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時間:2025-01-16 14:39:49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物游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分物游戲》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能解決小數目的平均分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將物體平均分。

  教學難點

  發現、經歷多種分法的操作過程。

  教法學法

  實物演示法圖示法探索法觀察法

  教具學具

  圓片小棒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趣入網

  1、上網看一看小猴淘淘準備怎樣過生日。(入網搜索“小猴過生日圖片”)

  2、出示小動物給淘淘過生日情境圖,引出課題。(板書“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動一:分桃子

  (1)出示分桃子情境圖:4個桃子分給2只小猴,可以有幾種分法?

 。2)討論:哪種方法能讓兩只小猴都滿意,為什么?

  2、活動二:分蘿卜

 。1)出示分蘿卜情境圖:淘淘希望把12根蘿卜公平地分給3只小兔,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用圓片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蘿卜,學生自己動手,擺出分的過程。

 。3)組織學生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怎么分的?幾次分完的?結果是什么?并請學生上臺用教具演示分的過程。

  (4)想把同學分的'過程保留下來,有沒有好辦法?老師板演畫圖表示分的過程。

  (5)學生自己動手把分的過程畫出來。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畫的結果。

 。6)活動小結:剛才我們給小猴分了桃子,給小兔分了蘿卜,雖然我們分的過程不同,但最后讓他們都特別滿意,因為分完后它們分得的都一樣多,這種分法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平均分”(板書副標題“平均分”)

  3、活動三:分骨頭

  (1)出示分骨頭情境圖:15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幾根?

  討論:平均分給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2)出示課本P58第三幅圖:靜態圖和動態演示圖。小組討論圖上是怎么分的?

  (3)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4、活動小結:剛才同學們幫助淘淘用平均分的方法給小動物們分了好吃的,雖然同學們分的次數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動物們對分的結果都特別滿意,因為分完后他們得到的食物的數量都一樣多。(使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插花

  平均每瓶插()枝花。

 。1)討論分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學生理解平均分)

  (2)如果不用小棒,能不能分?怎樣表示?(電腦演示圈一圈、連一連的方法。)

 。3)小結:用擺小棒、圈一圈、連一連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插花問題。學生評價自己的表現。

  2、變式練習,分杯子

  平均每層放()個杯子。

  (1)出示圖,讀題。

  (2)發現題目中的數學信息,明確是平均分。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一分,獨立思考并填空。

 。4)全班交流分法。

 。5)小結:我們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許多生活中的物品,在分的過程中,不管你分了幾次才把物品分完,最后每一份分得的都同樣多。

  3、入網搜一搜平均分的例子

  (1)上網搜一搜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入網搜索“生活中的平均分”)

 。2)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平均分的例子。

  4、拓展練習,分橘子

  一共有()個,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個。

 。1)數一數有多少個橘子?你能把這些橘子平均分嗎?先分一分,再完成填空。

  (2)觀察與思考:觀察大家分橘子的4種情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

  四、課堂總結,收獲新知

  1、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開展了什么樣的數學活動?

  2、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雖然有的時候我們分了1次就分完了,有的時候分了2次、3次,甚至更多次,但是分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樣多的,這就是平均分。

  五、課后作業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平均分?

  板書設計

  分一分(平均分)

  一樣多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三個分物游戲活動,通過創設多種“分一分”的實踐活動,學生具體操作解決生活中小數目平均分物的問題,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并逐步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生“學生玩,玩中學”,體現新課標相關理念,但是,由于經驗的缺乏,關注學生還是不夠,在這方面還是需要多加強。

  2、對三個分物游戲的處理上不到位,時間沒有掌控好,致使本節課的預設練習題沒有做完。

  3、每個活動結束后的小結不到位。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習除法的第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數目比較小的東西,體驗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用2至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了解乘法定義,基本會用2至5的乘法口訣口算乘法。對于除法,學生是初次接觸,所以在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大量動手操作,以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小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將物體品均分。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教學方法

  由分物品的具體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擺擺,分分,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教具與學具

  1、課件一套,2、圖片若干張,小棒若干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師: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有生日,誰愿意說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號?

  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它邀請了許多好朋友和它一起過生日,看看誰都來了。

  淘淘給好朋友們準備了許多它們愛吃的東西,作為主人,淘淘要把好吃的分給大家,下面讓我們來幫助淘淘一起動手分一分。(引出課題“分一分”)

  (設計意圖:根據小學生好奇,好新,好動的思維特點,創設故事性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ㄒ唬┗顒右唬悍痔易。

  1、“4個桃子,要分給2只小猴,可以怎樣分呢

  師:用2個圓代替2只小猴,用4根小棒代替4個桃子,自己動手分一分。

  2、匯報結果:學生邊說,老師邊在黑板上展示學生分的方法。

  師:這三種方法那種最公平,讓這兩只只猴子最滿意,為什么呢?(一樣多)

 。ㄔO計意圖: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感受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促進了學生操作能力的發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ǘ┗顒佣悍痔}卜。

  1、出示意境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知道什么信息?

