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荒島余生》教學設計
語文課文《荒島余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分析教材內容、特點,參照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
(1) 情感態度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可著重于: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敢于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養成勤勉實干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通過教學,聯系實際,還應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
(2) 知識和能力目標:
A、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語言積累,并感悟和運用;
B、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C、如有條件,應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所需的信息和資料,對課文所記敘的事件有更廣泛、更深入的了解。
(3) 過程和方法目標:繼續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體味重要詞句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a、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學會生存。
b、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難點:培養想象力、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成因: 初一學生由于年齡關系,想象力豐富,但要理性的進行想象還應多加引導;書面語言和口頭表達能力對多數學生而言,是語文學習的瓶頸,應加強訓練。
三、教學程序
(一)導入 新課:情境設置導入 法 (8分鐘)
導語 :同學們,下午好!現在是四月了,天氣變熱了,中午容易犯困。大家犯困不犯困啊?犯困的同學就大聲叫兩句:我不困!試試看,挺管用的。這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你做一件事,告訴自己我能行,你就可能做得很好;如果一直想著我不行,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行了,對嗎?我今天很高興,能有這個和大家共同學習的機會。咱們今天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荒島余生》。[展示課件中的課題]。這篇課文節選自英國十八世紀現實主義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的主要情節請同學們看課本251頁的有關介紹。課文只節選了描寫魯濱孫流落荒島之初的心理變化的部分。老師準備了兩個電影片段,我們大家一起先看看,好嗎?
多媒體演示:播放《魯濱孫漂流記》電影片段。11:02—15:32;17:20—19:19;
——將電影畫面停在“魯濱孫跪在沙灘上”
(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注意力,順利導入 新課。)
(二)理清思路,篩選信息,整體感知: (10分鐘)
設置問題,引導閱讀。
(1) 大家看看電影的這幅畫面,我給大家提個問題:這個時候,魯濱孫產生了什么想法?后來,想法發生改變了嗎?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請同學們找出突出表現他的心理的關鍵詞句并劃出來。
[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摘要板書。]
[學生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可展示魯濱孫流落荒島的情感發展軌跡設計,回顧鞏固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留下更深刻、更清晰的印象。](課文呈現給我們的是魯濱孫在一段時間內的心態變化歷程。)
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說明同學們閱讀能力很強,很善于篩選出我們需要的信息。現在請大家說說看:
(2)從魯濱孫的心理活動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樣的思想品質?
[可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話概括。]
(這樣做,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問題的設置,是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抓住課文主要信息,學習概括內容要點,訓練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先說出自己的第一閱讀感覺,教師再通過與學生的對話,提升學生的第一閱讀感覺,幫助他們將這種感覺上升為理性思考。作為小說,人物形象是個要素,應引導學生對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質有所認識,但對初一年級[七年級]的學生,不必說得過于復雜,只要能概括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即可。如:敢于冒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熱愛勞動、堅強不屈、百折不撓、勤勉實干、創造進取等,均應予以肯定。這有助于之后展開的開放式討論順利進行。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正確看待探險,正確對待少年時代的夢想,了解探險的價值和意義。)
[略引導認識,魯濱孫面對困境,能活下來,除了物質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及時的調整心態。指出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
回答的真棒!同學們能夠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真讓人高興。上面這兩個問題是我們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關鍵。接下來,我要讓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當堂完成下面的練習。
(3)根據課文內容,發揮你的想象,認真觀察,給兩幅連環畫寫一段說明文字,每幅畫面字數30—50字,并為每幅畫面取個名字。小組交流、討論,由一人執筆,整理本組的討論結果,形成文字。派一名代表發言,參加全班交流。[課件展示發給學生的2幅連環畫畫面。教師可提出要求:a。扣住課文內容;b。合乎畫面內容;c。語言簡明扼要;d。書寫端正工整。] 看哪一組同學想象最豐富,寫的最快,表達最好。
(這一步驟,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評判優劣,從而鞏固課文內容要點,深入理解課文。)
[學生按小組發言。]
非常精彩!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非常不錯,集體的智慧真偉大。老師由衷地贊賞你們的聰明才智。現在我要再讓同學們繼續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討論下面的問題:
(三)感悟想象,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小組討論:(15分鐘)
1、在地球上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人類的足跡。甚至在有些不毛之地,人類也能設法生存下去。大自然幾乎處處皆能為人類提供生存必需品,只是某些地區很慷慨,某些地區則很吝嗇。
假設你就出生并生活在一個荒涼的地方,生存條件較為惡劣,你打算怎么辦?你首先要面對的是什么問題?[教師展示課件中寧夏海原的荒山、荒原圖片,指導討論。指出人類的生存能力是很頑強的。]
(合作學習,感悟想象。這種開放式的討論題,是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假設,聯系生活實際,思考面對困境的做法。培養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要求學生先討論,寫好發言提綱后口頭表達。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生存意識,指導學生學會生存。)
(小組合作,應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對于較為薄弱的小組應給予更多關注。)
西部寧夏海原縣(國家級貧困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后認為這里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是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在一個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較為惡劣的地方,面對生存問題,要采取什么態度和做法。
(四)教學小結:(2分鐘)
很好!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回答得很精彩。確實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讓我感受到同學們的能力非同一般。
是啊,人類證明自己能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要使自己生存下去,除了物質,還需要個人的知識、智慧,更為重要的是要有活下去的勇氣,有渴求生存的意識。今天,我們學習的《荒島余生》這篇課文中,魯濱孫一個人在荒島上面對生活困境時,就很好的進行了自我心理調整,有了生存的愿望之后,才可能想辦法很好的活下去。希望大家能從中學會如何面對困境,學會生存,學會正確的看待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但是,生存意識并不僅僅涉及諸如飛機失事、輪船遇難或沙漠深處車輛拋錨之類的極端事件。生活中也處處要有自覺的生存意識。比如:坐在車中系緊安全帶,就是自己提供更多的生存機會;過馬路前左右看看或臨睡前察看一下有無火患實質上是你在本能地維護自己的生命。
今天這堂課,氣氛很熱烈,老師很想知道大家在這堂課上學到了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課外作業 :(1分鐘)
1、組織學生觀摩這部名著的電影,寫一篇觀后感。
2、聯系本單元其他幾篇課文,想一想:魯濱孫的探險精神在今天還值不值得提倡?為什么?[若有時間,師可利用“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課件輔助]
好!今天,我非常高興,也很榮幸能和同學們共同學習,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在此,我衷心感謝同學們對我的熱情支持。下課!同學們,再見!
【語文課文《荒島余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小學語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 》教學設計(通用12篇)09-17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02-11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9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設計(通用7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