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上冊教科版《做一輛紙車》教學設計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科版《做一輛紙車》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①經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并體驗設計→制作→試驗→改進的活動過程;
②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一輛紙車;
③通過改進紙車的過程,觀察紙的更多特性,進一步建構對紙的認識。
2、教學重點:
體驗設計→制作→試驗→改進的活動過程。
3、教學難點:
設計紙車的制作方案。
4、教學準備:
①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各種厚薄不同的紙若干;
②教師準備:各種汽車圖片,自制的紙模型。
5、教學活動方案設計:
①觀察汽車圖片,激發制作興趣。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堂好的課,首先要找準切入點,設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即能促進學生主動完成建構的活動。因此,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自己或老師準備好的汽車圖片,在觀察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介紹圖片中的汽車,在介紹交流中主動地完成對汽車構造等特點的建構。
②提出問題,設計制作方案。問題是思維的起始,是探究的開始,讓學生經歷一個自己提出問題的活動,也是本節課致關重要的內容。在學生介紹活動后馬上提出本課的主題:用紙做一輛車,這時學生肯定會產生許多問題,于是困勢利導激發學生提問:“用紙做一輛車,你覺得有哪些問題要考慮?“然后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做一輛什么樣的車?““用什么樣的紙做?“怎么做?““車身和車輪用的紙是不是一樣?“……當學生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再讓學生討論交流怎么來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經歷一個解決問題同時也是設計制作方案的活動過程,這些問題解決了,紙車的制作方案也就設計出來了,之后提供學生所需的材料,讓學生完成紙車的制作。
③試驗,改進設計方案。科學家在設計制造某種東西,也是經過試驗,并在試驗中不斷改進原來的設計。本節課中,當學生完成紙車的制作后,也應讓學生經歷試驗→改進設計→再試驗→再改進的活動過程,對學生制作經驗的建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制作完成紙車后,就讓學生試車,并不斷改進設計:“你的車能不能跑?”“能跑多遠?”“與其他同學比賽,誰跑得遠?”“在試驗想想不有什么問題需要改進?”引導學生去試驗,去改進。
④交流制作、試車情況,激發課外研究興趣。學生在經歷了設計、制作、試車、改進設計的活動過程,肯定會有許多內容要講,要交流,這時安排一個交流匯報的活動:你經歷了剛才的這些活動后有什么體會?有什么要與同學交流的?或者有什么問題產生?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進一步完成對設計制作某樣東西等經驗的建構,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在課外繼續支研究,去探索。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科版《做一輛紙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科版《宿新市徐公店》優秀教學設計10-24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總結02-14
新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復習匯總05-24
科學的大門教科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精選5篇)01-05
《做酸奶》教學設計03-16
《做筆筒》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