  師:淘淘希望把12根蘿卜平均分給3只小兔。

  2、動手操作:用3個圓片代替小兔,用12根小棒代替蘿卜,擺出平均分的過程。

  要求:分的時候要把分的過程擺出來,讓同學能看出你一次分了幾根,分了幾次。

  3、請同學到黑板上來擺一擺。(3個)

  小結:剛才我們給小猴分了桃子,給小兔分了蘿卜,雖然分的過程不同,但最后它們都很滿意,因為分完后,它們分的一樣多,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平均分”。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在探索操作中進一步感受“平均分”,這樣在已有的經驗上再次體驗提升學生就能清晰地理解“平均分”的意義了。)

  (三)活動三:分骨頭。

  1、出示意境圖:數一數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5根骨頭,平均分給了3只小狗,每只分到了幾根?

  討論:“平均分給了3只小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分一分。

  4、匯報:在黑板上擺一擺分的過程。

 。ㄋ模┯卯媹D的方發記錄分骨頭的過程。

  1、老師板書畫圖的過程。

  2、學生自己畫分的過程。

  3、匯報:投影展示畫分的過程

 、僮约航榻B自己畫的過程

 、跀⑹鰟e人畫的過程。

  4、第三幅圖:靜態圖與動態圖。

  每次拿出3根來分,每只小狗分1根,正好5次分完,每只小狗分5根。

  5、小結:“剛才同學們幫助淘淘用平均分的方法給小動物們分了好吃的,雖然同學們分的次數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動物們對分的結果都特別滿意,因為分完后它們得到的食物的數量都怎樣?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ㄒ唬┱n本P59練一練第1,2題。

 。ǘ┱n本P39練一練第5題。

 。ㄔO計意圖:選擇與學生生活相接近的內容作為練習題目的在于讓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性問題,培養數學能力)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開展了什么樣的數學活動?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雖然有的時候我們分1次就分完了,有的時候分了2次,3次甚至更多次,但分到的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樣多的,這就是平均分。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判斷是否為平均分。

  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實踐,學會把小數目的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

  學生能夠用圖示(如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學生能夠通過與同伴的討論和交流,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索的學習態度。

  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三、教學準備

  準備實物道具:桃子、蘿卜、骨頭、橘子等,以及足夠的學具供學生操作使用。

  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用于展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通過談話導入,詢問學生是否喜歡玩游戲,并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分物游戲。

  2、探究新知

  給出情境:有3只狗和15根骨頭,需要平均分給3只狗。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分法。

  3、引導學生總結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給出情境:有3只小兔和12根蘿卜,每只小兔分到的蘿卜要一樣多。

  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用學具進行分蘿卜的游戲。

  引導學生匯報不同的分法,并強調平均分的特點。

  找兩位學生角色扮演小猴子,進行分桃子的游戲。

  引導學生匯報不同的分法,并體會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

  總結平均分的概念: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活動一:分桃子

  活動二:分蘿卜

  活動三:分骨頭

  4、鞏固練習

  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展示練習題,讓學生判斷是否為平均分,并說出理由。

  引導學生用圖示或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5、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學到的平均分的概念、操作方法和特點。

  強調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

  五、作業布置

  布置與平均分相關的練習題,鞏固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人一起玩分物游戲,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六、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提高。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反饋和表現,了解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后續教學做好準備。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通過實際操作,把一定數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給指定數量的對象。

  學生能夠用圖示(如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過程與方法:

  學生能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能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發現并理解平均分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公平意識和合作精神。

  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愿意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難點: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學具:小橘子、小蘿卜、小骨頭等物品或圖片,以及分物用的盤子或籃子。

  教具:多媒體課件,包含平均分的生活實例、游戲環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平均分的生活實例視頻,激發學生興趣。

  提問:“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二、新課講解

  活動一:分橘子

  情境設置:有4個橘子,需要分給2個小朋友。

  操作:讓學生用學具或圖片模擬分橘子的過程,并匯報自己的分法。

  提問:“你們認為怎樣分才是公平的`?”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總結:每份分得一樣多,就是平均分。

