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惠子相梁》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惠子相梁》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
2、體會對比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莊子淡泊名利,崇尚生活情趣的人生態度。
【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難點】
比喻在表情達意作用。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宋國蒙城人。戰國著名思想家,杰出文學家。
2、一詞多義:
嚇:
仰而視之曰:“嚇”(模仿鴟發怒的聲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釉~嚇唬)
相
惠子相梁(輔佐。做宰相,動詞)
欲代子相(輔助軍主的人,相當于后世所說的“宰相”,名詞。)
3、古今異義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國,(國,古意:國都。今天:國家)
或惠子曰(或,古意:有人。今意:或者表選擇的連詞)
于是鴟得腐鼠(于是,古意:兩個詞,在這時。今意: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4、詞類活用:
惠子相梁,莊子望見之(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5、特殊句子:
搜于國中(狀語后置語)
過之,仰而視之曰(省略句,“仰而視頻之”的是“鴟”)
6、整體把握:
⑴ 惠子相梁:
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與功名富貴著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這則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現在:
其一,故事發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
其二:人物形象成鮮明對照。
、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這則故事在[莊子]一書里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收感染。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于這一點,歷史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 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
、 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
、 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認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 問題研討:
、 莊子講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 莊子和惠子之間的關系到底怎樣?
7、課堂練習:
從本文的兩則故事中選一則改編課本劇,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礎上補充情節.注意要對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總結:本文通過寫惠子相梁之后猜疑莊子取代自己而又被莊子言辭反擊的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于功名祿的寶貴者,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淡泊的態度.
【板書設計】
一(1):莊子來梁看望惠子。
二(2~3):惠子極怕莊子取代他的宰相職位,于都城大力搜捕。
三(4):莊子機智﹑風趣地表達自己的態度。
《惠子相梁》教學設計 2
一、導入
前面學過孟子的文章,知道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那個百家爭鳴的年代,還涌現出大量對人生態度持不同見解的流派,如墨家、法家、道家,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道家代表莊子的精神世界。
二、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的文言詞語。
2、理解故事的寓意。
3、分析文中人物特點。
三、作家作品介紹
1、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時哲學家,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道學之祖。
2、《莊子》一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四、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鹓鶵 鴟 夫 嚇 醴
2、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注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同位合作,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大家來找“茬”
惠施到了梁國看相,莊子去看望他。或許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將要取代你兒子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內搜捕三天三夜。莊子親自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嗎?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停止,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鹓鶵,發出‘嚇’的怒斥聲,F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恐嚇我嗎?”
五、品讀課文,探究寓意
1、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莊子講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確: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
2、鹓鶵、鴟、腐鼠分別代表了什么?
明確: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文中指莊子)
鴟---比喻醉心功名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 (文中指惠子)
腐鼠---比喻功名利祿
六、人物形象分析
1、通過閱讀課文,你認為惠子、莊子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明確: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貴、對朋友薄情寡義
莊子----淡泊名利、機智幽默
2、合理想象:
設想一下,惠子聽完這個故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提示:寫出莊子當時的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100字以內。
七、拓展延伸
莊子釣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請他做官,“焉”,到那里。 ),曰:“愿以境內(國內的事務)累(勞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錦緞,絲織品,用作動詞)笥(sì古時盛飯或裝衣物的方形竹器,用作動詞)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寧可、寧愿)其死為留骨而貴(顯示尊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濘)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請回吧),吾將曳尾于涂中!
