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分的認識》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時、分的認識》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面,能認讀鐘面所表示的時刻,時分的認識。
2.認識時、分,記住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
3.培養學生珍惜時間,遵守作息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分。
教學難點:
接近整時的鐘面時刻的認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事物鐘面、生自制鐘面
教學關鍵: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馬蹄噠噠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2.問:同學們見過哪些鐘?(出示各種鐘的圖片)這些鐘表雖然大小不一,形狀不同,但是它們有共同的作用。(幫助人們掌握時間,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3.出示8:00,10:05,1:50,2:35的鐘面圖生試讀后指名介紹自己看時刻的方法。
(過渡:有的同學平時很好學,已經會看鐘表上的時刻了,下面這些鐘表分別表示幾點。)
二、探求新知
導:這些時刻到底該怎么讀呢?我們先來研究鐘面,看看鐘面上藏著那些秘密?
(一)認識鐘面
1.出示靜態鐘面讓生觀察
匯報后師講解:
(1)鐘面上有3根針,短而粗的是時針,用來表示幾時的;比較長的是分針,用來表示幾分的;又細又長的是秒針,用來表示幾秒的。(劃線的電腦閃現)指出秒針先不介紹。(隱去秒針)
(2).鐘面上有()大格;()小格,共()小格。(劃線的.電腦閃現)
2.出示動態鐘面觀察,得出時、分的進率。
問:如果這個鐘面通上電源會怎樣?他們是朝什么方向走的?(用手比畫)課件顯示。
研究填表:
研究內容
我的發現
鐘面上有什么?
鐘面上有()大格,每大格有
()小格,共()小格,小學數學教案《時分的認識》。
分針是怎么走的?
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
分;從12----9是()分;走一圈
是()分。
時針是怎么走的?
走1大格是()小時,走1圈是()
小時。
分針和時針有什么關系?
1小時=()分
生討論后交流整理成研究報告,師板書重點:
分針——1小格——1分
時針——1大格——1小時
1小時=60分
(二)感受時間
1.那么1分時間能做些什么呢?(出示資料)
2.我們1分時間能做些什么呢?
做口算()道,數脈搏跳動了()次,數數()個,畫☆()個。
(1).生任選一樣試一試
(2).交流你用一分時間做了什么?
3.你知道1小時可以做些什么呢?
(1).出示資料
(2)生估計自己1小時可以做些什么?
(三).學習看鐘表.
1分,1小時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時間真是太寶貴了,我們應該合理安排,利用時間。
1.整時讀法
出示鐘面8:00,11:00,1:00指名讀
小結整時讀法,說說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2.非整時的讀法
出示鐘面2:55,10:05指名讀
說說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指導看書本是怎么總結的。(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了多少要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顯示這句話)
(三)學習記時
導:剛才認讀的這幾個鐘面除了()時()分這種記法外,還有一種記錄方法。這種記錄方法在電子表中常見。
1.生說說方法。
2.試寫
3.校對,師指出:時和分之間用:隔開,表示幾分的數字要有兩個,不滿10時前一位用0占位。(下劃線閃現)
三.鞏固練習
1.根據屏幕提示完成學校的冬令時間表。
同桌校對——集體交流(實物投影)——讀出時刻
2.師口述時刻,生在鐘面上撥動時針和分針。
3.我們一節課是()分鐘,再加()分鐘就是1小時。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上的秒針和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觀察與體驗活動,逐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體會秒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適時向學生滲透學會珍惜時間的理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建立對1秒的時間觀念,經歷體驗秒長短的過程。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時間換算。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表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這激動的一刻。現在,我們開始倒計時:十、九、八、七……
我們倒計時時,每數一個數用了多長時間呢?對,是一秒。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秒的認識。
二、觀察探究,建立認識。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先讓學生觀察手中的鬧鐘,然后小組內交流,回答問題。
鐘面上哪根針是秒針,長的有什么特點?
秒針走一小格是幾秒?走一大格又是幾秒?
秒針從幾開始走的?
2、認識幾秒
秒針從12走到1是幾秒?秒針從1走到3走了幾秒?從2走到5走了幾秒?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如果秒針要走10秒可以從幾走到幾?
