的經典老曲作品,也有新時代的創作曲目。總之,豐富多彩,讓人振奮。

  C、合唱形式多樣化

  合唱形式多樣化,有重唱、倫唱、多聲部混聲、和聲、領唱,也有伴奏、無伴奏,甚至還有無指揮無伴奏的合唱,但那歌聲依然準確無誤,和諧,令人驚奇不已。

  D、組織得有條不紊

  合唱比賽雖然人員眾多,但儼然有序。有軍人豐彩的陽剛氣,也有色彩斑斕的少數民族合唱隊,有朝氣蓬勃學生隊伍,也有學者風范的專業團體。總之,精神面貌清新而活潑。

  E、色彩斑斕

  合唱比賽不但是給我們帶來好聽的歌,好看的服裝,青春靚麗的風景線,更顯示出一個和諧社會下的民族大團結的精神風貌。實在讓人難忘。

  解放軍藝術合唱團獲金獎。華中師范和武警總部文工團男生合唱團獲銀獎;貴州侗族大歌合唱團、內蒙古蒙古青年合唱團、總政直屬隊代表處合唱隊獲銅獎。

  結束語

  我認為本屆青歌賽給我帶來了一次美的盛宴,我不由衷地贊嘆:美哉,十三屆青歌賽。如果要讓我說本屆青歌賽上我最喜歡的內容的話,我認為:

  1、我最喜歡的演唱歌手是民族組銀獎獲得者:澤旺多吉演唱的《天路》。其原因:唱得好,聲區流暢、音色飽滿,高昂而有力、弦律圓滑而充實。表現力極好。可能此歌手是最具人氣的選手之一。

  2、我最喜歡的歌手:小阿鵬,其原因是:率真,淳樸、可愛。

  3、我最喜愛的歌曲:《鴻雁》。其風格是:蒼涼,悠遠。詞寫得好。

  4、我喜歡的評委:徐沛東:幽默、風趣、慈愛、多才多藝。

  余秋雨:博學、嚴謹、敏銳、

  5、我喜歡的組合是:演唱《鴻雁》的額爾古納樂隊:其理由是:具有深沉、悠然、蒼涼的演唱風格令人陶醉。

  5、最帥氣的美男歌手是:姜必群。理由是硬朗,最具有男人氣質,是歌劇造型演員中最好的人選

  6、最具潛力的美聲,女歌唱家是:張妮音色好、外語演唱得好,基本功扎實

  7、最漂亮的女選手(美聲):張卓(只差一名次進入到美聲決賽,我的小師妹,重慶選手,也是最遺憾的選手)

  8、讓我最感動的精彩片斷:小阿鵬的一分鐘陳述:感謝。

  9、最優美的話題散文:香格里拉湖面上的醉魚和醉熊

  10、最讓人深思和有哲理的話題是:原生態中某少數民族的人居環境和文化


【十三屆青歌賽賽后感】相關文章:

武術比賽賽后總結三篇02-13

水之芙蓉籃球賽后感想03-19

軍訓拉歌感悟03-19

關于《獻給母親的歌》教案03-20

小學音樂《賣報歌》教學設計02-21

中青班學習小結報告(精選6篇)09-21

《峨眉山月歌》精品教學設計03-02

青藍工程徒弟成長計劃(通用14篇)03-2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通用6篇)05-17

一年級音樂下冊《放牛歌》教后反思03-22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