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文明交往的教案
第三冊文明交往的教案
教學內容:
1、 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 交往禮儀三原則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禮儀的原則,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
2、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交往禮儀,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3、培養學生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節教學目標達成的過程是:設疑導入→自主感悟→共同探討→分析歸納→學以致用→走進生活。教學時力求組織完成“激趣——探知——訓練——歸納——擴展”的五步操作程序。
在本節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設疑、引導等方法進行組織教學,學生采取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的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整個學習過程通過巧設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文明交往的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正確對待交往,學會尊重、寬容、平等待人,營造良好的人際空間,在交往中做個受歡迎的人。
教師準備:
1、 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2、 制作與本節內容有關的錄像帶。
3、 查閱有關交往禮儀方面的書籍、資料。
4、 瀏覽與交往禮儀有關的網頁。
學生準備:
1、 預習本節內容,并能查閱交往禮儀的相關資料。
2、 學生小品《今天同學到我家》《寬容》
教學流程設計:
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
發現問題,自主感悟
↓
交流協作,共同探討
↓
分析案例,歸納總結
↓
應用舉例,學以致用
↓
測評反饋,收獲平臺
↓
活學活用,走進生活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采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主要突出了如下幾點:
一是通過情境導入、自主感悟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及時靈活控制課堂思路,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教學過程中,穿插漫畫、故事、動畫、錄像、小品等,學生在學習中,樂此不疲,積極主動地思考、動手,既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獲得信息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
二是教師在知識領域的培養中,對具體的問題沒有具體去解釋,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自學,通過親身體驗參與,獲得感性認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是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操作上,均以問題為中心,沿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方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注重讓學生參與探究的設計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是教學體現現代教育思想,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三冊文明交往的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期末試卷03-20
精選文明的起源教案(通用10篇)02-07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設計09-05
《中華文明的起源》教案設計09-04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冊期中試卷03-20
關于農村初級中學學生人際交往的調查報告02-04
小班社會教案設計《做個講文明有禮貌孩子》(通用6篇)06-24
講文明的工作計劃09-29
講文明的工作計劃09-29
講文明的工作計劃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