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定證書校準證書和檢測報告詳細介紹
檢定證書校準證書和檢測報告詳細介紹
一、證書、報告的分類
各類檢定、校準、檢測完成后,應根據規定的要求,以及實際檢定、校準或檢測的結果,出具檢定證書、檢定結果通知書、校準證書(校準報告)、檢測報告。證書、報告應有規定的格式,使用A4紙,用計算機打印。要求術語規范、用字正確、無遺漏、無涂改、數據準確、清晰、客觀,信息完整全面、結論明確。證書、報告經檢定、校準、檢測人員、核驗人員、簽發人員簽字,加蓋公章后發出。對各類不同的證書、報告有如下特殊要求:
(一)檢定證書和檢定結果通知書
凡是依據計量檢定規程實施檢定的,檢定結論為“合格”的出具檢定證書。每一種計量器具的檢定證書應符合其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證書名稱為“檢定證書”。其封面內容包括:證書編號、頁號和總頁數;發出證書的單位名稱;委托方或申請方單位名稱;被檢定計量器具名稱、型號規格、制造廠、出廠編號;檢定結論(應填寫“合格”或在“合格”前冠以準確度等級);檢定、核驗、主管人員用墨水筆簽名;檢定日期:X年X月X日;有效期至:X年X月X日。檢定證書的內頁中應包括如下內容:每頁的頁號和總頁數;本次檢定的原始記錄號;本次檢定依據的計量檢定規程名稱及編號;本次檢定所使用的計量標準器具和配套設備的名稱、型號、編號、檢定或校準證書號(有效期)、技術特征(如準確度等級、量值的不確定度或最大允許誤差);檢定的地點(如本實驗室或委托方現場);檢定時的環境條件(如溫度值、濕度值);檢定規程規定的檢定項目(如外觀檢查、各種計量特性、示值誤差等)的結論和數據。如果檢定過程中對被檢定對象進行了調整或修理,應注明經過調修,并盡可能給出調修前后的檢定結果。還應包括檢定規程要求的其他內容。檢定證書內容表達結束,應有終結標志。
當檢定結論為“不合格”時,出具證書名稱為“檢定結果通知書”。其結論為“不合格”或“見檢定結果”,只給出檢定日期,不給有效期,在檢定結果中應指出不合格項。其他要求與“檢定證書”相同。
(二)校準證書
凡依據國家計量校準規范,或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依據計量檢定規程的相關部分,或依據其他經確認的校準方法進行的校準,出具的證書名稱為“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
校準證書一般應包含以下信息:證書編號、原始記錄號、頁號和總頁數、發出證書單位的名稱地址、委托方的名稱地址;被校準計量器具或測量儀器的名稱、型號規格、制造廠、出廠編號;校準、核驗、批準人員用墨水筆簽名(批準人的職務可以打印);被校準物品的接收日期:X年X月X日、校準日期:X年X月X日、本次校準依據的校準方法文件名稱及編號;本次校準的原始記錄號;本次校準所使用的計量標準器具和配套設備的名稱、型號、編
號、檢定或校準證書號(有效期)、技術特性(如準確度等級、量值的不確定度或最大允許誤差);校準的地點(如本實驗室或委托方現場);校準時的環境條件(如溫度值、濕度值);依據校準方法文件規定的校準項目(如示值誤差、修正值或其他參數)的結果數據及其測量不確定度。如果校準過程中對被校準對象進行了調整或修理,應注明經過調修,并盡可能給出調修前后的校準結果。關于校準間隔,如果是計量標準器具的溯源性校準,應按照計量校準規范的規定給出校準間隔。—般,校準證書上不給出校準間隔的建議。當顧客有要求時,也可在校準證書上給出校準間隔。校準證書內容表達結束,應有終結標志。
(三)檢測報告
(1)進行計量器具新產品或進口計量器具型式評價試驗后,應依據JJF1015—2002《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和型式批準通用規范》附錄C的要求,出具“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報告”。型式評價報告內容包括:報告編號、計量器具新產品或進口計量器具的名稱、型號規格、樣機數量和每件樣機的編號、申請型式評價單位的名稱地址、樣機接收日期、試驗日期和報告發出日期、申請和委托情況(申請書編號、聯系人信息、委托單位信息等)、承擔型式評價單位信息、型式評價依據的技術文件、型式評價試驗地點及其環境條件、使用的計量標準器具和其他測量設備的信息、每個試驗項目的測量數據和結論、型式評價的總結論、檢測人員、審核人員、批準人員的簽名。
(2)進行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檢驗時,依據JJF1070—2005《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的“附錄J: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檢驗報告格式”,出具“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檢驗報告”。檢驗報告包括報告編號、商品名稱、型號規格、受檢單位名稱、生產單位名稱、檢驗類別、檢驗單位印章、檢驗單位聲明、檢驗單位的聯系方式、投訴電話、抽樣情況、檢驗條件、檢驗依據、檢驗結果、總體結論、報告說明以及主檢人員、審核人員、批準人員的簽名、職務、日期。
