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評課稿
三年級下冊《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評課稿
最近兩個星期,我們教研組人員一直都在趕為迎接市領導到我校進行規范語言文字檢查的材料,開學之初定下的推門聽課活動延至今天才進行。上午的第一節課,聽的是老師的《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一課。
《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一課講述的是布德由掃塵機的弊端突發奇想,發明吸塵器的過程,贊揚他善于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吳老師上課的態度是很認真的,從她工整的板書,一筆一畫的寫字,直到下課鈴響,她也沒匆匆下課,而是把沒講完的內容講完可看出來。
似乎我們今天的聽課讓吳老師覺得太突然了,所以一些內容在處理上還不是很準確。下面我說說整節課吳老師所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首先從課題上看,吳老師只是板書了題目就匆匆讓學生自讀課文,其實這個題目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可利用它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如: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為何有這樣的想法?是什么讓他產生這樣的想法等。接著我發現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再板出問題,如:課文可分為幾個自然段,看看每段講什么,有哪些是同一個內容的可歸納為幾個結構段……這個環節倒置了,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讀文。整節課,教師講得多,且是逐段講解,教師生怕學生學不好或掌握不了,面面俱到,事無巨細,主次不分,其實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自讀自悟,在這方面,我們還需想想辦法看看該怎么放手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因為在逐段理解內容上花了太多的時間,所以到了下課還沒真正切入課文主題:反過來試試指什么?反過來試試的結果怎樣?布德是怎樣發明吸塵器的?他媽媽給了他什么啟發?再之,黑板上板書的內容太多太復雜,胡胡子眉毛一把抓,學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記什么?其實板書應簡潔明了,凸顯課文內容或中心,也應板到黑板的正中央處。
透過這節課,我們該反思三年級的孩子我們該采取什么方法放手讓他們學會自學并掌握課文。
【三年級下冊《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評課稿】相關文章:
總結搭配問題的評課稿(精選10篇)05-24
音樂組展示課聽課評課總結03-15
三年級《花鐘》教師評課稿(精選10篇)09-14
二年級的寫話評課稿04-26
小學數學教學評課范文總結09-25
《窮人》課評總結(通用7篇)10-13
《秋天的雨》評課總結(精選7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