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學總結的優秀范文
高三地理教學總結的優秀范文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必須經歷高考,以高考這一跳板,跳到理想的遠方。每位學子苦讀十二年,不就是為了高考。每個人都不想輸,都想取得高分。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我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并不比別人差,為何考試成績比別人差;為何每次定位都有偏差;為何審題會出錯;為何這些題目看起來很簡單,卻答不到采分點。
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做到超水平發揮。以下是我個人在高三教學中采取的措施:
1、 整理常考知識點,理清思路、方法。強調學生記憶。(以大氣運動為例):
通過作大量的高考題,歸納總結本章知識主要考查:大氣環流、氣候的分布規律、氣候的特點、氣候成因、氣候類型的判斷。學生的困擾——不懂得如何答題。①如問某一地區受何種大氣環流的影響,學生根本不知什么是大氣環流。②問兩地氣溫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③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少的判斷。④氣候類型的判讀。這些題目不懂得回答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自以為是,上課聽得懂,課后沒有認真復習,說白了就是沒有背一些基礎知識;沒背方法、規律、原理;沒有進行歸納總結。針對以上問題歸納以下內容:
①大氣環流包含:氣壓帶風帶、大氣活動中心、季風環流。作這種題目的時候要有個先后順序,先考慮季風環流——如題目中的位置若在大陸東岸。其次考慮正常的風帶。
②氣溫的直接熱源是地面。地面的熱源是太陽輻射。因此地面的氣溫主要和下墊面、太陽輻射有關。因此兩地氣溫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輻射和下墊面。只要學生了解知識點的本質,遇到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③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少的判斷:對于這一點學生必須掌握大氣的熱力狀況,地面與太陽之間隔著大氣,因此必須考慮大氣的厚度(太陽高度角和海拔高度),密度(天氣狀況)④氣候類型的判讀:根據氣溫、降水柱狀圖進行判斷---最基本最重要最實用的方法。
2、 強調學生對知識點要進行記憶,不能只停在聽聽,沒有落實:
對于這一點學生往往沒辦法做到位,必須采取一些措施:
和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開學初利用課間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當場落實,記憶。而后考試,讓學生得到甜頭;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進行小測。
3、 練習:
教輔材料的練習題不多,平時根據需要增加相應的題量。對于練習題,很多學生只停在作作而已,其實要真正提高能力,要做到對于練習題的知識能遷移到課本相應的知識,并深究其本質問題,且進行歸納總結并加于記憶。對于那些某部分比較差的學生,則要強調他們買一些練習題,利用星期天的時間,集中1---2小時的時間進行做題,要不屑一顧,不會做也要硬著頭皮做下去,一段時間后,進行歸納總結。應試能力肯定會提高。
4、 講評:
常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這需要平時常和學生溝通、交流。講評時對一些知識點要進行歸納總結,對比,橫向、縱向進行比較。并構建知識框架。
5、 批評與鼓勵:
了解學生的個性,抓住學生的心理,對平時的考試情況和突發事件進行合理的批評或鼓勵。
總之,要想讓學生學好,并不是一星期,兩星期的事,也并是用一層不變的方法可達到的。需付出持久的努力。以上是我個人在高三年教學總結。
【高三地理教學總結的優秀】相關文章:
高三地理復習課教學模式總結(精選15篇)04-09
高三物理教學總結03-20
高三數學教學反思103-19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4
高三化學鹵族元素總結03-30
初二地理水資源教學設計(精選11篇)10-19
高三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03-19
八年級地理《土地資源》的教學設計10-14
高三物理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03-19
高三教師復習教學課的體會及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