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演講的結題報告
課前演講的結題報告
篇一:“巧用語文課前三分鐘,提高寫作能力的研究”結題報告
“巧用語文課前三分鐘,提高寫作能力的研究”
小課題結題報告
坂面中學 莊智培(執筆)
前言
巧用語文課前三分鐘,提高寫作能力的研究這個小課題,于2010年10月通過縣專家與領導評審,被立項為縣級教師小課題。自立項后,我們這個小課題組成員莊智培、王聯文和陳春玉三位老師,立足課后豐富資源,并結合所任教班級學生的特點, 在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過的課前活動,來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水平的目的.在這近一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我們曾獲得過驚喜與榮譽,同時我們也曾遇到過困惑與迷茫。現在,我們把近一年的研究與實踐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促使我作深刻的反思,也是想力圖擺脫這一種困境的探索。語文教育教學的現狀令人有諸多的困惑,不容樂觀。
(一)老師的困惑主要表現在:
l、教師上課成了一種負擔,沒有多大的創造性,老師越來越死板、知識面越來越窄、越來越淺。
2、有很多東西是在代替學生做重復工作。
3、沒有時間進行個性十足的研究。
4、學習的機會很少,尤其是出外參觀學習的機會很少,對外面的情況不是很了解。
5、上課沉悶、老師照本宣科、學生照老師講的記錄的情況多一些。 6、教材老套、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相當的距離,有些缺乏生動性,沒有生動鮮活的東西。
7.老師精細做業,結果是代替了學生的勞動和思考,使學生沒有了在這個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
8.重視了結果,而忽視了過程。結果應當是一種充滿樂趣的過程的必然產物。
9.很難有老師自己發揮的空間,個性的發展受到束縛,不能長足發展,并有新的突破。
10.由于時間緊張,沒有多余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再加上課業本身壓力的增加,使老師疲于應付,變成了習慣性、條件性的工作反應,沒有足夠精力認真出題做題。與學生的交流,都是本子上紅與黑的錯對勾的交流,講題也是找有答案的,自己沒時間下功夫做答案。
(二)學生的困惑主要是:
1.學生不愛學語文,沒有活力,有個別同學上課打瞌睡、做其它作業。2.語文老師越上越迷茫,不知如何教。學生也不知道,大多數以為語文比較好應付,以為下功夫與不下功夫沒有多大的差別。
3.現在需要更多人文關懷,向素質教育轉變。但學生仍被升學的壓力所左右,沒有多少個人自由發展的空間。仍做著分數的奴隸。
4.學生變了,在觀念上、思想上都有較大的變化,而且個性化突出,有的思想有極端化的傾向,受外界多元化的因素影響在不斷增多,學校的教育空間在某種情況下變得越來越狹小,在學生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上影響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微弱,這一方面是因為學校過多過重的只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升學考試上,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一部分教育推給了社會,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再加上現代技術手段、尤其是社會信息的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和普及化,各種信息思想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情感,學校的力量無疑與社會的消極影響無法抗衡。
5.學校獲取信息的途徑變了,技術手段提供了條件。但是仍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干擾,不能自由加以使用。還不能充分地感受到新手段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
6.學生不愛聽、不愛讀、不愛寫。由于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家長對孩子過分的物質關懷,以及不健康思想的泛濫,享樂主義思想在學生中蔓延,學生怕吃苦,自律性不夠,思想復雜、混亂,責任感不強。
(三)家長的困惑:
雖都明白語文的重要,而且也明白語文要靠每天的積累,提高很不容易,但對語文不甚了解,對語文教學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去做,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只是干著急,卻使不上勁。缺乏與學校老師孩子的交流和溝通,也缺乏這種有效的機制。不會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不知道具體做什么。
二、研究目標和內容
課前三分鐘的活動,恰恰能彌補教學中的“說”與“寫”脫節,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重新樹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課前三分鐘活動,主要開展讀報、成語接龍、講故事、準備性演講、即興演講等一系列由淺入深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外進行“海量閱讀”,在課內個性盡情展現,充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種在課堂中活動的形式有利于“喚醒、激趣、鼓舞”我們學生,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和自我完善,達到鍛煉膽魄,增長知識,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這樣一樣,學生就不會每遇寫作文就犯困犯難,寫出的文章干癟空洞。通過訓練學生作文時,能文思涌動,一氣呵成。
