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振興研究論文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振興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根植于中國民眾的世俗生活,然而, 20世紀的中國,整體沉浸在由農業手工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現代化潮流中,朱仙鎮木版年畫不可避免地面臨嚴峻考驗。當務之急是做好傳承和振興研究工作,使其與現代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從而開創朱仙鎮年畫更為燦爛的未來。本文試圖以此為基點,對朱仙鎮年畫的傳承與振興作些研究和探索。
關 鍵 詞:朱仙鎮年畫 傳統模式 禮品化 裝飾品 傳承和振興
又是一元復始,不見年畫更新,對于絕大多數的現代人來說,“新年換年畫”已經成為往昔的回憶。百年來農耕文明被工業文明的浪潮席卷而去,消亡得迅速而緘默,隨之發生的是深入中國社會生活每個層面的變遷。傳統的民俗生活、居住環境、精神寄托改變了,文化傳播手段更是日新月異。這在根本上毀掉了朱仙鎮木版年畫賴以生長的傳統社會基礎,使之成為越來越遠的墻上“風景”。
朱仙鎮木版年畫如何走出困境?在這個問題上要想開張藥方便能藥到病除,是不現實的。不管我們感情上如何難以接受,大工業的生產方式必將占據現代化進程的主導地位,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現實。但是工業文明也暴露出了嚴重的缺陷,對此現代人不乏批判的態度,并試圖以各種方式改變現狀,這種改變不是顛覆,而是創造一種文化調節和補償機制。在一定意義上木版年畫的原生形態曾經具有的基本文化功能,恰巧與當前的社會需要保持同構。這正是木版年畫有可能參與和改善現代社會生活的潛在能力。目前當務之急是要讓朱仙鎮木版年畫“活”起來,融入新時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參與新的創造。它可以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地出場,也可以順應已變化了的習俗、形式、審美情趣“適應性”地進入。筆者認為,朱仙鎮木版年畫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和振興,總結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作為大工業生產的補充和補償,繼續以傳統方式進行年畫生產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這決定了即使在中國農村完全現代化以后,一部分傳統民藝仍有生命力,久居城市的人們也會因厭倦工業產品的機械和千篇一律轉而有對傳統民藝的需求。同時,當朱仙鎮年畫從手工時代單一的經濟形態轉入產業經濟、信息經濟并行不悖的多元狀態時,它也不得不對自身的生存價值和幾乎完全處在自生自滅的自然狀態下的傳承模式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和融入社會發展的大環境。
1.鄉村模式
對于傳統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手工技藝,要使它生生不滅,唯有根植于地方生活,手工藝才能保存下去。因此朱仙鎮木版年畫應首先定位“鄉村模式”,通過對傳統的年畫藝術的挖掘、整理、傳承和發揚光大,恢復明清朱仙鎮木版年畫發展鼎盛時期的村莊面貌,形成一處有濃郁鄉村氛圍和民間工藝民俗特色的專業年畫制作村鎮,開展“入戶”(進入有木版年畫作坊家庭的民俗旅游活動,讓旅游者在家庭年畫作坊中親自刻印年畫,親自張貼年畫或把自己刻印的年畫買回家)。以村民參與,旅游者“入戶”為手段,開發具有深刻體驗感的參觀和參與相結合的民俗產品。這種開發自始至終離不開“朱仙鎮人”和“朱仙鎮人的生活”。
2.節慶活動模式
傳統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大都是個體手工作坊,我們將這些單兵作戰的民間藝人通過組織,相對集中起來,利用民俗節日和傳統的民俗活動,進行大兵團作戰,通過宣傳、包裝,產生轟動效應,使民間傳統木版年畫得以發揚光大。比如中原地區,每年的民俗節日都會有各式民間廟會,是展示民間文化藝術的有效場所。朱仙鎮木版年畫可以依托廟會進行展銷和宣傳,從而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
3.異地移植模式
是在一處為專門開發旅游或教育而創設的區域內,通過仿造民俗環境、表演民藝生產過程、形成規模展示的一種民俗開發方式。從理論上說,異地移植是“表演出來的”,而不是真正源于生活的民俗,或者說是民俗文化的“復制品”或“贗品”。但從實踐的角度看,這種模式卻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它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宣傳和交流,被更多的人們所認識和了解,是一種文化效益和市場效益雙贏的開發模式。除此之外,異地移植構想還可滲透到省、市各級博物館、中小學課堂、高校專設的民間美術工作室,邀請著名的年畫藝人走出傳統的家庭作坊,用切身體會和技藝傳道,改變師帶徒、父傳子的傳統傳承模式,讓朱仙鎮木版年畫得到持續延伸和發展。
二、接受現代生產工藝的改造,成為適應現代生活并依然保持傳統年畫余香的產品
藝術最終是為生活服務的。今日中國城鄉傳統的居住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房屋結構和居室裝潢的變化,使木版年畫在家庭中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少。單門和現代室內裝飾決定了人們不會再將一張普通的手印紙質木版年畫隨意粘貼在大門或墻上,掛年畫的習俗受到了新的文明元素和文明樣式的挑戰。隨著時代發展,朱仙鎮年畫必須要迎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不論是表現的主題、形式都要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1.傳統年畫的禮品化
禮品化是指將精美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經過裝飾設計,制作成高檔雅致的盒裝書、冊頁、掛歷、賀年卡、書簽、扇子、文化衫、郵票、時裝表等等,使之成為具有地方文化韻味的禮品。
2.成為現代居室和環境的裝飾品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和對傳統文化回歸意識的抬頭,使得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文化韻味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有望再度成為現代居室裝飾藝術的內容。它已不再僅僅是能貼在門上和墻上的新年裝飾畫,而且可以被精致地裝裱在畫軸中和鏡框內,或者被應用在屏風、燈具、紡織面料等上面,成為常年陳列的居室及環境的裝飾品。
20世紀的中國,整體沉浸在由農業手工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現代化浪潮中,傳統朱仙鎮木版年畫處身這場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既有沖擊,又有新的發展機遇。墨守成規顯然已行不通,唯有使朱仙鎮年畫在新時代中重新具備“造血機能”,才能開創朱仙鎮年畫更為燦爛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呂品田《衰落與蛻變——百年中國民間美術態勢思考》
[2]王德剛《民俗旅游開發模式研究——基于實踐的民俗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探討》
[3]張燕《經濟的追求和文化的維護同樣重要——日本“造鄉運動”和臺灣“社區營造”的啟迪》
[4]馮敏《論中國木版年畫瀕危的原因與保護對策》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振興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年畫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27
醫學發展的調查研究報告論文03-19
學習朱彥夫事跡感想03-19
鎮婦聯主席的工作總結01-22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10-18
鎮小學工會工作報告范文03-19
鎮政法委員述德述職述廉報告精選03-19
鎮年度脫貧鞏固年度計劃范文03-19
鎮工商業聯合會工作報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