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馬拉松報告短文
淺談中國馬拉松報告短文
如今的跑步熱潮席卷全國,民眾對于跑步的熱情空前高漲,馬拉松賽事的數量也水漲船高。此次馬拉松年會上公布的數據,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中國的馬拉松比賽始于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早期,馬拉松一直是少數人的運動,2010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僅13場。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跑步的運動之中,使得當下跑步熱潮席卷大江南北。
據統計,2015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了134場,較上年增加83場,增幅超過160%。按照賽事類別劃分,全程馬拉松53場、半程馬拉松43場、10公里賽事13場、百公里賽事4場、其他距離賽事21場。其中,與中國田協共同主辦賽事58場,獲得A類、B類認證賽事分別為47場和13場,共有72場賽事獲得賽道認證。從2010年的13場到如今的134場,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在五年的時間里增長了近10倍。現在幾乎所有的馬拉松賽事都要以搖號抽簽的方式分配參賽名額,2015年的幾乎每一個周末都可以稱為馬拉松周末,僅在10月18日一天,全國就有11場馬拉松賽事同時舉行。
2015年國內馬拉松運動的另一個變化就是賽事類型更加多樣化。除了五公里、十公里、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等傳統公路跑賽事之外,還出現了山地馬拉松、森林馬拉松、沙灘馬拉松、超級馬拉松、女子半程馬拉松以及馬拉松接力賽、系列賽等。諸多比賽中,2015年獲得中國田協金牌賽事的有15個,銀牌賽事的有13個,銅牌賽事的有23個。
數量的劇增只能在一個側面反映如今國內跑步運動的蓬勃發展,賽事覆蓋率也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2015年,目前馬拉松賽事已經涵蓋了全部四大直轄市和全國23個省、自治區的79個城市,與去年相比城市數量上增加了34個。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84%的省區市擁有1場或多場馬拉松賽事。全年的國內比賽中,共吸引了150萬人次參加比賽,較去年增長60萬人次,其中男女性別比例為2比1。參加全馬及半馬的人次為90萬,較去年增長64萬。在認證賽事中,全馬完賽人次為14.6萬,半馬完賽人次為20.6萬,參賽選手涵蓋了國際上近90個國家與地區和全國各行各業的長跑愛好者。杜兆才表示:“可以說,馬拉松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群眾性賽事,為增強人民體質,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外,為了促進中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的良性發展,中國田徑協會還與尼爾森首次系統地對不同類型的跑者進行了研究。在尼爾森發布的大數據統計中,受調查跑者80%都會選擇在戶外跑步,而且多數會在17時至21時進行夜跑,夜跑人群占統計人群的68%。跑者每次跑步的平均距離達到9.3公里,耗時約56分鐘。調查將跑者分為剛剛開始關注跑步的“潛在跑者”、占據人數最多并以健身為目標的“休閑跑者”和挑戰馬拉松的“核心跑者”。據統計,跑者在衣服、鞋子、可穿戴裝備等跑步裝備的購置上,平均會花費3601元,其中核心跑者用來購置裝備的費用更是高達4594元。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城市馬拉松運動融合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文化、體育產業等多層內涵,如今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馬拉松的精神和全民健身的意識深入人心,馬拉松走進每個人的生活,是中國經濟社會的使然,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相比日本、歐美,中國馬拉松賽事的數量依舊偏少,預計2016年賽事的場次仍會增加,未來甚至達到300至400場。但與此同時,提升賽事質量、避免辦賽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也是未來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
【淺談中國馬拉松報告短文】相關文章:
半程馬拉松的訓練計劃11-08
中國自慰報告范文02-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
中國平安保險實習報告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