三、研究方法和途徑
研究步驟及措施
課前三分鐘活動,主要開展讀報、成語接龍、講故事、好范文聽評、準備性演講、即興演講,等一系列由淺入深的活動。在教師的客觀統籌下,由七年級向九年級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推進,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
(一)、 課堂三分鐘講故事或演講注意形式規范而多樣,注意以下幾點:
1、演講內容必須控制在3-5分鐘左右。
2、必須事先準備好的的內容。
3、上臺讀報、演講等可以帶演講稿,但不能照讀演講稿。
4、講故事或演講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5、演講或講故事的內容雖不作限制,但必須是積極健康的。
6、活動的形式必須是多樣的。
(二)、七年級活動的過程遵循以“讀報、成語接龍、講故事、好范文聽評、準備性演講、即興演講”這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推進。在活動過程中,每星期配備兩個主持人,主持活動過程,使活動有序地進行。
(三)、在每節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對今天這節課的1-2名同學的表現做個簡要的評價與反饋,以便后的同學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糾。
課題研究方法 (1)“成語接龍” ——積累詞匯
課前三分鐘活動剛開始階段,我先選擇了學生比較有把握的“成語接龍”活動,作為課題研究的起步階段。學生有把握完成,又能得到老師與班級同學的認可與稱贊,讓他們感受到成功與被他人肯定的快樂體驗。這無形當中,就極大激發他們投身“課前三分鐘活動”中的興趣,俗語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樣一節課,好的開局也是成功快樂課堂的一半。“成語接龍”活動的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在活動的前一周提前布置學生去接一條不低于30個的成語接龍;然后,在第二周的語文課利用課前三分鐘左右,同學生主持人,學生按基礎好到弱的順序,指名3-4個來背誦自己寫的一條龍,要求最少背出25個的一條龍(三天后提高到背誦40個的一條龍);最后,老師在活動結束后,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點評以肯定與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以便后面的同學直接借鑒。
(2)“講成語或名人故事” ——積累素材
老師在活動前一周提前布置,給學生界定講故事的內容范圍,僅限成語故事與有關名人、偉人的故事范疇。這樣一來,會避免學生去選擇一些三五句話、內容簡單的笑話來講。經過3周的訓練,發現學生所講的故事內容,以寫作很有積極意義如:破釜沉舟——項羽 ,刮目相看——呂蒙,聞雞起舞——祖逖,鑿壁借光—— 匡衡,望梅止渴——曹操,精忠報國—— 岳飛,不恥下問 ,懸梁刺股 ,囊螢映雪
這些故事不僅使演講的學生對自己所講的成語與名人事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以后寫作中能靈活運用這些成語與典故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也使班級聽的同學不自覺地攝入寫作的“有機營養”素材。這樣長此心往,日積月累,最終達到“厚積薄發”的成效。
這些活動我已經實驗過,學生在笑聲中,愉快地度過課前的3-5分鐘,帶著輕松的心情進入課堂,整節課師生互動愉悅,學生回答問題也不再是“口背心意”,而是“口表心聲”,暢所欲言。現在我還想說說我們小課題的后面的活動構思與做法:
(3)“好范文聽評” ——借鑒文思
也是在活動開展前一周提前布置,讓大家以自己的眼光去尋找千字心內的好文章,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共分享,然后師生共評其文中的妙處與歧義。評議主要從文章的內容、結構、用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
(4)“準備演講” ——煅練選材
經過前面三個環節活動的開展,學生對于寫作的素材的積累和寫作方法的運用,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們可以趁熱打鐵,把學生的知識進行整合與運用。 “準備性演講”這一活動就能很好地訓練學生圍繞主題選材與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具體我的做法如下:
①明確學生的輪流的順序是基礎好的學生先來,給后面演講的同學作好示范;讓后面的同學可以積極借鑒前面的同學的成功經驗,彌補自己不足,不斷地完善自我。
②活動堅持“內容由易到難,形式由指定到隨意”的原則。此活動剛開始時,老師可以提前1周告訴學生圍繞哪個范圍進行即興演講,然后在課堂中,指定程度好的學生演講。“先告知,后演講”的形式,不會讓起初上臺的學生心中沒有底氣而失去信心,從而影響整個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③在班級里,為“課前三分鐘”活動創建一個“語文園地”,把在這個階段活動中,表揚那些表現突出同學和張貼每次主題活動中的美文。讓學生在課堂中的瞬間的精彩表現,成為學生永恒的榮耀;使學生們你追我趕,爭當“語文園地”的主人。
這階段的活動,我先后設計了四個主題,依次是:“成功與失敗”、“珍惜 ”、“感謝 ”、“我心中的明星”,每個主題進行兩周多(半個月),每節課三個學生上臺演講,其中2個由主持人指定,1個由老師隨機抽號。
“準備演講”活動我班進行了3個多月,在各自主題中涌現出好多選材獨特、結構嚴謹、詞藻優美、立意標新的文章。
【課前演講的結題報告】相關文章:
項目結題報告范文02-22
結題報告范文指導02-28
情境教學課題結題報告02-15
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11-09
有關于結題報告的內容02-22
旅游景區的英語標識結題報告08-17
中西方節日趣談結題報告03-19
小學數學動手課題操作結題報告02-22
結題報告優秀范文(通用10篇)10-26
高中英語結題報告_參考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