  活動二:分蘿卜

  情境設置:有12根蘿卜,需要平均分給3只小兔。

  小組合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分一分,記錄不同的分法,并匯報交流。

  提問:“你們是怎樣平均分的?有沒有其他方法?”引導學生探索多種分法。

  總結:平均分可以有多種方法,但結果都是每份分得一樣多。

  活動三:分骨頭

  情境設置:有15根骨頭,需要平均分給3只狗。

  學生操作:讓學生獨立操作,分一分骨頭,并記錄在練習本上。

  交流反饋: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解釋原因。

  提問:“如果骨頭數量不能整除,怎么辦?”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小組合作,互相檢查答案,并討論解題思路。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四、課堂小結

  總結平均分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強調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

  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

  在家中找一個需要平均分的情境,并嘗試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果。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夠判斷是否為平均分,并掌握小數目實物的平均分操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體驗平均分的操作過程,能用圖示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游戲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掌握小數目實物的平均分操作過程。

  難點:體驗平均分的'公平性,理解有余數的平均分。

  教學準備:

  教具:桃子、蘿卜、骨頭等實物或圖片,學具,黑板,粉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談話和上網搜索“小猴過生日圖片”等情境,引出課題《分物游戲》。

  二、新課教學

  活動一:分桃子

 。1)出示情境圖:有2只小猴和4個桃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桃子。

  (2)找兩位學生角色扮演小猴子,進行分桃子游戲,并匯報不同的分法。

 。3)引導學生體會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討論哪種分法能讓兩只小猴都滿意,并總結平均分的概念。

  活動二:分蘿卜

  (1)出示情境圖:有3只小兔和12根蘿卜,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蘿卜。

 。2)小組合作,使用學具進行分蘿卜游戲,并記錄分的過程和結果。

  (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請學生上臺用教具演示分的過程。

 。4)引導學生總結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并嘗試用圖示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活動三:分骨頭

 。1)出示情境圖:有3只狗和15根骨頭,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骨頭平均分給3只狗。

 。2)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分法。

  (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并討論如何理解有余數的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通過一些練習題,鞏固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過程。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平均分的概念、操作過程及意義,并強調平均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五、作業布置

  布置相關練習題,讓學生在家中鞏固所學內容,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與平均分相關的例子。

  六、教學反思

  教師在課后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優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教學。

  通過以上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中體驗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掌握小數目實物的平均分操作過程,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能力。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能夠判斷出是否為平均分,并掌握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與交流,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思考能力,通過游戲和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教學準備:

  桃子、蘿卜、骨頭等實物或學具,以及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分物游戲,看看大家能不能把物品平均分給每個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分桃子

  師: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小猴子,它們有4個桃子,我們該怎么分呢?

  找兩位同學角色扮演小猴子,分一分桃子,并匯報交流不同的分法。

  引導學生體會隨意分與平均分的區別,并總結:分得同樣多,我們就說是平均分。

  活動二:分蘿卜

  師:接下來,我們幫小兔子分蘿卜。有3只小兔子,12根蘿卜,我們要怎么平均分呢?

  小組合作,用學具分一分,并匯報交流不同的分法。

  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圖示(如圈一圈、畫一畫)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三:分骨頭

  師:最后,我們來看看這3只小狗,它們有15根骨頭,我們要怎么平均分呢?

  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并交流各自的分法。

  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骨頭數量不能被小狗數量整除,該怎么辦?這里可以初步引入有余數的平均分概念。

  三、鞏固練習

  通過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通過分物游戲學習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你們學會了嗎?平均分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希望大家能夠善于觀察和發現。

  五、作業布置

  布置一些與平均分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家中鞏固所學知識。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們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有余數的平均分理解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物游戲,學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并能判斷是否為平均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交流,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學會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畫一畫)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難點: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三、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如橘子、蘿卜、骨頭等)、圓片、小棒等。

  學具:學生自備的實物(如糖果、玩具等)、紙筆等。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展示小動物過生日的情境圖,引出分物游戲的話題。

  2、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動一:分桃子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思考如何公平地將4個桃子分給2只小猴。鼓勵學生嘗試多種分法,并討論哪種方法能使兩只小猴都滿意。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份分得一樣多。

  (2)活動二:分蘿卜

  在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將12根蘿卜公平地分給3只小兔。學生可以先獨立操作,再小組合作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用圖示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3)活動三:分骨頭

  進一步鞏固平均分的概念,讓學生將15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狗。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分法,并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有余數怎么辦?如何保證每只狗都能得到骨頭?

  3、鞏固練習

  設計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梢酝ㄟ^游戲、競賽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課堂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平均分的概念、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五、作業布置

  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

  回家后與家人一起進行分物游戲,鞏固平均分的概念。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操作過程,引導他們發現并解決問題。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物游戲,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夠初步進行小數目實物的平均分操作,并能用圖示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與討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公平公正的態度,感受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小數目實物的平均分操作方法。

  難點: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能夠解決簡單的平均分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桃子、蘿卜、骨頭等實物或圖片,圓片、小棒等學具。

  多媒體課件:包含分物游戲情境圖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有趣的分物游戲,看看誰能分得最公平。

  揭示課題:分物游戲(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分桃子

 。1)出示情境圖:有4個桃子,2只小猴,怎么分呢?

