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下冊數學《鏡子中的數學》的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三年下冊數學《鏡子中的數學》的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知識以后,能直觀辨認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北師大教材賦予教師充分的創造空間,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中的開放性因素,創設有價值、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經歷學習的探究過程。課前我讓每個孩子準備一面鏡子,讓他們一起按要求實驗,體驗鏡子中究竟藏著什么秘密。把數學書封面上自己的名字對著鏡子,看看鏡子中自己的名字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孩子們都從鏡子里看出自己的名字的大小是不變的,但字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再讓他們敬隊禮照鏡子,鏡子里的你舉起的是哪只手?學生看到當他舉右手,而鏡子里的他卻是舉左手。為了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鏡面對稱的特征,接下來我繼續組織他們玩游戲:“照鏡子”做動作:舉起右手,舉起左手;摸左耳;摸右耳;用左手蒙住右眼等,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鏡子里的像和自己有什么不同。這樣通過多個探究活動,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反復體驗、感受,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出鏡子中的奧秘,形象地獲得了對反射現象的具體認識,加深理解了鏡面對稱的特征,進一步體會了我們在鏡子里看到的和實際的是左右相反的,也讓學生享受到了學習成功的愉悅!
本節課的內容似乎與對稱圖形脫節,但實際上在空間想象上存在較大的聯系。在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想象體驗后,我引導學生聯系對稱圖形。讓他們把鏡子放在上節課做的16頁第5題“畫出下圖的軸對稱圖形”20的對稱軸上,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從紙的背面看圖形。你又有什么發現?孩子們驚喜的發現鏡子里的圖像和昨天畫的20的軸對稱圖形05是一樣的。我又讓他們把鏡子放在上節課畫的其他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上進行對比觀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鏡子里的圖形和紙背面的圖形實際上就是鏡子外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溝通了知識的前后聯系,又為學生檢驗軸對稱圖形畫的是否正確找到了兩種新的檢驗方法。
為了使學生將鏡面對稱現象聯系到實際生活中,我搜集了許多生活中的圖片,制成課件,讓學生欣賞。還介紹了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橋,就是利用水鏡的作用使建筑更雄偉壯麗;驑蚩着c倒影,通圓明亮,就像四輪明月,躍江而出。這樣將鏡面對稱現象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理解了鏡面對稱現象,把抽象的知識內化到實際生活當中。
本節課讓學生在玩中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對鏡面對稱知識的建構,并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在課堂上孩子們像個科學家,探索鏡子中的奧秘。并且發表見解時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在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我認為有點兒遺憾,沒有使學生充分的發言。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反思與注意的問題。
【三年下冊數學《鏡子中的數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奧運中的數學》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07-29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職教數學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