你還想讓秒針從幾走到幾呢?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3、知道1分=60秒
師問: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
學生可先進行大膽猜測,發表不同意見。
組織學生觀察鐘面,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么變化?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小結: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正好走了一小格,所以1分=60秒,60秒=1分。
(二)實際感受,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
1、1秒的時間你能做什么呢?多媒體課件上倒計時一秒,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秒能寫一個數字,1秒能深呼吸一次,1秒能眨一下眼睛
2、感受15秒
從1數到15,從中感受一秒的節奏和15秒的長度。
3、學會估計時間
聽一段30秒長的音樂,讓學生估計這段音樂用了多長時間。
(三)建立1分鐘的時間概念
學生根據體驗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寫字、寫數、畫畫等,讓學生感受1分鐘時間的長短,體會1分鐘的價值,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是很珍貴的,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
三、鞏固應用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煮飯大約要20()
爸爸每天需要工作8()
刷牙大約需要2()
用鑰匙開門大約要用5()
2、我會計算
1分=()秒2分=()秒120秒=()分
2分30秒=()秒90秒=()分()秒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秒,關于秒你還有哪些收獲?
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一秒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知道了1分=60秒,還知道了1秒雖然很短暫,但卻十分重要。時間是從一秒一分中積累起來的,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利用好每一秒的時間。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鐘面:時針、分針、秒針、12個數字、大格數、小格數,知道1時=60分。
2、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分針走1小格是1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并養成節約時間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認識秒針,知道鐘面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走1小格是1分,1時=60分。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掌握怎么辨別時針走了幾時,分針走了幾分的方法;鐘面上12的作用,可看成起點0,也可以看成終點。
四、教具、學具
鐘表,鐘面,練習本,多媒體ppt,彩色粉筆。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由于是第一次課和孩子接觸,所以首先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分組教學:本次課把同學們分成四個小組:一小班,二小班,三小班,四小班。上課不隨意講話,隨意走動,并且回答問題積極的,老師會加上1顆“星”,最后得星最多的小組,會得到老師的1份獎勵。
2、創設情境:(ppt展示)
師:懶洋洋遇到一個問題,同學們能幫它解決嗎?猜謎語:兄弟三人齊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沒有走出玻璃鋪。
生:時間(不對)答案應該是:時鐘或鬧鐘
師:非常好!那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我們生活中所見過的.時間:
鐘面有標了數字的,有沒標數字的,有鬧鐘,有懷表,有秒表……那大家認識時間嗎?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就可以認識時間了,就可以戴手表了!大家要不要從現在開始認真學習。
生:要
師: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看誰先觀察出來,這里邊有哪些是時間單位?
生:年、月、日、時、分、秒
師:年、月、日的時間單位,我們要五年級才進一步學習,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時、分、秒的認識!
3、探究新知
師:說說看,這是幾點鐘
生:1時,4時半,剛過6時(大約6時),快9時(大約9時)
師:強調學生用語的準確性,不能說“1點半”“4點半”等
師:總結我們以前學習的認識時刻的三種方法:剛過幾時,快幾時,大約幾時。
師:今天我們主要學習時、分的認識,請大家觀察,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看誰的小眼睛,最仔細!生:短粗一點的是時針,細長一的是分針,最細最長的是秒針。
師:非常好,我們以前就學習了時針和分針,今天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秒針。但我們今天暫時不學習秒針,看看鐘面上還有什么?
生:鐘面一共有12個大格。
師:總結,鐘面上每兩個數之間,叫做1個大格,例如:1—2,3—4,7—8判斷時針走了多少個大格,用減法,例如:3—8,走了8-4=6時
生: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師:數12比較特殊,可看成起點0,也可以看成終點。
數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根據5的乘法口訣,5×9=45,45+5=50,50+5=55,55+5=60
師:非常好!孩子們太聰明了,那我們再來看看時針是怎么走的,有哪個小朋友知道,時針走1大格表示走了多少時間?
生:時針走1大格表示1時。
4、邊講邊練(方法,用減法)
(1)時針走3大格,走了時?
(2)時針從2走到4,走了時?
(3)時針從12走到5,走了時?
5、師:那分針走1小格表示走了多少時間?
