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學生反思學習學法指導
歷史教學中學生反思學習學法指導
所謂元認知,是指對自己認知過程和認知能力的認識,即反省認知。元認識思想的核心在于強調認知活動中認知主體對目標的制定和確立,強調認知主體對認知過程與結果的自我監控、自我管理、自我調節以及自我改善。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反思能力訓練、培養的關鍵。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為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示范、指導,促使學生內化和運用知識,并對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運用方法進行反思,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針對自己學習的情境、狀態、方式、結果,根據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困惑,矯正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監控自己的學習方向、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實現學習目標。
歷史教學中我們嘗試如下幾種途徑進行學法指導:
一、指導學生課前反思
大多數學生上課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目標意識,就很難形成有意注意。一節課下來,不知所云。因此,課前,要指導學生自我提問:本節課我準備好了嗎?(筆記、學習用具、預習、情緒)有無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確定好了嗎?如果沒有就迅速準備。
二、引導學生課間反思
1.教材為何這樣安排?
學生學習時大多存在著只看內容不看目錄的現象,不利于對知識的整理和積累。上課時,應首先幫助學生構建各章節的知識框架,讓學生知曉該如何分析本節與前面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對教材的整體認識,從而做到融匯貫通,把教材吃透學活。進而啟發學生自我提問:我是如何看書的?我是不是存在這種現象?以后該如何改進?
如: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一章時,提問學生:前面一章內容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與本章內容有何關系?教材這樣安排的意圖是什么?(整個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也是先進的中國人的抗爭史。前面敘述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維新派都沒有能夠挽救中國危機,中國人民繼續探索。20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試圖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局面)本章分成幾節?(四節)各節之間有何聯系?(第一節和第二節是革命的準備,第三節是革命的爆發,第四節是革命的結果。)
這個問題的提出就促使學生對教材體系、結構進行反思,揣磨編者的意圖,掌握知識網絡,把握歷史發展方向。
2.教材講了什么問題?如何整理這些知識?
有的學生一節課下來不知道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該如何掌握這些知識。因此,每上一章節新內容之前提問學生:本章節有哪些知識點?該如何分析歸納這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有何關系?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這個問題就是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進行反思:老師是怎樣整理的?(每一重大事件主要了解前因后果、性質、影響)據此先摩仿老師的方法進行整理,再仔細聽課,找出自己遺漏、出錯的地方,進而反思: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錯誤的?(是看書不仔細?方法不正確?)通過對自己的思維過程的認知,發現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整理教材,解決重點問題
如:“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一節,本節圍繞國民革命興起的展開敘述的。講了哪些知識點呢?(興起的原因;重大事件如:馮玉祥政變、孫中山北上和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影響)如何分析原因(要注意內外因結合)、影響?(一般是指對后來的局勢產生的作用)
3.分析問題的正確思路是什么?我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完整?
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東拉西扯,想到哪,講到哪,概念模糊,雞零狗碎。因此,要指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如:分析y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從哪些方面入手?就要引導學生反思:這場戰爭涉及哪些國家?(英、中)這些國家當時的社會狀況如何呢?分析一個國家的狀況從哪些方面分析?(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這些方面分析得出什么結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發展,必然來到落后的封建國家中國展開侵略。)這是什么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國的禁煙運動)然后引導學生反思剛才的答題思路及過程,提出:怎樣才能保證準確、完整?(必須多角度、全方位考慮問題,既要考慮國際因素又要考慮國內因素;既要想到根本原因,又要想到直接原因;既要 分析政治狀況,更要分析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外交情況。)
再如:比較題如何回答?如比較兩次革命的異同點。讓學生回憶每場革命的知識點(背景、原因、對象、性質、領導階級、主力、綱領、特點、結果、影響)。指出:對這些要素進行分析整理,然后歸類,即可使答案盡量完整。
4.這么多內容,我怎么能記住?
歷史學科要求記憶的內容很多,要幫助學生理清概念,分層記憶,切忌死記硬背。如: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書上用了幾小節來談,很難理解和記憶。應幫助學生分層次分析:第一層是性質(反帝反封);第二層是特點(先鋒、主力、領導者);第三層是與以前辛亥革命比(具有廣泛性、群眾性);第四層是對后來產生的影響(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成立奠定基礎);第五層是國際影響(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組成部分);第六層是中國革命的轉折(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這就要求學生反省自己的記憶形式:是不是停留在機械記憶上?理解記憶如何進行?
【歷史教學中學生反思學習學法指導】相關文章:
寫作指導課《動作描寫出神韻》教學反思03-07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教學反思03-20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