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教案
守財奴教案
導入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一些文學大師們創作小說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響,他們早已超出國界,引起了各國讀者的共同興趣,守財奴葛朗臺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的節選《守財奴》。
指導預習
學生認真閱讀“預習提示”和注釋①。了解課文要點和作者情況,要求學生圈點勾畫,找出重點。
研習新課
1在學生閱讀注釋的基礎上介紹作者。
巴爾扎克是18世紀到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法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的時期,也是資產階級上升和封建貴族沒落的更替時期。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他的小說集總稱為《人間喜劇》,共有90幾部長、中、短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度碎g喜劇》形象地反映了法國封建貴族階級的沒落,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恩格斯指出:巴爾扎克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歷史。
2 簡介與本文有關的情節。
在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葛朗臺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親破產自殺而投奔葛朗臺的家,歐也妮與查理一見鐘情。但葛朗臺對弟弟的死和侄子的處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說把女兒嫁給一個破落戶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經商。在臨別之際,為了幫助查理實現發財還債的計劃,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送給查理,查理也將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子妮這里。當葛朗臺知道女兒把積蓄送給查理后,大發雷霆,把女兒關了起來,妻子嚇得一病不起。公證人克羅旭向他說明了利害關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兒有權繼承母親的財產。于是葛朗臺跟女兒和好,并討好妻子,課文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3指導學生閱讀第1段,思考:守財奴是怎樣的人?課文第1段中有哪些語句表現了葛朗臺的性格?
明確:守財奴是指那種貪財無厭、吝嗇成癖的人。這段中“吝嗇”、“執著狂”、“專制”三個詞語準確地點明了葛朗臺的性格!皥讨北局阜鸾逃谜Z,后泛指專注于某一種事物而不能解脫,用“執著狂”來反映葛朗臺對金錢如癡如醉,瘋狂迷戀,真是最恰當了。關鍵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課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臺的性格,使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節就是對開頭這些語句的最好注釋。
4學生速讀全文,
講析:隨著情節的展開,葛朗臺的情緒和表現是多變的,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金錢至上,貪婪吝嗇的特點始終沒有變,淋漓盡致地反映出葛朗臺這個“占有金子”的“執著狂”的丑惡本質。
5講析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看書,思考:“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為什么又要向女兒屈服?
明確:“抹脖子”這是一句個性化的語言,誰要想從葛朗臺手里拿走一點錢,或者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拍賣財產,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為了到死也把財產抓在手里,他決意向女兒屈服討好。
提問:可是為什么葛朗臺見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樣描寫葛朗臺動作語言的?
討論歸納:這個“執著狂”一見到金子就頭腦發熱,欲火燃燒,于是不顧一切,只想占有。描寫的動作有“縱”、“撲”、“叫嚷”、“撬”,當歐也妮想搶回梳妝匣時,他是手臂“擺”,使勁“推”,表現出對金子的強烈的欲望和狂熱。語言上三次重復“金子”,并說“這交易劃得來”。這是葛朗臺看到梳妝匣上鑲嵌金子時發出的狂叫,把原來對女兒將自己的積蓄送給查理的不滿變為狂喜。這暴露了他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成交易的骯臟靈魂。
提問:為什么太太暈倒,葛朗臺態度就變了呢?是不是他關心憐愛妻子呢?
明確:葛朗臺太太暈倒后,葛朗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語言是“下次決不了”,“咱們講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動作是扔梳妝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擁抱女兒。真是巴結討好一起來,誘哄發誓不間斷。但我們透過這裝模作樣的表面現象就可以發現,他只是擔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貪財吝嗇的本質并沒有變,而且還可以看出他的虛偽狡詐,根本不是關心妻子。
6講析葛朗臺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問:同學們仔細閱讀有關語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臺是不是真的良心發現,有了轉變呢?
明確:葛朗臺只是表面虛情假意,本質沒有變。我們可以從有關語句中看出:醫生來時,先問“要不要花很多錢”,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決心,“即使要我一百兩百法郎也行。”擁有百萬家產的葛朗臺,盡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決不肯多化一點錢,最多也只是一兩百法郎。說明葛朗臺真正關心的只有一個“錢”字。
講析騙取繼承權一部分。
學生默讀,思考:太太死后,葛朗臺有哪些變化呢?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明確:葛朗臺變得厲害,幾小時望著女兒,常在女兒面前打哆嗦,顯示出老態,聯系后文我們可以為這些古怪的行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騙取繼承權才是實質。
提問:在騙取繼承權的過程中,葛朗臺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討論歸納:先是吞吞吐吐,稱“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連哄帶騙;接著是感情拉攏,故作苦相,“牽腸掛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緊張,“眼光從文書轉到女兒,從女兒轉到文書,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再次是許愿哄騙“要化許多錢”,“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兒翻悔,聲嘶力竭,“別多嘴”,“一言為定”。當繼承權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熱烈擁抱女兒。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惡的靈魂。在葛朗臺的眼中,什么親人,什么感情都是無所謂的,只有錢財才是命根子。
引導同學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葛朗臺的世界觀,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為了錢,可以撒謊,可以欺騙,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廉恥,即使親生女兒也不例外。這句話,概括出了資產階級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葛朗臺丑惡的靈魂。
2講析葛朗臺臨死前這一部分。
提問:葛朗臺風癱后他的性格有沒有改變?有哪些動作和細節能反映他性格的?
討論歸納:沒有絲毫改變,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過許多傳神的細節來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轉椅在壁爐與密室的門中間推來推去;聽到一點兒響動就要人家報告原委,連狗打呵欠都聽得見,到人家送租時,就一下由迷糊變得清醒;把鑰匙藏在背心里,不時用手摸一下。這些細節深刻傳神,反映出葛朗臺在風癱的晚年依舊固守著那守財奴的本性。作者在語句中包含著辛辣的諷刺。
提問:葛朗臺在臨死前又是怎樣地表現呢?從中可以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裹緊被子”,生怕別人偷了東西,“幾小時用眼睛盯著金子”。尤其是做臨終法事的時候,當金銀法器一出現,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肉瘤也最后動了一下”;還做了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鍍金十字架抓在手里,還要吩咐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這些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現出葛朗臺愛財如命的性格至死不變,“死而不已”。
3師生共同討論歸納葛朗臺形象特點及形象的社會意義。
明確:葛朗臺是一個貪婪、吝嗇、狡詐、卑鄙的守財奴,金錢狂,是一個愛財如命、至死不變的有產者。
葛朗臺這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4學生舉例討論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要點: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傳神的細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金錢狂。
5討論難點:
學生閱讀課文有關部分,思考:葛朗臺太太是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對她是怎樣的態度?我們該怎樣認識?
討論歸納:在課文中,葛朗臺太太是溫順善良,恬退隱忍(甘心忍讓)的賢妻良母。她對丈夫,忍讓;對女兒,疼愛。臨死之前對女兒說:“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會和家庭都是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她是這個金錢至上社會的犧牲品。她對宗教虔城,向往天國,但宗教卻不能夠挽救她。
作者對她是充滿同情和贊美的。在她臨死那一段里,有這么一些句子:“天國的光輝照著她,仿佛太陽照著樹葉發出金光”,“死得崇高,偉大”,“像潔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為完美的形象來歌頌贊美。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反襯葛朗臺的丑惡卑劣,批判這個社會的罪惡。但這僅僅是作者的一種理想。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揚超階級人性和宣揚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守財奴教案】相關文章: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什么蟲》教案01-08
關于《勇氣》的教案03-20
飛天音樂教案10-31
《 西瓜船》教案11-17
人生多彩的教案09-04
激素調節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