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案
小學三年級下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方法,
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筆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8+6=28+5=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學生練習在課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
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你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獲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教師從學生的眾多問題中選擇一個加法的問題和一個減法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4)(教師選擇例3)提問:該怎么解決?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及時掌握學生討論情況。
(5)集體反饋。
教師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知識水平的解決方法。
(6)集體討論:0.6+0.8
教師先提示:這道式子是小數加法。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教師板書:小數加法)。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教師板書:計算)
(7)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一道是以元為單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一道是把元改寫成角,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8)學生試筆算0.6+0.8
學生在進行筆算之前教師先與學生探討數位對齊的問題。教師并示范。
元角分
0.6+0.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0.6+0.8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觀察、思考:在小數加減法中,要使相同數位的數對齊,只要什么對齊就行了?
(9)反饋練習:列出2.8+2.16.4+0.9的豎式(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
(10)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2.教學例4:
(1)教師選擇例4
(2)這道題你會解決嗎?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該怎樣列豎式并正確計算出得數?
(4)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5)這個豎式怎樣計算?
元角分
1.2-0.6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1.2-0.6時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最后說明:
①從小數看,十分位上的2減去6不夠減,向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也就是12個0.1,減去6個0.1。
②從人民幣的單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來的2角,用12角減去6角。
(7)反饋練習:3.6-0.52.1-1.2(兩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以前所學的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都從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樣是“滿十進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數加減法注意了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4.鞏固練習:
觀察商店圖,解決問題。
⑴買2個練習本多少錢?
⑵小東有2元錢,能買什么東西?
⑶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⑴和第⑵個問題再集體反饋。
全體學生根據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集體解決。
三、鞏固發展
1.計算訓練
練習二十二第1題
(練習在課本上,允許個別學生用豎式計算)
2.用數學。
練習二十二第2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⑵個問題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生活中的數學。
六、布置作業
小數計算一份
【小學三年級下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教案】相關文章:
小數加減法綜合應用教案(通用10篇)05-22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參考03-20
《6和7的加減法》教案(精選6篇)10-16
三年級下冊《筆算乘法(不進位)》教案(精選12篇)05-19
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案設計(通用12篇)03-05
關于認識小數的教學反思03-20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02-19
九年級下冊變臉的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