二、校準證書中測量不確定度的表述要求
校準證書中測量不確定度的表述應依據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l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使用的術語符號應與該技術規范相一致,遵循該技術規范對測量不確定度的報告與表示的規定。同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在校準證書中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必須指明是合成標準不確定度,還是擴展不確定度,以及對應于校準結果的具體參數。例如:“示值誤差的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為”,“交流電壓校準值XX V的擴展不確定度為”。
(2)當被校準結果有多個同等重要的參數時,應分別給出各個參數的測量結果不確定度。
(3)當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在整個測量范圍內差異不大,在滿足量值傳遞要求的前提下,整個測量范圍內的測量不確定度可取最大值。其最大值點的位置可能在測量范圍的上限點也可能在在測量范圍的下限點或其他部位,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當整個測量范圍的測量不確定度有明顯的差異或有變化規律時,不能以一個值代表整個測量范圍的不確定度,而應以函數形式或分段給出,或每個校準點都給出相應的測量不確定度。
(4)當被校準的對象是計量標準器具,且測量結果的可能值接近正態分布時,應通過估算有效自由度veff,取適當的置信水平(置信概率)p(通常取p=95%),查表得t分布臨界值即Kp,求得擴展不確定度Up。在校準證書上應給出擴展不確定度Up和置信水平(置信概率)p,以及有效自由度veff的值,以便于使用該計量標準器具進行下一級檢定或校準時評定測量不確定度時引用。當不估算自由度直接取k值(通常取k=2),得到擴展不確定度U時,應在校準證書上同時給出擴展不確定度U和包含因子k的值。
(5)校準證書中的擴展不確定度只保留1位或2位有效數字。當第1位有效數字是l或2 時,最好保留2位有效數字。其余情況可以保留1位或2位有效數字。保留的末位有效數字后面一位非零數字的舍入,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只入不舍。
(6)測量結果與其擴展不確定度的修約間隔應相同,即對測量結果數值進行修約時,其末位應與擴展不確定度的末位對齊。
三、證書、報告的審核和批準
證書、報告的審核和批準是由授權簽字人實施的,是對證書、報告的最終質量把關。經授權簽字人簽字后,證書、報告才可以發出。鑒于授權簽字人是證書、報告所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要責任人,因此應由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技術水平、責任心強、對本專業技術負責的人員承擔。審核人員只能審核本人熟悉專業、并且是授權范圍內的證書、報告,對證書、報告的正確性負責。檢定證書、檢定結果通知書、校準證書由檢定、校準人員完成并簽名.經核驗人員核驗并簽名,交證書、報告的授權簽字人(一般為該專業實驗室的技術主管)作最后的審核,經審核無誤簽名批準發出。型式評價報告應按規定由檢測人員完成報告并簽名,經審核人員審核并簽名,交報告的授權簽字人(一般為機構的技術負責人)作最后審核,經審核無誤時簽名批準發出。
四、證書、報告的修改和變更
當已發布的證書、報告需要修改時,可以兩種方式進行修改。一種是追加文件,另一種是重新出具一份完整的新的證書、報告。
采用追加文件時,追加文件上應聲明“此文件是對證書(報告)編號XXXX的檢定證書 (或檢定結果通知書,或校準證書,或檢測報告)的補充。”追加文件也應符合有關證書、報告的要求,由檢測人員、核驗人員、批準人員簽名,并加蓋公章后發出。原證書或報告不收回。采用追加文件進行更正適用的情況是原證書報告的內容是正確的,只是不夠完整,漏掉了一部分內容。
如果原證書或報告存在不正確的內容,則需要重新出具一份完整的新的證書或報告代
替原小證書或報告。這種情況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試驗方法正確,原始記錄可靠,但存在數據處理或結論判斷錯誤,或在數據轉移到證書、報告上時有錯漏,或存在各種打印錯誤。這時只需將錯誤信息更正后重新打印一份完整的證書、報告。另一種是試驗方法有誤,或缺少部分項目信息。這時需要重新進行檢定、校準或檢測。根據新的測量結果重新出具一份完整的證書、報告。無論哪種情況,重新出具的證書、報告都要重新編號,并在新的證書、報告上聲明:“本證書 (報告)代替證書(報告)編號XXXX的檢定證書(或檢定結果通知書,或校準證書,或檢測報告)。”同時說明“(被修改的)證書(報告)編號XXXX的檢定證書(或檢定結果通知書,或校準證書,或檢測報告)作廢”。
被代替的作廢證書、報告原件應收回,并保存在有關部門,可作為分析有關技術問題或質量問題的重要記錄。