生:分針走1小格,表示走了1分。
師:那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5分
師:分針從12走到3,走了多少分?15分
師:分針從12走到6,走了多少分?30分
師:分針從12走到9,走了多少分?45分
師:分針走一整圈,走了多少分?60分
師:觀察屏幕上的鐘面,分針在走的時候,請同學們觀察時針走了多遠?生:分針走1圈的同時,時針走1個大格。
師: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
生:1時=60分
師:還可以用英文簡單表示為:1h=60min
強調進率:我們以前學長度單位時,進率是:10,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在時間的應用上同學們可不能記混淆了,能不能寫1時=10分?1時=100分?
生:不能,1時=60分
6、反饋練習
(1)鐘面上有個大格,有個小格?
(2)時針走1個大格是時。
(3)分針走1小格是分,分針走1大格是分,分針走1圈是分。
(4)分針走3圈,時針正好走大格,是時。
(5)時針走1個大格,分針正好走圈,是分。
7、總結提煉
(1)認識鐘面時針,分針,秒針。
(2)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時間是:1時。
(4)時針走1小格時間是:1分。
(5)1時=60分或1h=60min
8、布置作業
6班:口算書的63頁,64頁
4班:口算書得61頁,62頁
9、今天哪個小組表現最好,得分最高,老師有小禮物!
孩子們的表現太棒了,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關于時間的兒歌,“時間像小馬車”結束我們的課堂!
七、教學后記(李老師指導)
1、課堂準備充足,ppt展示完整,思路連貫,清晰,但講得不夠清楚,不能很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語速過快,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課堂習慣非常重要,不能搶時間,特別是講重點知識,方法時,更應該放慢語速進行強調。
3、課堂上,數學用語還不夠規范,如時間的說法不對,應叫時鐘。如乘法口訣里,沒有“乘以”的說法,都叫“乘”。
4、對于重點知識,沒有及時總結,歸納出最優化的方法,突破難點,如:復習以前我們認識時鐘的三種方法:剛過幾時,快幾時,大約幾時。如:時針從2走到5,走了幾時?不用數大格,用減法,5-2=3時如: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用乘法口訣,5×9=45
如:12可看成起點0,也可以看成終點。
5、課堂的組織不夠簡潔明了,有點羅嗦,過于擔心孩子會聽不懂,物極必反。
6、對學生的及時鼓勵還把握得不夠,當學生回答到點上時,應大力表揚,以便讓全部銘記知識點,或掌握方法。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認識時、分書本第76~7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知道一時=60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時針、分針時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系。
教學難點:
看鐘表準確的說出經過的時間。
教具:
實物鐘、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結合上課時間,復習整時。
談話: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過鐘表,(出示實物鐘)而且認識了整時,小朋友看現在是幾時?(上午9時)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2、結合實際生活,引出分,介紹時與分的關系。
講述:要知道時間過去了多少小時多少分,就要看鐘表。鐘表時計時的工具,全世界的.鐘表跑得一樣快,學會了看鐘表,你就知道時間了。
今天,我們繼續認識鐘表,認識時、分。(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針、分針的聯動關系。
談話:時針和分針時怎樣走的,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在你的小鐘表上撥一撥,你就能發現了。撥撥鐘表,說說你都發現了什么?(學生邊撥鐘表邊說自己的發現,教師及時評價)
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了分針走的快,時針走得慢;我發現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他們走得時間是一樣的;我發現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等。
總結:小朋友剛才撥鐘表,發現了分針走得快,指針走得慢,當分針轉一圈時針從12走到1,因為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所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你們真聰明1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談話:12到1這兩個數字之間是一個大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學生數出有12個大格)
鐘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鄰的兩個點之間是一個小格,數一數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學生數出有5個小格)
12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在你的鐘面上數一數或算一算,數完后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誰數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總結: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鐘面上一共又60個小格。我們還知道鐘面上又12個大格。時針和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計時的。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走到1是1時,從1走到2也是1時,也就是說時針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書: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
口頭練習: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走到4,走了幾小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口頭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練習:
(1)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針從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計時的,想不想在你的鐘表上撥一撥,看分針走了多少小格,時針正好走一大格?
