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學術報告三篇
批判性思維學術報告三篇
篇一:國內外批判性思維研究述評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國內外批判性思維的研究概況,包括批判性思維的定義,批判性思維的理論結構,批判性思維的測量方法,國內外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研究,并且指出了當前國內外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存在問題;未來研究方向
中圖分類號:g649文獻標識碼:d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0009-01
批判性思維目前得到了邏輯學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等各界學者的密切關注,國外的教育體系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但在國內,批判性思維研究才剛剛被重視起來。
1批判性思維定義
哲學領域的觀點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用慎思的懷疑態度去從事活動的傾向或技能,是個體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心理學觀點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人們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和學習新概念的思考過程,策略,是能夠增長一個希望的成果的可能性的認知技能或策略的應用。
2批判性思維的理論結構
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闡明、分析、推論、評價、解析和自我調節等5個維度,批判性思維精神特質包括思想開放性、尋求真理性、系統性、分析性、好詢問性、自信性、和成熟度7個維度。 3批判性思維的測量
篇二: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思考
在被信息包圍的時代,我們的思想被各種來源的信息影響甚至左右。電視上說、報紙上說、網絡上說、專家們說、親友們說···
面對如此多的信息轟炸和信息陷阱,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保持人格的獨立,堅守自己的底線。做一個善于思考和懷疑的人,撥開云霧,追求真理。要知道,眼見不一定為真,耳聽不一定為實。我們要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這樣才能活得更明白。
截至目前,批判性思維仍然只是少數人的武器。批判性思維似乎是業界精英和政客們才擁有的特質。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往往具備精英意識的優越感。自信,思想獨立,敢于挑戰和質疑是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條件。
中國要真正進入現代文明,必須培養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公民,會依據理性和程序解決問題,知道什么時候問問題,知道怎樣問問題才能確定相信什么,知道提出批判性問題是維權的必須能力。而不合格的公民,聽話時是順民,不聽話時是刁民,受到傷害時就被煽動成暴民。
受到教育的人民應該理性地看待問題。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作為現代文明人,我們不能頭腦空空任人擺布,我們不能依賴別人的思想生存,我們不能總像憤青一樣活著,我們需要靠自己去問為什么,探究真相到底是什么。我們要主動形成自己的觀點,不要一直被動接受別人的觀點。
我們要有對書籍文章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們要判斷報告者或演說者的水平,我們要公正地評價歷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這個世界到底誰在說真話,誰在說假話,他們為什么說假話?
別把擁有批判性思維當作是趕時髦,擁有批判性思維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應該具備的素質。而且,批判性思維是可以通過訓練培養的。改變思維,克服情感,關注價值,自我批判并反復練習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學會問問題的要素。
改變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海綿式思維,另一種是淘金式思維。海綿式思維是選擇性獲取信息。閱讀時問自己:這個句子的意思是?這個段落的意思是?通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要求記住作者的觀點及推理。淘金式思維是主動與信息提供者互動。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問題:為什么提出這個觀點?推導過程合乎邏輯嗎?這個論據的可信度高嗎?目的是發現有意義的論點。
1
海綿式思維是常規思維,是基礎性的思維,而淘金式思維才是真正具有創設性產出的思維。淘金式思維是一種批判性思維。
克服情感障礙。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有自己個人的印記——經歷、價值觀、訓練和文化的習慣;情感卷入的危險性在于不能思考別人觀點的合理性,僅僅是因為你討厭這個人;此外,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必須要對任何觀點都保持開放性,并愿意改變自己過去的成見。
關注價值性。我們要批判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你是否同意開征房產稅?我們現在買房是否合適?而不是糾結于地板是黃色好還是褐色好看?人為什么一天要吃3頓飯之類的沒有價值的問題。
