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蒙古舞的注意事項總結
跳蒙古舞的注意事項總結
蒙古族是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從事畜牧狩獵生產.由于長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自古以來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鷹圖騰,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渾厚、含蓄、舒展、豪邁的特點.蒙古族民間舞蹈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為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后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風格特點的“軟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語匯,表現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風格.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盅碗舞,舞姿質樸簡單,沒有嚴格的規律動作.
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動作見長,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腿、肩、腳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或臺面).隨著腕部的翻轉變化,有時肩部活潑地聳動,有時腿部靈活地跳躍,有時轉身左前傾,有時轉身右前傾.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融歡快、優美與矯健為一體.動作雖簡單,但卻以技巧取悅觀眾,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質.在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獨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單手執筷子發展為雙手執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語匯也更加豐富.因此舞蹈顯得歡快、明朗、新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蒙古族熱情、開朗、剽悍、豪邁的民族個性.
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發祥于科爾沁草原南端的庫倫旗.最初是一種用來醫病的薩滿教舞蹈,含有祈求神靈庇護、祛魔消災的意思,后來才慢慢演變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民族民間舞蹈.傳統的安代舞,有準備、發起、高潮、收場幾個程序,都由“博”來主持.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興安地區帶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復存在,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民間歌舞傳承下來.在科爾沁地區,在逢年過節時、在慶祝豐收的日子里、在喜喪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婦揮舞頭巾跳,小伙子脫去馬靴光著腳丫跳,孩子們做著鬼臉跳……舞蹈動作有甩巾踏步、繞巾踏步、擺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凌空踢腿、騰空蜷身、左右旋轉、甩綢蹲踩、雙臂掄綢等等,這些優美瀟灑的動作,融穩、準、敏、輕、柔、健、美、韻、情為一體,形成了盛大的狂歡場面,把美和對美的追求推向了極致.
【跳蒙古舞的注意事項總結】相關文章:
夏季吃生姜的注意事項總結03-19
關于健康跳圈運糧的教案(精選13篇)12-06
《金孔雀輕輕跳》課后教后感01-17
最新死亡證明填寫注意事項02-01
對老板總結感想總結二篇03-20
學科總結03-20
電場公式總結06-08
離校總結精選范文03-19
工會總結范本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