談話:剛才大家看到分針走60小格,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多少時間?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時間?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板書:1時=60分)
5、感受一分鐘又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談話:一分鐘到底又多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1)一分鐘脈搏大約跳()次。
(2)一分鐘大約做()節眼保健操。
(3)一分鐘大約跳()下繩。
提問:剛剛我們一分鐘都做了些什么?
談話:一分鐘還可以干別的事,有興趣的同學回家后讓爸爸、媽媽
幫你看著時間做做看。一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卻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鐘印刷1000多份報紙,播音員一分鐘能播180多個字……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抓緊時間學習。
那么一小時里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在一小時里都能干什么?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師生互動撥鐘表。
教師讓學生撥出5分鐘、10分鐘、25分鐘、3小時、6小時等經過時間。
學生提要求教師撥鐘表。
2、實際應用。
講述:一節課是()分鐘,課間休息()分鐘,再加上()分鐘是一小時。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探究,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會進行時間單位的簡單的換算,在活動中探究簡單的經過時間的的計算方法。
(2)利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時間計算的過程,體會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學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
掌握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方法,會進行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三、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靈活地解決求經過時間的問題。
四、教學具準備:
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1.齊讀小口訣:分針長,時針短,1到12團團坐。伸出手指數一圈,大格共有12個。1大格,5小格,一圈小格60個。1時等于60分,珍惜時間別揮霍。
2.學生讀完口訣后,教師出示判斷題,讓學生搶答,比比誰的眼睛亮:
(1)時針從8走到9,經過1時
(2)分針從3走到4,經過1分
(3)秒針從5走到6,經過5時
(4)在鐘面上秒針走1圈,分針走1個小格。
(5)在鐘面上分針走1圈,時針走1個小格。
3.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①60+60=120分
②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3)教師小結。
2.時、分、秒單位換算。(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師:這幾位好朋友想考考同學們,看誰能很快知道答案。
出示:1時=()分1時40分=()分
2時10分=()分80分=()時()分
學生搶答,講解方法。(交流想法后小結)
3.出示例題2:
(1)教師投影情境圖,學生說圖意:
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你們知道小明從家到學校用多長時間嗎?(鐘面演示)
(3)學生討論回答,歸納計算時間的方法:
①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②45-30=15(分鐘),是15分鐘。
(4)師補充小結。(多種方法,只要算對即可)
(5)請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其他同學幫忙算一算。
4.出示課本第5頁“做一做”,請同學交流討論并作答。
(三)練習鞏固
1、出示課件:
師:你們出色的表現,吸引了鐘表王國的國王,今天國王里要舉行盛大的比賽,邀請你們去參加,想去嗎?走吧!
(1)算一算經過的時間:
師出示課件鐘表,同桌組合,一個同學說出兩個鐘表的時間,一個同學計算出經過時間(7:30到8:3011:30到11:457:15到7:502:55到3:25)
(2)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么時候到達?(學生交流討論并作答)
(四)布置作業
第4頁例1“做一做”。
第6、7、8頁練習一,第4題至第11題。
(五)教師總結
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六、板書設計:
時間的計算
2時=()分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會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描述具體的事情。
2.能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時刻,會畫時針分針,會根據具體情境計算所經過的時間。
3.感受時間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了解時分秒的關系,會準確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三、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四、教學具準備
一段音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故事《一分鐘》:
班杰明接到年輕人的求救電話,向他訴說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他約年輕人到房間好好談一談,當年輕人趕到班杰明房間時,里面亂七八糟,狼籍一片。班杰明讓年輕人在門外等一分鐘,一分鐘后,門打開了,房間整理的井然有序,而且還有兩杯剛剛倒好的紅酒。沒等年青人把滿腹的有關人生和事業的話題說出來,班杰明就客氣地說:“干杯,你可以走了。你進來已有一分鐘了。”年輕人若有所思地說:“您讓我明白了一分鐘能做許多事,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道理呀!”說完,便開心地走了。小結:班杰明知道一分鐘能做許多事,也能讓別人知道一分種的內涵,正如古人所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教育我們即使一分一秒也要珍惜。我們應該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一分鐘雖然那么短暫,但是集少成多。所以,我們應該靈活運用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還要向班杰明學習,讓我們身邊的人都懂得珍惜時間。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表
(1)認識鐘面的格數認法
在圖上指出一大格,一小格,并知道共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整個鐘面共有60小格,
通過簡單乘法得出為什么鐘面會存在60小格。
(2)認識分針(感受1分鐘)
會看:較長的針是分針,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
安靜一分鐘!感受!或者讓學生們在這1分鐘內能做什么?
