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子計劃
關于教子計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生下來都差不多,但是后天的教育和環境會使他們的習慣產生很大差別,因為,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讓我們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教子計劃,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關于教子計劃
20XX《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家長和孩子都是課堂里的主角,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和榜樣。共4講,分別是孝、禮、愛、強,教育孩子要孝順父母,愛護大家,更要堅強。
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每一個家庭中,父母首先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孩子要接受多種教育模式,在眾多的教育模式下,我們做父母的似乎與中國的傳統教育脫節,雖然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但只要遵照教育規律,遵從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或許家長的教子困惑會離我們越來越遠。觀看了這部近1小時的《開學第一課》,更深觸動了我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本本知識面上,不能只滿足于孩子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平時忙于工作,對于率先做孩子的榜樣——比如在孝敬父母方面、文明禮貌方面、家庭關系方面、自強不息方面對孩子的教育欠缺!針對孩子的自身特點,在新的學年,我制定如下教子計劃:
一、身體是革新的本錢,從小鍛煉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勢在必行,每天下午孩子寫完作業,晚飯過后,帶孩子在體育場所鍛煉身體。
二、每周帶孩子參加一次社會實踐,并讓孩子每周寫一次社會調查,記錄自己的社會調查過程,包括調查心得體會都要用文字記錄。
三、作為家長,自己首先在孝敬老人方面率先垂范,有空沒空給雙方父母打個電話,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在節假日,常帶孩子去超市或商場給雙方父母買物品,或者利用周末時間給雙方老人做飯,洗衣,收拾家,花時間陪伴雙方父母,自己盡孝,同時也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培養責任感,教育孩子每天放學回家親熱地叫“爸爸媽媽”,多與爸爸媽媽溝通,并多關注爸爸媽媽的身體狀況。從當下做起,從關心爸媽媽的小事做起,教育孩子不管在任何場合,都要做到文明禮儀伴我行,因為禮是立身之本,在家庭教育中,“禮”是尊敬長輩,關愛家人,校園里,“禮”是團結同學,遵守紀律,生活中,“禮”滲透在日常行為的每個細節里,待人接物使用禮貌用語,公共場所給老人讓座讓路,遵守交通規則不亂闖紅燈——體現在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之中,教育孩子要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質,面對困境與失敗,要以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做事不輕言放棄,要堅持到底。
四、帶孩子去勞動,去郊區,去田野,可以是鋤草,可以是種地,可以是施肥,從小與農民接觸,懂得勞動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
五、不斷拓寬孩子的閱讀面,書中自有黃金屋,常帶孩子旅行,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并不斷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技能技巧,當然是孩子樂意參加的項目。
教育孩子,先從教育父母開始!
關于教子計劃篇二:家長教子計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教育問題已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首要任務,所以家庭教育也被人們越來越重視。但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每個家庭、每位家長都有各自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今在“261”(兩個家庭六個大人一個小孩)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管。他們都是獨生子女,是兩代人的掌上明珠。下面是我對孩子的教育 計劃。
