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在柔道課程中保護性倒地技術的教育理論論文
普通高等學校在柔道課程中保護性倒地技術的教育理論論文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柔道倒地技術
【論文摘要】柔道運動在我國普通高校中已經(jīng)初步開展起來,柔道運動符合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fā)展要求,通過學習柔道的動作技術和文化內(nèi)涵可以使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在高校中學生的安全是首要問題,要更好地開展柔道運動,對于初學者而言,柔道的保護性倒地技術非常重要,是保證安全和進一步教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合理的教學原則,應當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學好柔道倒地技術,才可以達到學習柔道的最終目標。
柔道運動在我國普通高校中已經(jīng)初步開展起來。在日本,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總結和挖掘了柔道運動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學校教育理論,其體育、勝負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價值符合現(xiàn)代社會要求教育對人“德、智、體”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柔道理論在哲學上的升華是柔道教育價值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身心之力獲得最有效使用的“精力善用”理論,大家的相互幫助、相互謙讓、融合協(xié)調(diào)達到共同發(fā)展的“自他共榮”理論成為人們和諧相處,社會共同發(fā)展的理念。同樣在我國高校開設柔道課程符合2002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指導要求,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標以及發(fā)展目標。
一柔道運動
柔道(judo,ゅうどう)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jié)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diào)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二柔道運動在我國普通高校開展情況
在我國的普通高等學校中,開設柔道運動這門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shù),普通高校的師生對柔道這個項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誤解,認為練習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無窮、功夫高深,其實不然。
柔道運動在我國群眾基礎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沒有真正認識到柔道這項運動的文化、技術與價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專業(yè)師資力量的匱乏,同時具有高學歷、高競技水平、高教學水平的專業(yè)柔道人才很少,這兩點原因直接導致了柔道這項運動在我國的普通高校開展緩慢。
2009年5月16日,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柔道分會在北京科技大學正式成立,大學生柔道協(xié)會目前的工作重點應是項目普及與推廣,對柔道項目的禮節(jié)、技術和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提高該項目的易學性、觀賞性、健身性和社會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項目師資力量的培訓力度,以開設選修課和組建學生柔道俱樂部的形式進行立體化推廣,筑起中國柔道金字塔式的培養(yǎng)體系,擔當起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柔道保護性倒地技術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開設柔道課程首先要重視的就是安全問題,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課程開設的前提。從學校領導、教師到學生本人必須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
柔道運動是兩人同場對抗,實戰(zhàn)格斗項目,柔道比賽的勝負是需要一方將對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打好扎實牢靠的基礎非常重要,而保護性倒地技術就是柔道學習的基本功。學柔道有句老話“要想學摔人,先要會被摔”,這句話就很好地說明了“會被摔”是“學摔人”的前提,只有練好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保護性倒地技術的基礎上,在不怕被別人摔倒的心態(tài)中,在練習雙方都可以保證自己身體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柔道技術學習。
在初學柔道階段,普通高校的學生由于自身的身體素質不高,身體機能否適應柔道運動的負荷,而對于柔道又存在一種好奇與興奮,很有可能會在初學階段發(fā)生不必要的傷害,這就會對受傷學生本人以及教師和其他同學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在初學柔道階段,教師和學生必須加強對保護性倒地技術的重視程度,教學過程中不可馬虎,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每一名學生正確地了解和熟練運用這種柔道自我保護性倒地技術。
四柔道保護性倒地技術的教學原則
1.自覺積極性原則
充分引導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學生是高校體育教育的主體,柔道教師應當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反復強調(diào)倒地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個學生都真正理解為什么要練好倒地技術,增強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安全意識,讓學生自覺積極地學好柔道的自我保護性倒地技術。
2.循序漸進原則
柔道的倒地技術分為很多種,技術難易不同,教學要由易到難,且忌盲目冒進。柔道的倒地技術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為前倒地、后倒地、側倒地,按運動狀態(tài)可分為:原地倒地、行進間倒地、跳躍倒地。
例如,在進行后倒地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先以簡單的方式,待學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難度,具體教學過程為:
(1)平躺,收下顎,兩臂拍地;
(2)兩手臂環(huán)抱小腿,前后滾動練習;
(3)長坐后倒;
(4)站立后倒;
(5)后退行進間后倒等。教學過程要循序漸進,逐級掌握,逐漸加大難度。
3.直觀性原則
注重教師的講解與示范,給學生充分直觀影像。柔道教學不能只講解不示范,教師適當?shù)氖痉秳幼鳎瑫o學生以最直觀、最生動的印象,在學生初步進行動作練習的時候老師要親自進行保護,手把手地教,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學生,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動作要領,同時也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則
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狀態(tài)都有不同,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課堂上教師應當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身體素質,同時也要求學生如果在練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主動向教師說明,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狀況隨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以達到最終學生們都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掌握技術動作。
5.鞏固提高原則
持續(xù)練習,鞏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練習在初學階段學習后,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始終保持練習,要作為每節(jié)課的必要練習內(nèi)容,作為準備活動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地鞏固提高,使保護性倒地形成一種本能性的反應,這樣就能將練習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運動傷害降到最低。
五小結
在我國高校開展柔道運動課程仍屬開始階段,學習柔道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標以及發(fā)展目標。
而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護性倒地技術是在練習柔道過程中保護自身安全的技術,是重中之重,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原則,打好扎實的基礎,才能達到學生學習柔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醍醐敏郎。柔道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88:14~19
[2]徐念峰、竇海波。中國大學生柔道協(xié)會落戶我校[eb/ol]。
【普通高等學校在柔道課程中保護性倒地技術的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研究》課程教學反思09-11
中小學課程一體化理論的思考論文09-09
廣告學專業(yè)教學中包裝設計課程論文06-26
立體式教學在廣告設計課程中的應用論文08-27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生活教育理論的滲透論文09-23
案例教學法在平面設計課程中的實踐論文10-24
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質量狀況分析報告教育理論論文08-08
論民本思想的倫理論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