(3)認識時針
會看:較短的針是時針,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
說出時針與分針、分針與秒針走動的關系
分析:時針走1大格,分針會走幾小格。
1分=60秒
秒針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分針走1小格。
(4)及時練習:
①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小格,分針走了()分;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小格,是()分。
②分針走半圈是()分,秒針走半圈是()秒。
③時針從12走到1,分鐘走了()小格,是()分;秒針走60小格,分鐘走了()小格,是()分。時針從()走到6,走了5小時。
答案:①60;60;1;1②30;30③5;300;1;1;1
2.認識時間(要求寫法)
①從8:40到9:30經過了()分;從2:30到4:40經過了()時()分;從6:10到6:45經過了()分。
②跑60米,小紅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答案:①50;2;10;35②小英
(三)拓展延伸
1.在()里填上時間單位。
一節課40(),課間休息10(),寫15個字大約2(),唱一首歌大約3(),拍5下皮球6(),淘氣跑50米用了15(),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
答案:分;分;分;分;秒;秒;時。
2.時間換算
1分10秒=()秒1時30分=()分
76分=()時()分95秒=()分()秒
答案:70;90;
1,16;1,35
3.經過時間
時針從數字3走到數字6,經過的時間是();
分針從數字3走到數字6,經過的時間是();
秒針從數字3走到數字6,經過的時間是()。
答案:3時;15分;15秒
4.比較大小
1時○100分60分○1時1分○10秒
2時○120分5分○500秒240秒○4分
答案:<=>
=<=
5.連線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8小時15
媽媽每天上班30分鐘26
看一場電影5分鐘37
做眼保健操1小時40分鐘48
6.解決問題
1.少先隊員去李奶奶家打掃衛生,下午3:30開始,4:10結束,共用了多少時間?
答案:4時10分=3時70分3時70分-3時30分=40分
2.小明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應該在什么時候從家出發,才能準時到校?
答案:7時40分-15分=7時25分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時間的計算
教科書第4頁例1,第5頁例2。
【設計說明】
1、本節課通過創設情境,利用猜謎語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2、重視直觀教學,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通過數格、撥鐘面等實踐活動把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讓學生了解計算經過的時間是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單位的轉換及經過時間的計算。
2、培養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讓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
【重點難點】
1、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2、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時鐘模型、課件。
一、引入新課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跑不停。
出示謎底:時鐘
2、教師拿出鐘面并提問。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2)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
(3)1時=()分?1分=()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如:9時15分、7時3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計算經過的時間”。(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體驗新知
1、教師課件展示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找出數學信息和問題。
2、老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組匯報:
(1)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2)兩個時間在同一個小時內,所以45-30=15,是15分鐘。
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圖,營業時間早9:00開門,晚8:00關門,現在是早上8:40,還要等多久才開門呢?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匯報
6、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方法。
老師總結方法,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計算經過的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格后計算;
(2)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練習
1、達標測評:星期六小紅9:10做作業,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寫作業用了多長時間?
鞏固深化: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2、算一算,填一填。
3.想一想,說一說。
一列火車本應9﹕15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什么時候才能到達?
生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1、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2、學習寄語。
五、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格后計算。
2.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的時間。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關系,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通過觀察與操作,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
3、借助生活實例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遵守、愛惜時間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難點: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各種鐘表、收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觀看“神州號”的發射
師:同學們,聽到這雄壯的國歌聲,面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你認識這兩位讓所有航天人都感到無比榮耀的太空英雄嗎?(放錄象)
生:認識
師:10月13日上午9時,神舟六號火箭騰空而起,承載著兩名宇航員叔叔,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在太空中遨游了115個小時。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共同分享火箭騰空而起時這令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激動的一刻吧:(出示課件)
倒計時:10、9、8、7、6、5、4、3、2、1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倒計時時,每兩個數字之間經歷的時間有多長?