五、證書、報告的質量保證
(一)檢定、校準、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
檢定、校準、檢測人員應對檢定、校準、檢測結果進行監控,及時發現測量數據的變化趨勢。如果可行,應采用統計技術對結果進行審查。監控的方法包括:
(1)定期使用一級或二級有證標準物質進行內部質量控制;
(2)參加實驗室間的比對或能力驗證計劃;
(3)利用相同或不相同方法進行重復檢定、校準或檢測;
(4)對保留的被測件進行再檢定、校準或檢測;
(5)分析—個被檢測件不同特性結果間的相關性。
檢定、校準、檢測人員應結合所進行工作的類型和工作量選用其中的—種或幾種方法,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對所選用的方法制定出可操作的文件,并制訂監控工作計劃。按計劃執行,并保存記錄。還要對監控計劃執行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質量問題時,—定要采取糾正措施,防止問題再次出現。
(二)證書、報告常見錯誤分析及處理
(1)測量結果數據從原始記錄轉移到證書、報告時發生錯漏;用計算機打印證書、報告時,拷貝上一次證書、報告改成下一次證書、報告時,該修改的信息沒有修改;法定計量單位不符合規定的使用規則等。
對這—類錯誤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在打印證書、報告時只可以拷貝空白的證書模板,不得拷貝原有數據。并通過加強證書的審核來避免
,核驗人員必須盡到責任,授權簽字人也要把好審核最后—關。加強對法定計量單位使用規則的學習,特別注意符號字母的大小寫,量的符號為斜體,計量單位符號為正體。
(2)證書、報告的項目未滿足規程、規范等技術文件的要求;未經批準和顧客同意減少了檢定、校準、檢測項目;結淪不明確;有準確度等級的計量器具的檢定證書結論只寫“合
格”未指明符合幾等幾級等。
這樣的證書、報告錯誤要認真分析,必要時需做補充實驗,或整個實驗重做。對這一類錯誤應通過加強對規程、規范等技術文件的學習理解,和增強執行規程、規范的意識來消除。
(3)證書、報告中測量不確定度的表達不規范。未指明是什么參數的什么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測量不確定度信息不全,測量結果與其不確定度的有效位數不合適等。
對這—類錯誤,要通過加強學習理解JJF1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并認真貫徹來解決。
六、證書、報告的管理
(一)證書、報告管理制度
證書、報告的管理應制定證書、報告的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應包括以下環節:證書、報告格式的設計印刷;證書、報告的編號規則;證書、報告的內容和編寫要求;證書、報告的核驗、審核和批準要求;證書、報告的修改規定;證書、報告的電子傳輸規定;證書、報告的副本保存規定;以及為顧客保密的規定等。對每一環節要明確規定管理要求、管理職責、操作步驟,以及所需要的表格。這些管理制度或管理程序都應認真執行。
(二)證書、報告副本的保存
證書、報告是檢定、校準、檢測工作的結果,是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憑證,對發出的證書、報告必須保留副本,以備有需要時查閱。如發生偽造證書、報告,或篡改證書、報告上的數據等違法行為時,將以證書、報告的副本為依據,對這些違法行為進行揭露和處理。
保留的證書、報告副本必須與發出的證書、報告完全一致,維持原樣不得改變。證書、報告副本要按規定妥善保管,便于檢索。規定保存期,到期需辦理批準手續,按規定統一銷毀。證書、報告副本可以是證書、報告原件的復印件,也可以保存在計算機的軟件載體上。存在計算機中的證書、報告副本應該進行只讀處理,不論哪一種保存方式,都要遵守有關的證書、報告副本保存規定。
七、計量檢定印、證
開展計量檢定工作使用的印、證,應執行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計量檢定印、證管理辦法》。
(一)計量檢定印、證的種類和使用
計量檢定印、證包括:
(1)檢定證書:證明計量器具已經過檢定并獲滿意結果的文件;
(2)檢定結果通知書:聲明計量器具不符合有關法定要求的文件;
(3)檢定合格證:給經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出具的合格標簽;
【檢定證書校準證書和檢測報告詳細介紹】相關文章:
計量檢定個人總結(通用20篇)05-22
質量檢測中心實習報告范文01-13
砰砰計劃翻轉控制龍牧卡組詳細介紹03-19
砰砰計劃藍白奧秘獵卡組詳細介紹03-19
砰砰計劃任務臟牧斬殺卡組的詳細介紹03-19
爐石傳說砰砰計劃復活震爆牧卡詳細介紹03-20
銀行金融部副經理詳細述職報告(精選6篇)10-22
清稅報告和清算報告模板02-15
砰砰計劃傳說第7任務賊卡組的詳細介紹03-19
規劃和計劃的區別介紹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