 。2)角色扮演:找兩位同學扮演小猴子,嘗試分桃子。

  (3)匯報交流:學生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討論哪種分法最公平。

  (4)總結: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活動二:分蘿卜

 。1)出示情境圖:有12根蘿卜,3只小兔,怎么平均分呢?

 。2)小組合作: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分蘿卜的操作,并討論分法。

 。3)匯報交流:學生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解釋分的過程和結果。

  (4)教師板演:用圖示表示分蘿卜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

  活動三:分骨頭

  (1)出示情境圖:有15根骨頭,3只小狗,怎么平均分呢?

 。2)學生獨立操作:學生自己動手分骨頭,并記錄分的過程和結果。

 。3)交流分享:學生分享自己的分法,并解釋分的過程和結果。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師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

  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學到的平均分概念和操作方法。

  強調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

  作業布置:

  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內容。

  回家與家人分享今天學到的平均分知識,并嘗試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平均分操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思考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對于理解較慢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學生能夠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將小數目的實物進行平均分。

  過程方法:通過分物游戲,學生能夠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用圖示或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思考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難點: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教學準備:

  實物材料:如橘子、蘿卜、小棒等。

  學具:圓片、小棒等代替實物。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分物游戲,看看誰能分得最公平。

  二、新知探究

  活動一:分桃子

  出示情境圖:4個桃子分給2只小猴,有幾種分法?

  學生討論:哪種方法能讓兩只小猴都滿意?為什么?

  引導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份分得一樣多。

  活動二:分蘿卜

  出示情境圖:12根蘿卜分給3只小兔,怎么分?

  學生用學具代替實物,動手分一分。

  組織學生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如:幾次分完的?結果是什么?

  引導學生用圖示(如連一連、圈一圈)表示分的過程,并上臺演示。

  活動三:分骨頭

  出示情境圖:15根骨頭分給3只狗,怎么平均分?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并交流各自的分法。

  引導學生發現平均分有時會有余數,并討論如何處理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本練習: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拓展練習: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平均分問題,如分糖果、分玩具等,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四、課堂小結

  總結回顧: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表揚激勵:表揚積極參與、表現突出的學生,鼓勵大家繼續努力。

  五、作業布置

  書面作業: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實踐作業:與家人一起進行分物游戲,體驗平均分的實際應用。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及時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效果,總結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提高。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內容

  《分物游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一課時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2.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畫圖或用語言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3. 經歷與同伴進行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 能解決小數目的平均分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感受平均分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看懂別人的畫法,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教具準備

  五、圓片、小棒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今天是大樹爺爺的生日,瞧!它請了許多小動物來家里做客,咱們一起去看看!

 。ǔ鍪拘游铮┠阒肋@些小動物最愛的食物嗎?

  師:看大樹爺爺多好客,準備的全是它們最愛的食物。

  今天樹爺爺想請大家幫個忙,看大樹爺爺說什么?

  同學們,請幫爺爺把這些好吃的分給大家好嗎?(板書課題: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小猴分桃子

  師:從圖中你知道是幾只小猴要分幾個桃子?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如何分桃子?

  出示幾種不同的分法,說一說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為什么?

  引出每只猴子分的一樣多。

  活動二:小兔分胡蘿卜

  1.師: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老師強調每只小兔分到的蘿卜一樣多)

  2. 學生動手自己分蘿卜,用圓代替小兔,用小棒代替蘿卜,強調擺出分的過程。

  3. 組織學生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怎么分的?幾次分完?結果是什么?

  4. 小結:剛才我們幫小猴分桃子,幫小兔分蘿卜,雖然分的過程不同,但最后讓它們都很滿意,因為分完后它們分得一樣多,在數學中我們把這分種法叫作“平均分”。

  活動三:小狗分骨頭

  1. 師: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平均分給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2. 學生拿學具動手分一分。

  3. 小組內交流分的過程。

  4. 出示三種不同的記錄方法,學生交流、理解。

  5. 用你喜歡的一種記錄方法記錄自己分骨頭的過程。

  6. 匯報、展示。

  七、練習鞏固。

  數學書59頁的練習題

  八、全課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分一分

  一樣多---------平分均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一分》教學設計06-08

《分餅》教學設計08-15

《分一分》優秀教學設計10-10

《游戲公平》的教學設計07-16

《香蕉游戲》教學設計09-27

《登山游戲》的教學設計09-20

《10的游戲》教學設計10-03

長凳游戲教學設計10-10

小學游戲教學設計08-19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