生:1秒
師:對,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3、質疑
師:對“秒”的認識,你知道多少?還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生2:我知道1時=60分,1分=60秒
生3:我想知道“秒”是怎么產生的?除了“秒”還有其他的時間單位嗎?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在我們就剛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識一起來探究:
[評析:借助“神舟五號”這一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多媒體播放火箭發射前倒計時的錄象,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的廣泛應用。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秒”的認識,你知道多少?還想知道什么?體現了“一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人人學習必要的、有價值的數學。]
二、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一)認識秒針和1秒
1、認識秒針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鐘表,看看你能從鐘表上發現些什么?然后在小組里面互相交流交流。(引導學生說鐘面的結構)
生1:鐘面上有時針、分針、秒針。
生2:鐘面上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還有一些小格。
生3:我的鐘面上還多了一顆鬧鐘針。
師:同學們發現得真好,誰能上臺來把你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師:對,這顆又細又長的針我們叫它——秒針(課件再展示)
2、認識1秒
師:誰知道秒針有什么作用嗎?
生: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師:他說得對嗎,我們一起來看屏幕:(演示鐘面秒針走一小格,時間為1秒)
3、初步感受1秒
師:你對這1秒鐘有什么感受?
生:特別短。
(二)認識1分=60秒
1、觀察發現:1分=60秒
師:如果秒針繼續走下去,你發現有什么變化?(課件繼續演示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生1:秒針走了一圈,是60秒
生2:分針也在走,走了1小格,是1分鐘
生3:旁邊的'時間由00︰58、00︰59、變成01︰00,也就是1分了,所以1分=60秒
(板書:秒針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1分=60秒)
師:同學們很會觀察,真了不起!現在我們拿出自己準備的鐘面,玩1分鐘,看是這樣嗎?
2、初步感受1分
師:你對這1分鐘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生:我覺得1分鐘過得很快,但是1秒更快。
師:還想接著玩玩嗎?(想)還想再玩多久呢?(……)接著玩吧!
[評析:提供不同的計時工具,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操作、體驗中認識時間單位秒,發現分與秒的關系,感受分與秒的長短。]
3、時間的價值:
師:同學們,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不停地流走了,如果你是時間的主人,這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夠發揮它巨大的價值,所以你打算怎樣好好地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
生1:我做完作業準備用1分鐘收拾書包
生2:我用1分鐘可以做一道數學題
生3:我用1分鐘可以做一件好事:幫老師擦黑板
生4:課間操的時候,我用1秒鐘幫教室把燈關了。
生5:1秒鐘我能說一個英語單詞
師:1分鐘、1秒鐘的價值是巨大的,請看:(課件展示書第61頁2題1分鐘價值圖及1秒鐘的價值圖)
[評析: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知道1分鐘、1秒鐘蘊藏著巨大的價值,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三、實踐活動,體驗時間
1、展示收集含有時間單位秒的句子
2、1秒鐘即興表演
3、1分鐘即興表演
[評析: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借助“即興表演”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良好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抽象時間概念的感受。]
四、自主評價,總結全課
1、質疑: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大家幫助嗎?
生1:“秒”是怎么產生的呢?沒有秒行嗎?
生2:還有其他的時間單位嗎?
生3:我國古代用什么工具計時呢?(展示數學文化:介紹最早的計時工具“刻漏”)
2、自我評價:
()組學習真了不起!觀察能力提出問題合作學習
3、教師評價:同學們,“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時間的主人!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價值!(展示時間的名言:)
時間就是糧食;
時間就是財富;
時間就是生命;
時間就是勝利;
時間就是創造;
時間就是知識;
時間就是人才。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認識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教學活動,逐步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
3、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時鐘、籃球、秒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孩子們,老師帶來一位好朋友,請你聽一聽,猜猜它是誰?那它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
2、師:看時鐘老爺爺歡迎我們來了!仔細觀察你認識鐘面上的.什么?
同學們喜歡過年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重溫過年時新年倒數鐘聲敲響的那一刻。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4、觀看秒在生活中的應用的視頻
二、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一)認識秒針和1秒
1、認識秒針(課件播放鐘表“嘀嗒嘀嗒”的聲音,出示鐘面)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作單位。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2、認識1秒
思考:在一秒鐘的時間里你能完成什么事情呢?
