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友誼的航程》教學片段
小學語文三年級《友誼的航程》教學片段
一位教師在執教蘇教版第九冊《友誼的航程》是這樣審題的:先板書題目、領讀、質疑,師生共同探討“友誼”和“航程”的意思之后,教師話鋒一轉:
師:“友誼的航程”,不就是指友誼航行的路程嗎?
生:(哄堂大笑)
師:(詫異狀):笑什么?難道老師——
生:(齊說):說錯了! ,
師:(作思考狀):錯了?不會吧?為什么錯了?顧名思義嘛!
生:(躍躍欲試) ,
師:(仍自言自語):答案應該在書上(翻書)。
生:(受暗示,迅速翻書瀏覽,一陣緊張的沉默之后,陸續舉手)
師:根據課文內容,“友誼的航程”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航程。
生:中國海軍艦編隊訪問了美國,離開圣選戈,又訪問了墨西哥、秘魯、智利等國家,課文中說,“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藍色的航跡”。
師:哦,我明白了。(拿黑板擦擦去“友誼”,改成“蔚藍”)是“蔚藍”的航程,不是“友誼”的航程。原來是作者命題不嚴。
生:(齊)不對!
師:又錯啦(詫異狀)?
生:(迫不及待,參差不齊):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出訪“帶走了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所以命題為“友誼的航程”。
師:(恍然大悟狀):哦,原來如此,(擦去“蔚藍”,恢復“友誼”)。老師在這里對大家的熱情幫助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停一下)那么課文是如何具體表現這“友誼的航程”的呢?
從認知角度來看,這個課例巧妙揭示了文章中心并加深了學生對題文聯系的感知,而且有效地進行了結合語言文字來領悟詞義的基礎訓練。同時,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了解了我國海軍艦隊的出訪概況,初步感知了出訪中友誼傳播的廣度,為進一步理解訪問美國圣戈時所體現出的友誼深度作了必要的鋪墊。
在以上認知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不但是積極開放的,而且體現了思維的求異性和創造性,尤其對學生敢于沖破對教師、教材權威的迷信有著積極的意義。
【小學語文三年級《友誼的航程》教學片段】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讓友誼之樹常青》的教學設計10-09
小學語文《y w》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0
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精選11篇)12-07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精選14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