1、 學生閱讀短文,疏通文意。
2、 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相互補充評價。
3、思考:莊子講枯死的神龜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4、小組討論,自主發言
明確:莊子以烏龜自喻,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體現了莊子淡泊名利,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態度。
八、作業布置
1、A、B、C熟讀文章,復習本文所學知識,在作業本上翻譯文章,預習下一篇,至少讀三遍。
2、A、B積累本文中一詞多義,與以前學過知識鏈接。初步感悟下一篇文章內容,自主學習,找出不懂之處。
《惠子相梁》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作品及其思想,了解《莊子》一書的藝術特色。
2、識記本文字詞,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3、反復朗讀課文,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把握課文大意。
4、感受莊子對高官厚祿的態度并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積累文言詞語;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寓意。
2、難點: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質疑探究,拓展延伸,課外搜集相結合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課型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先秦諸子散文簡介)
先秦諸子散文產生于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主要的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春秋戰國之交為第一個發展階段,以《論語》和《墨子》為代表!墩撜Z》是較短的語錄體散文!赌印吩趯υ捴杏凶h論,初具議論文的規模。戰國中葉為第二個發展階段,以《孟子》和《莊子》為代表!睹献印肥菍υ掦w論辯文,《莊子》接近專題論文.戰國后期為第三個發展階段,以《荀子》和《韓非子》為代表。
先秦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極具文采,善用譬喻陳說事理,論辯是非,增強了說服力,而排比、夸張等修辭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辭采繽紛?傊,先秦諸子散文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作者簡介及《莊子》介紹
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大量采用并虛構寓言故事,作為闡明事理的根據,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構思巧妙。《莊子》共33篇,又名《南華經》,分內篇、外篇、雜篇。代表作是《逍遙游》。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辛辣、幽默、形象生動,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三.文中人物惠子簡介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宋國(今河南商丘市)人,戰國時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菔┦呛峡v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
四.朗讀課文,學習本文生字
相梁( ) 鹓鶵( )( ) 醴泉( ) 鴟( )
嚇( ) 邪 ( )
五.指導學生翻譯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六.精讀課文,交流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 莊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態怎樣?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心態?他對莊子來梁國有何反應?說明了什么?
害怕。怕莊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說明惠子薄情寡義,利欲熏心。
2.莊子對此的反應呢?
他沒有躲,沒有逃,沒有破口大罵、當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給他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讓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3.《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對什么樣的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的人。
4.你認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一種怎樣的態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祿。
5.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6.讀了《惠子相梁》的故事,我們從中可以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做人要豁達、大度;磉_、大度可以使人樹立遠大目標、堅定理想;豁達、大度可以使人避免因眼前小利而迷失方向。
7.《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富有趣味。很能體現《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你能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的美點嗎?
(1)、情節出人意料。朋友來賀,不喜卻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義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敘,一針見血。
(2)、人物形象鮮明;葑永,莊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貼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銳地批評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動傳神。鴟衛護“腐鼠”,丑態十足,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七.分析文中莊子和惠子兩個人物的性格:
莊子:清高自守、鄙視榮華富貴、淡泊功名利祿。
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別人
八.拓展延伸
(一)《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的故事表示他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磥,《莊子》從不干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談談你的理解。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1) ,使匠石斫之(2) 。匠石運斤成風(3) ,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4) 。宋元君聞之(5) ,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呈唬骸紕t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6) !苑蜃又酪,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注釋]
(1)郢:楚國的國都。郢人,是位泥水匠人。堊(è):白灰。漫:涂。
(2)匠石:人名,木匠。斫(zhuó ):砍。
(3)斤:斧。
(4)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國的國君。
(6)質,質對,對象。
(附譯文)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呈f:‘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
提示: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三)《莊子》有許多內容已演化為寓言和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下列寓言和成語都出自《莊子》:
鵬程萬里 扶搖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興嘆朝三暮四 薪火相傳 東施效顰 盜亦有道 無中生有 枯魚之肆 呆若木雞 無用之用 蝸角之爭 每況愈下 涸轍之鮒 邯鄲學步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成者英雄敗者賊 運斤成風 痀僂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當 中規中矩 大相徑庭 朝生暮死 學富五車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無全牛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應手 躊躇滿志 不翼而飛 支離破碎 真知灼見探囊取物 屠龍之技 強聒不舍 櫛風沐雨 吐故納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見肘
達標測評
1.解釋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非梧桐不止 ( )
、诜蔷殞嵅食( ) ( )
、鄯酋啡飲(
、芩于國中三日三夜( )
、莼謂惠子曰( )
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
、欲代子相(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倩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诜螓g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
③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④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作業布置
1、課外搜集五條莊子的名言。
2、請將本文改編成課本劇,可以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補充情節。注意要對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等有所暗示。
【《惠子相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夏感》梁衡賞析06-21
《國殤》教學設計12-1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辯論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