樹立正確的批判思維觀,學會自我批評。正確的批判思維觀是將批判性思維用于所有觀點,包括我們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們才能夠避免自我欺騙和對別人的盲從。而錯誤的批判思維觀則不是為了追求真理和美德,而是利用批判思維攻擊、抵制,甚至消滅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
反復訓練。批判性思維不是一次性學會的,而是經過反復操練和實踐獲得。人并不是生來就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但每個人都有批判性思維的潛質。批判性思維是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和沉淀獲得的。
然而,我們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論題都值得我們做評判。那么,什么樣的論題才值得我們做批判性評價呢?只有根據原因,經過推理而產生的結論才值得我們做批判性評價。對于沒有任何根據的言論,是不值得批判的。如,動物中豬當然要比騾子聰明得多,企業效益好時必須給員工加薪。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這些話,因為他們缺乏理由。
批判性評價是理性的評價。理性的思考者會用充分、恰當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信念。而非理性的人會用猜疑、假設和污蔑來證明別人的無理。理性的思考者會更多的尋找可靠的證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通過證偽別人的觀點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因為證明別人的觀點是錯誤的并不等于你的觀點就是正確的。
在準備評價別人的論點或論據的恰當性前,要先對別人的觀點進行分析。哪些詞句有歧義:如,大學生教育質量普遍下滑。要先問自己:討論者對“教育質量”定義是什么?又如,對于人權,可能的解釋有“生存權是最大的人權”,也有人理解為:“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這些詞語或句子都是有歧義的,持不同價值觀的人的理解不同,往往是反駁和批判的切入點。
2
培養批判性思維,要養成兩個新的習慣。第一個是避免心電感應,養成“你這么說是什么意思”的提問習慣,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第二個是避免自我假定,不要想當然的只根據自己的習慣和經驗認為是什么,應該是什么。而要堅持思考這些詞語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義。要堅持問自己:難道這個詞語或句子還會有其他的含義嗎?許多政客就是利用詞語或句子的歧義誘發人民群眾的情感,廣告商們利用歧義讓人誤會,驅使人們做出購買行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我們的信念是否是對的好的,該如何去評判呢?經驗主義認為,支持一個信念的證據越多,該信念越接近真實。要不停得問自己:我為什么要相信這個觀點,我有證據嗎?我的證據可信度有多大,如何知道它是真實的?此外,我們必須認識到:對很多觀點來說,當沒有足夠的證據完全支持或駁倒它們時,我們就必須判斷證據的優劣了。
在數字時代,往往講求用數據說話。然而,統計數據是否真的是客觀的、科學的,可靠的?其實,在許多情況下,統計數據往往不可信,具有欺騙性。看看下面這些統計數據的騙局:
第一,不可知的,有偏見的統計數據。如,中國估計有6750萬套空置房,對于6750的來源無處可查。這些我們無從獲得或查證的數據往往具有欺騙性。
第二,令人困惑的平均數。假如要使平均收入高,就應該用算術平均數,而不用中數或眾數。如,隨著我國GDP不斷增長,中國人民平均收入近年來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對于貧富差距大的國家,平均收入根本不具有代表性。收入高的富民會拔高均值,這個均值根本代表不了收入低的貧民。而中數或中數或許是更有代表性的集中量數。
第三,借助遺漏的信息撒謊:新的汰漬洗衣粉洗衣效率提高了30%。這句話比較抽象,不嚴謹。到底是和誰對比?和原來的汰漬洗衣粉比,還是和白貓、立白、超能等比較,也許其他產品更高。由于信息的不完整,使得這句話具有欺騙性。
第四,使用相對值類數據來描述風險減少可能具有欺騙性。如,治療方案X將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減少20%。也許本來發作風險就不足5%,減少20%后也只是4%。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思維,什么是邏輯呢?
3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愛因斯坦對學生說:“有兩位工人,修理老舊的煙囪,當他們從煙囪里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干凈,另一位卻滿臉滿身的煤灰,請問他們誰會去洗澡呢?”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滿臉滿身煤灰的工人會去洗澡嘍!”
愛因斯坦說:“是嗎?請你們注意,干凈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臉滿身的煤灰,他覺得從煙囪里爬出來真是骯臟,另一位看到對方很干凈,就不這么想了,我現在再問你們,誰會去洗澡”
有一位學生很興奮地發現了答案:“噢!我知道了!干凈的工人看到骯臟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臟的,但是骯臟的工人看到干凈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并不臟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凈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
愛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學生,所有的學生似乎都同意這個答案,只見愛因斯坦慢條斯理地說:“這個答案錯的兩個人同時從老舊的煙囪里爬出來,怎么可能會一個是干凈的,另一個會是臟的呢?