3、小游戲:拍拍手
4、認真觀察秒針是怎么走的,走了幾秒。
5、知識應用
(二)認識1分=60秒
1、探究1秒鐘與1分鐘的關系
讓學生觀察鐘面,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么變化?思考:當分針走1小格時,秒針走多少?
驗證:同學們的結論是否正確?
2、玩游戲
寫數字、口算練習、拍籃球等。
三、鞏固練習
1、知識根據地
2、數學高速路
3、一分高下
4、小法官
5、火眼金睛
四、自主評價,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
2、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打算今后怎樣珍惜時間呢?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時間的主人!(展示時間的名言)
五、拓展延伸,深化升華。——欣賞時間名言。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六、作業
1、第4頁“做一做”第1題。
2、第6頁練習一第1、3題。
3、第8頁練習一第10題。
七、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秒針走1小格———1秒
走1大格———5秒
1分=60秒
《時、分的認識》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95~97頁時、分的認識例1、例2和“填填連連”,練習十八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正確說出鐘面上指示的時間,并能正確地書寫出來。
3.教育學生愛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猜謎語: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問:這是什么?說明:這節課我們要認識鐘面。問:你們平時見過哪些鐘?
二、教學新課
1、認識整時
分別出示第一、二、三、四幅圖,讓學生說出幾時,小華在干什么。指名學生把四幅圖完整地說一遍。
要知道時間,就要學會看鐘表。就要學習時、分、秒。(板書:時、分、秒的認識)現在我們先來學習時、分。(板書:時、分)
2、認識時、分
(1)認識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是什么形狀的?大家說說鐘面上有些什么?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
說明:鐘面上用1~12把一圈平均分成了12個大格。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讓學生數出12個大格。
再用缺口的圓紙把鐘面蓋好,只露出一大格,教師指著這一大格告訴學生:這每一大格里又分成相等的5小格。一圈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呢?引導學生數出鐘面一圈共有60個小格。
(2)時和分的關系。
鐘面上的針各有各的任務。最短的針是時針,它走起來最慢,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1小時。比較長的針是分針,走得較快一點,它走1小格的時間是1小分。(用教具鐘演示)
(3)提問:時針、分針是朝什么方向轉動的?(結合指導學生看教科書上時針、分針遠動方向的箭頭圖,并告訴學生什么叫順時針方向)
現在我們來比較時針和分針轉動的快慢,看看1時和1分有什么關系?教師用實物鐘演示,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然后讓學生每兩人一組操作學具鐘,并討論1時和60分之間的關系。
教師:時針走1大格,就是1小時,時針走1小時,分針正好走一圈,是60分。1小時和60分的時間相等。(板書:1時=60分)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時、分都是時間單位,那么1分時間究竟有多長呢?1分鐘我們能做多少事呢?讓學生數一數自己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師掌握時間,請學生匯報數的結果,再填在書上。
提問:一節課的時間多少分鐘?(40)課間休息幾分鐘?(10)合起來是多少分鐘?再加多少分鐘,就是1小時了?為什么?
3.教學例1。
鐘面上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1)出示第1個鐘面圖。提問:鐘面上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這是幾時?怎樣寫呢?教師范寫。
(2)出示第2個和第3個鐘面圖。讓學生先說再寫。
4.教學例2
如果分針不是指著12,那么怎樣看時間呢?就要看時針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多多少要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這時就是幾時幾分。
(1)演示教具鐘:時針走過1,分針指著3。
問:時針剛走過幾?(剛走過1,就是1時多)分針從12起走到了幾?(走到3)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15小格,是15分)那么這是的時刻就是1時15分。怎樣寫呢?教師書寫。
(1)繼續演示,出示2時50分的鐘面圖。讓學生說幾時幾分。
(2)把鐘面撥到10時45分,指名學生說出鐘面上是幾時幾分。
學習內容。
三、鞏固練習
做書上填填連連。
第1、第2題讓學生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十八的第1、2題。
五、教學隨筆:
【《時、分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
認識自我活動教案03-19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案03-20
認識星期活動教案03-20
認識新伙伴的教案03-20
《分數的再認識》教案03-20
《認識自我》單元教案03-19
關于認識概率的教案02-25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