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研員研修總結
小學數學教研員研修總結
20xx年4月27日至29日,z市教科研中心在z組織全市小學數學鄉鎮教研員研修班。會上觀摩了7位老師執教的名師還原課,聆聽了z科長、z主任和z主任等的精彩點評,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就本次聽課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或感受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七節還原課的體會
第一節《小數叫法和減法》
我的收獲:
課前交流有利于學生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估一估老師的身高環節中,學生有猜測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數與生活的內在來聯系。
我的想法:
1.在比身高環節,師:163cm、生136cm求出的差是27cm在化成0.27m.而在尤老師設計中是直接用1.63-1.36=0.27(m)我認為,既然是新授,難度是不是有點大。
2.在1.29-0.1問題的解決中,讓編題的學生當“老師”下去巡視,讓學生體會老師的教的過程,并指導其他學生,而不僅僅留在學生的自己的思想位置上,但我認為有問題,編題的學生就一定會教嗎?或者他的做法一定是正確的嗎?
第二節《認識新數》
我的收獲:
1.自己創造符號,感受符號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的意義,后面多種選擇,對自己的符號進行優化。
2“.一生說,另一生寫”環節。體會合作完成活動后獲得的樂趣。
3.對學生的語言評價,注重學生的發展,一句“我相信你”,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耐心和鼓勵。
我的想法:
“0”在認識負數中的處理,是故意設計在后面的,還是后來想起來添加上的?我感覺前面在學習溫度計的時候,處理會好些。在溫度計上學習,體會“0”,也是具體的數,同時他還是零上和零下之間的分界點,他不屬于以上兩種情況,學生會更好的認識,“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分界點。
第三節《植樹問題》
我的收獲:
1.由“一刀兩斷”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探索規律,比較直觀、簡潔。
2.總結出“畫----找----推”的方法,為以后學生學習提出了一種方法。
我的想法:
提問加星的評價:(1).老師的站位,使自己注意3/4組,也能關注到1/2組,但5/6組就偏離了老師的視線,提問到的機會就比較少。(2).2組有一學生,沒有用話筒,老師“我不給你加星了”就因為沒有話筒嗎?問法,值得思考。(3).在后面的學習評價中,我感覺有一種做作的意思,評價想起來就用,想不起來就不用,那還不如開始就不用。
第四節《垂直》
我的收獲:
注意理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巧妙選擇切入點,垂線、垂足之間的關系學習,一條直線、另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樣子是怎樣的?(去想像),這樣就恰當啟動了學生的“空間潛能”,讓學生先想像,觀察,并提出一個能夠讓所有學生同時搞清楚的數學主題。
我的想法:
在鞏固應用中,大多數是老師出示圖形,讓學生來找,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找生活中的事物呢?就算課堂上也有。
第五節《認識厘米》
我的收獲:
整體的設計、組織比較好,在找到1cm的小棒,把小棒拿在手里去體會,去感受,去對比,這樣在腦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的想法:
在對學生的關注上還是有些欠缺,特別對學生的巡視,個別指導,小組討論方面。
第六節《平均數》
就本節課我整體的感覺就是沒有什么起伏,很平淡的就把課上出來了,就是感覺對問題的問法上有點不同的看法,但是又不知從那說起,在思考..............
第七節《二進制》
聽了這節課,讓我感受最深的,什么是“走在思考的路上”,觀其課,便明其意。我想說一點,我的看法:思考(疑惑),本節課,是不是有價值?有什么價值?只有江蘇版本體現,是在“你知道嗎?”中簡單的兩段內容,是不是對知識的滲透呢?
二、就本次活動我想法:
1.傳授心得教學理念是值得學習的,問題就在于是怎么學。
2.這種“模仿課”是否適合我們?畢竟,名師有名師的風格、思想,是否我們可以把他的思想、風格拿來借鑒呢?我認為不妥:1.風格是學不來的,人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內在素質都是有差異的。2.思想的學習,我認為只能通過聽名師的課和演講自己去“悟”,去感受。3.形式的學習,我們通常的學習,都只停留在形,而不注重意。每聽到一節有感覺的課,回來之后,就馬上模仿著上一節,學他人的動作、語言、上課的方式等,我認為不妥,因為到最后只達到了形似神不似的課,沒有什么意義。
3.本次的模仿課(自學的組織形式)和以往的不同,我認為用兩種方法在一起上,形成一種可比性,可以從中找出學習的地方和有差異的地方,讓我們才能走在思考的路上有方向性,就像同樣一道“沂蒙情絲”,用我們本地的做法和南方人的做法,效果就不同,品嘗者對其評價也不一樣。
我認為:
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無中生有的,都是一些名家名師,自己慢慢悟(創新)出來的,只不過每個人悟到的不同,方法也有所區別。本次我收獲最大,最欣賞的一句話:走在思考的路上。人只有不斷的思考,才有可能成功。有想法就去做,哪怕是失敗,那也是為下次的成功做好了準備。如果把我們比做一名廚師,我們都希望做一道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菜,但品嘗者的口味不同,評價就有所不同。只能從品嘗中,去體會,去感受,去悟更適合自己的那道菜...........
【小學數學教研員研修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研修的反思與總結02-26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10-11
物理研修總結范文03-20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的總結范文01-21
關于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研修總結01-27
小學數學教學評課范文總結09-25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范文(通用7篇)08-17
研修總結與反思范文(精選10篇)08-15
初中物理研修總結(精選10篇)10-18
小學數學組作業檢查總結范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