這就叫做邏輯。當一個人的思路受到牽絆時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明地找尋到一切事理的根源——邏輯。要想找到邏輯,就要跳出習慣上的桎梏,避開‘思路上的陷阱’,逃離‘認知上的迷霧’,擺脫‘性情上的執著’,要想尋找邏輯,就要脫離一切人為的布局。”
批判性思維是絕大多數人所缺乏的,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往往容易相信謠言,任人擺布,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理性思考,人格獨立,堅守信念,具有開放性是每個時代對民眾的召喚。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推動社會的改革和進步,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斷追求真理和美德。也許我們成不了那樣的人,也許我們也學不好批判性思維。但是,至少我們要有批判性思考的意識,要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一些缺乏邏輯和證據的事情,不要盲目跟風,要有會問問題,敢于問問題的精神和追求真相的勇氣。
要是每個人都有批判性思考和追求真相的意識和能力,網絡上盲目轉載虛假信息的現象應該會有所改觀;要是每個人都有批判性思考和追求真相的意識和毅力,學術上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盲目引用的現象了···所以,在選擇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時,應該多問自己,理由是什么?證據可靠嗎?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而不是任由情感和經驗的擺布。批判性思考和求真求實才能克服愚昧和盲目。
4
批判性思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5
篇三: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創新;好奇;反思;質疑。
(摘 要)當今的社會是處在一個迫切需要創新和鼓勵創新時代,作為素質教育的使者,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和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它被看作是當代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目標之
一。特別是在信息社會里,誰能夠先獲取信息并能夠適當評價信息,誰就更能獲取成功、更有力量。在眾多的學者、教育專家、各界人士中,他們對批判性思維有不同的理解并持有不同的觀點以及批判性思維有何特點。為什么要訓練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呢?如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學方面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與習慣的培養呢?它在教育應用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批判性思維是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缺乏的思維方法。在當今“信息爆炸”、迫切需要創新和鼓勵創新時代,沒有批判性思維,創新就等于一句空話。尤其對于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培養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人們也把批判性思維看作是學習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尤其是許多西方的報刊、雜志、光盤以及因特網都有大量的有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文章和研究文獻。這就說明: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好漢網、雅虎等各大網站都有大量的有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文
章和研究文獻。人們還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看作是學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人的思維方式主要是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兩種基本形式。人們把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看作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目標之一。特別在信息社會里,信息不但是重要而且是首要的資源.誰能夠先獲取信息并能夠適當評價信息,誰就更能獲取成功、更有力量。
特別是當前,這些現象表現得更為突出。例如,我們的現代生活處處充滿著各種宣傳媒介,如廣告、新聞報道、科學評論等等,我們不得不隨時對它們作出評價;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要解決問題,而且大多數問題都有幾種解決方案,你能夠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哪一種方法最有效呢在更加強調相互合作信息社會里,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社會交往,在和他人交往時,你能否隨時識別他人觀點所包含的立場、假設和謬誤呢批判性思維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可是,在學校里,人們一般只傾向于關心如何教學生識字、閱讀與理解,學生能否分析、評價和欣賞他所讀到的東西。能否超出給定的信息而產生一個新的觀點呢學校的傳統做法顯然不能滿足當今信息社會的要求。因此,我們在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的同時更要將批判性思維放在重要和首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維呢人們對批判性思維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它又有何特點呢?許多的學者、教育專家、各界人士對批判性思維的
