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前方》教案
高中語文《前方》教案
教學目標:
1.在與文本對話、評點的基礎上,體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較與前兩篇文章立意上的區別;
2.了解文章虛實結合的寫法,找出自己認為內涵深刻的句子進行解讀。
教學重點、難點:
1.立意上的反彈琵琶;2.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方法:
反復閱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教學過程:
預習字詞:
遷徙(xǐ)襲(xí)擊按捺(nà)不住憔悴(qiáocuì)
顛簸(bǒ)惶(huáng)惑溫馨(xīn)
一、導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表達的手段也在發展變化,過去,傳媒是非常單調的,現在,人們不僅有文字印刷,還有圍繞圖像、聲音創造出的廣播、攝影、電影、電視、電腦、互聯網,而且,這些傳媒手段又不斷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綜合的表達手段和表達樣式,如廣播劇、電視散文、電視電影等等。攝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種。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和文字構成的。《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攝影畫面展示的是一輛破舊簡陋的汽車,車中是幾位神態各異的旅客,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處于艱難旅程中的人的惶惑與茫然。
二、課上學生展示自己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閱到的有關作者情況的介紹。
1954年1月,曹文軒生于江蘇鹽城農村,并在農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留校任教。后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是:《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紅瓦》(長篇小說);還有一些學術性的著作,像《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思維論》、《曹文軒兒童文學論文集》等。
二、文本研讀
A.理清文章思路
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話,作者又是如何圍繞它展開敘述的?
明確:“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特點反彈琵琶)(第二節)
第三節:人類祖先在沒有“家的意識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無休止地遷徙。
第四節:寫人類有了家后遠行的欲望沒有寂滅。
第五節: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一:外面世界的誘惑。
第六節: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二:出自無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七節:交代人類離家遠行的原因之三:理想的誘惑,點出了“前方”,前方在這兒更多的不是空間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喚。
第八節:回到攝影作品上來。由“前方”到“路”到“汽車”,完成了從聯想到攝影作品的思維過程。
②哪幾節開始,作者轉入對人生的思考?
明確:9-11節。
第九節由“路”著手,著眼于“路”與“家”和“前方”的關系,日常的生活場景轉入對人生(命運與內心世界)的思考。
第十節:論述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第十一節:論述人處于走向前方與惦念家鄉的矛盾中。
【高中語文《前方》教案】相關文章:
《人生的境界》高中語文教案(通用6篇)11-17
高中語文《項脊軒記》教案 (精選5篇)06-07
蘇教版高中語文《師說》導學案03-04
高中語文傅雷家書內容02-26
高中語文《庖丁解牛》教學設計02-24
高中語文常考的四字詞02-01
高中語文《荷花淀》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1
高中語文教學之導學案教學初探論文03-19
高中語文主觀題答題萬能公式模板10-19
《左傳》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