一、身教重于言傳。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興趣愛好、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姿態,都可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自我形象、威信尊嚴、思想品德、學識才能、語言風格、行為習慣等特征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的,因此,有強烈的示范效應,子女常常通過模仿接受這種效應。如果家長自身素養較高,為人誠實、工作勤奮、談吐文雅、處事得體,那么對子女將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父母的示范效應本身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家長要能主動的、有意的發揮示范作用,其對子女教育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給孩子表達愛的機會。現在的孩子智商都不成問題,重要的是情商的提高。當孩子把她的零食給你分享時,你不要以任何理由拒絕,讓孩子知道沒有一味的索取,還有給予,要懂得感恩。女兒在剛上 幼兒園時,都會把學校發的水果吃一半留一半拿回家,她說非常好吃要全家人分享。這雖然不算什么,但至少女兒在拿到水果時能想到家里還有父母沒有吃到。她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懂得感恩的孩子。
當孩子在街上看到一個乞丐時,她都會拿個硬幣給他,我們不會因為那個乞丐是個騙子而讓孩子漠視所有的弱者。
三、有效溝通,和孩子做朋友。要尊重信任孩子,了解他們,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要通過細心的觀察,傾心的交談,悉心的照顧,耐心的幫助,多了解他們成長的煩惱,心靈的需求;要象朋友一樣,和孩子談心,要互相平視對方,不要仰視;要民主型的家庭教育,不要專制型的家庭教育。我和女兒會時常談心,有時是無意的;有時卻是有心安排地,她做的好時有,她做得不好時也有,我都會和女兒保持一種平視的狀態,要么我蹲下,她站著;要么我們倆都坐著,我攬著她。我們家里有什么活動或者計劃,大多都是三個人討論決定。孩子不同意時,都會給她解釋清楚。
四 、尊重孩子,貼對標簽。孩子也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孩子不好,甚至有時會當著孩子的面,本來自家小孩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偏偏在人家面前說自家孩子不如別家孩子聽話,學習不好,可能家長是謙虛,不經意的一說,可不曾想卻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心里產生了這種想法:我做得那么好,父母說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我不好”就是這位家長給孩子無意中貼的標簽。記得女兒小的時候看其它小朋友玩一些較危險的游戲時,我會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膽小,而沒有去鼓勵她去戰勝自己。慢慢地等她大一些,我有意再讓她挑戰一些游戲時,她會說:我膽小不敢。后來許多事情我不再給孩子貼這種負面的標簽,即使孩子真得做得不好,我也不會
貼上好的標簽。記得她三年級剛學英語時,讀英語真得很費經,而我卻不厭其煩地帶她讀,一遍一遍地糾正,說:你真棒,英語讀的真好聽。聲大,音準。孩子不再害怕英語,而是喜歡上了英語。每天都會大聲地讀英語。所以家長要理性地評價自己的小孩,正確的夸獎和批評。善于貼標簽。
五、找好對比對象。不要時常把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做對比。“你看,你這次才考了85分,人家XXX怎么能考100分,你真沒用,長大能干什么?”很多家長都會講這些話,孩子聽了肯定不好受。其實考試成績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學習的好與壞,這個分數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我家小孩考試成績有時是一般的一般,但我從不批評她,而是和她一起分析考試題為什么會做錯,鼓勵她下一次要仔細、努力,比這次考得好一些,小孩聽了總是滿意、微笑的點點頭。我也會做對比,但不是和別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和以前的她自己比。告訴她: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六、讓孩子愛上閱讀。女兒兩歲時我給她讀故事,一本枕邊故事書里有三個故事,第一篇是《丑小鴨的故事》,女兒天天要求我講這個,后面的不要聽,一連十天過去了,我真得不耐煩了,想要放棄,可是女兒不聽故事不好好睡覺,無奈我只得讀給她聽,忽然有一天晚上,我打開故事書的第一頁,剛讀了一個字,女兒就一字不差地“讀”出了整面故事,我很驚訝,也很興奮,后面的都是這樣,一個兩歲的小女孩聽了十來天的故事,她自己能復述出來了。這給我莫大的鼓勵,從此以后,我從來沒有間斷過給她讀故事。也許從那時起女兒就喜歡
上了閱讀。到現在,晚上只要女兒上床的早,我們都會給她讀書(怕她躺著讀影響視力),歷史、作文都有。她已讀了不少課外書,而且她在學校訂的雜志她都會認真地讀。她寫作文,從來不發愁,雖然有時寫得并不是非常好,但至少她不害怕寫作文,以后隨著日積月累有目標地閱讀,我相信她的作文水平一定不會差的。
七、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要保持一致。特別是兩代人。如果有分歧,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執,而是在孩子回避的情況下討論,達成一致。如果當著孩子的面爭執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使整個家庭不和諧,形成“三角纏”、“聯合與對抗”以及“糾纏和疏離”等病態家庭結構,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教子計劃】相關文章:
大班第一學期的工作計劃計劃03-13
胎教日程計劃06-08
經典閱讀的活動計劃02-22
美國留學計劃06-27
計劃的概念與作用11-30
冬訓計劃范文04-07
美甲店全年經營計劃12-25
愛國守法計劃總結02-15
主題實踐活動計劃03-19
專業建設的實施計劃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