都有著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對某種主張以及其支持根據的理由進行審查,是對論證或論辯的分析與評估,是思維方式和思維技巧的萃聚。也有的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對自己或別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提出質疑,然后弄清情況而進行獨立分析的能力。其核心在于反思。因此,批判性思維實質上是一種“反思思維”,這是一種哲學的思維方式。美國學者布朗和基利在其著作《批判思維指南》中指出的:“與諸多思維方式一樣,批判思維始于好奇。”究竟哪些事物信實可靠,哪些方法卓有成效。它乃是思維方式和思維技巧的萃聚,而這種方式和技巧則有助于增進和提高我們對他人看法、反映的質量。另外, 從歷史上看.批判性思維是西方自古希臘以來形成的一個悠久而寶貴的學術傳統,亞里士多德的《辯謬篇》最早就對它進行了研究。批判性思維還強調:人們面對眾多、紛繁的主張、觀點、信息做出反應時,需要對這些主張、觀點、信息特別是對支持它們的理由要做出合理的評估。理由是信念、證據、比喻、類比以及其它支持和辯解結論的陳述。這些陳述共同構成了能夠表明結論真實或者“正確”的堅固基石。所以,在批判性思維中,弄清理由乃是特別重要的一步。我國古代先秦時期的墨家也極其關注批判性思維,當時它在與儒家、道家、名家以及其他學派進行辯論的過程中,對其他各派的主張進行了合理、理性地審查、推理、判斷并且對他們的論證進行了分析和評估,形成了儒家的批判性思維。這就說明了我國古代教育也曾經有過對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同時也說明了墨家是我國批判性思維的開創者。
在過去的幾年里,人們為了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已經開發了豐富的教學程序,但在理論上什么是批判性思維,人們一直沒有取得相同的看法。下面,我想舉出一些較有代表性的看法。例如,恩尼斯曾在1989年提出:批判性思維是指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決策的能力。比如說,識破誤導、荒謬的廣告,衡量競爭雙方的證據,看出辯論中的假設或謬誤等。再比如,里普曼曾在1995年就認為批判性思維與一般思維是有所區別的。對一般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作了明確的劃分,一般思維簡單而又缺乏標準;而批判性思維較為復雜,并且以客觀性、實用性和一致性這三條標準為基礎。他還認為:人們在教學實踐中,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著一些誤解。如思維教學等同于批判性思維教學;教邏輯思維等同于教批判性思維;教批判性思維就是思維技能的操練等。他提倡:要想指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就必須先界定出有效的操作定義。
而奧克斯曼﹒密歇利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智力技能和批判精神兩個組成部分。批判精神左右著一定的心向,即一定的態度和傾向,激發或激活個人朝某個方向去思考。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批判性思維者,他不僅要獲得批判性思維技能,而且還要獲得使用這些技能的準備狀態、意愿和傾向。批判精神包含著這樣一些要素:①獨立意識;②頭腦開放;⑧全心全意;④智力;⑤尊重他人。批判精神與學生對教育過程的看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譬如對學業任務的性質、作為學習者自身的作用、知識的性質等的看法。將批判性思維分為智力技能和批判精神兩個組成部分,有助于啟發我們對批判性思維與一般性思維的關系的認識。
關于批判性思維中包含哪些技能,不同的專家和學者們從不同的特定學科領域出發,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看法。有的人根據一般性的分析,提出批判性思維包含著一些基本的技能,如恩尼斯、貝耶爾、尼德勒和沃福克等。其中,尼德勒所提供的批判性思維基本技能一覽表有著強烈的代表性。他認為:批判性思維包含12種基本技能,這些技能可以分為定義、明確問題、判斷相關信息、解決問題或作出結論等三個方面。具體是:“首先是定義和明確問題:一是識別中心論題或問題。識別一篇文字、一篇評論、一幅政治諷刺畫的中心大意或包含在評論中的理由和結論。二是比較異同點。能比較各種人物、觀點、同一時刻或不同時刻的情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三是確定哪些信息是相關的。能識別可證實的和不可證實的、相關和不相關的信息之間的差別。四是形成適當的疑問。這個疑問能引導人們對某個問題或情境進行更深刻、更清楚的理解。其次是判斷相關信息:一是區別事實、觀點和合理的判斷。能運用某個標準去判斷某個觀察和推理的質量。二是核查一致性。能確定某種論述或符號在上下文中是否彼此一致,例如,一場政治辯論中的不同觀點是否和中心議題相關和一致。三是識別字里行間的假設。能識別那些沒有明白表述但可推想得到的假設、觀點和結論。四是識別原型和套話。能識別對某個人、團體或觀點的陳詞濫調或慣用語,這些套話的含義一般是恒定的。五是識別偏見、情感因素、宣傳以及語義傾向性。能識別包含在一篇文字或圖表中的偏見,確定來源的可靠性。六是識別不同的價值系統和意識形態。
【批判性思維學術報告】相關文章:
讀《讀懂幼兒的思維》的感想03-09
淺談計算機不能思維的初步邏輯證明03-20
三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競賽題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