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的威力》第一課時導學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導學案、教學設計等,導學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導學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氣候的威力》第一課時導學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氣候的威力》第一課時導學案 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理解安排說明順序的依據。
3.弄清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4.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周密。
(二)能力訓練點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關注生存環境,做地球的主人。
2.樹立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志向。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本文重點說明的是什么,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2.本文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數字說明及其作用。
難點:
有關海洋和大氣循環的科學知識。
解決辦法:
寓教于樂,化難為易,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開展“我當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選自己理解最準確的一點知識,有理有據有序地給大家講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先用多媒體放映南極科學考察方面的材料,讓學生對南極有個感性的認識。然后請同學發言,談各自對南極的了解,對南極科學考察意義的認識。
(一)明確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表意凝練的詞語。
2.把握課文說明的科學知識。
3.理清本課的說明層次。
(二)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找出表意凝練的詞語,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掌握下列詞語:
變幻莫測:變化很多很快,使人難以捉摸。
旦夕禍福:短時間內禍福降臨。旦夕,早晨和晚上。
防不勝防:要防備的太多,防備不過來。
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漏洞百出:本文指天氣預報不周密的'地方很多。
蛛絲馬跡: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顯的線索。
憂心忡忡:憂愁的樣子。
息息相關:一呼一吸相互關聯,比喻關系密切。
滅頂之災:指致命的災禍。
2.逐段細讀課文,找出每個語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個語段的主要意思。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的過程
1.學生討論歸納每個語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的每個語段的內容。
第1段概括為:人類文明史是在與自身、與大自然的反復較量中發展起來的。
第2段中心句: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是變幻莫測的氣候。
第3段中心句: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第4段中心句: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
第5段中心句:大風的直接后果是導致了南極極度的寒冷。
第6段中心句:南極的氣候變幻莫測。
第7段中心句:南極的氣候令氣象學家們喜出望外。
第8段中心句:氣象學家們來到南極后,發現這里很可能蘊藏著全球性氣候變化的關鍵性因素。
第9段內容:南極大陸對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都有著很大的控制作用。
第10段中心句:南極冰蓋對于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
第11段中心句:南極冰蓋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
第12段中心句:南極冰蓋的存在和脹縮對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影響大。
第13段介紹全球性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的形成。
第14段說明在全球性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中,南極的控制作用要比北極大得多。
第15段中心句:南極對于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影響并不是以赤道為界的。
第16段是個過渡段,承接上文,“它不僅掌握著控制全球性風云變幻的‘鑰匙’”,開啟下文,“而且還儲存著足以使大部分人類陷入滅頂之災的‘武器’!”
第17段說明如果南極冰蓋完全融化,人類將遭受滅頂之災。
2.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學生討論本文的層次結構:
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說明人類在與自身和大自然的較量中發展,而與大自然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是變幻莫測的氣候,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說明南極惡劣的氣候在狂風、嚴寒和變
幻莫測上的表現。
第三部分(第7~15自然段):說明南極氣候惡劣的原因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巨大影響的三個因素。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說明南極冰川對人類生存暗含著的危機——一旦完全融化,人類將陷入沒有耕地、工廠淹沒的滅頂之災。
(四)總結、擴展
教師在大家已有的概括經驗和概括能力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研討概括的方法。
概括是提煉、綜合的過程。把閱讀理解的內容用扼要的語言表述、確定下來,這就是概括。
抽象說明和綜合歸納是閱讀中常用的兩種概括方法。
1.抽象說明。
抽象說明,一般是自行組織語言對有關內容的性質、特點從高一個層次或某個既定角度所作的揭示。
正確使用抽象說明的概括方法,關鍵在于正確理解有關內容的本質。
辨明事物本質的簡單方法,就是判斷一下有關語句談的是哪方面的問題。能弄清楚這一點,對事物本質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2.綜合歸納。
對于比較復雜內容的概括,或是在較大范圍里完成概括,往往運用綜合歸納的方法,即把若干要點合并或把共同之處歸納起來加以說明。平時所說的“提取中心句”,所進行的常常是這類概括。
綜合歸納的方法,是首先明確有關的若干要點,然后把它們綜合起來。這種綜合,可以是把幾個要點羅列相加,但經常需要對其共同之處加以提煉。
閱讀各種文章都離不開這種概括方法。全面概括作品內容,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觀點,提煉主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社會背景,一般都需要反復綜合歸納。
3.進行概括的注意事項。
首先注意對范圍、層次的分辨;其次要注意用語確切。
(五)布置作業
每個同學都要從本文中選取一個知識點,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安排說明順序,選用說明方法對其進行自己的說明。形成書面材料,下節課抽幾個人口頭說明。
提示:比如想就“南極氣候寒冷”進行說明,既利用課文材料,也要加入自己查閱、積累的材料,重新排序,選用恰當方法進行說明。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氣候的威力》第一課時導學案 2
教學目的
1.了解南極氣候的特點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積累科普知識。
2.一學習和掌握文中運用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3.了解分類別、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2分類別、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教學設想
選取有關氣候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破壞的影視片斷導入課文;熟讀課文,弄清.寫作思路,體會文章的內在聯系;通過練習,鞏固說明方法的運用。
媒體設計
準備有關氣候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破壞的影視片、南極氣候的錄像片以及全球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的知識影像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設置情景,導語引入(播放一段有關氣候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破壞的影視片)
剛才,大家從影片中看到了大自然那暴戾恣難的肆意破壞,感受到了氣候的威力。那么,冰雪世界的南極的氣候又是怎樣的呢?它對全球的氣候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l)通讀課文,掌握并積累詞語
(2)解讀課文,梳理結構。
第一部分(第1一6段)介紹南極氣候的特點及其巨大的威力。
第H部分(第6~15段)分析南極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第三部分(第16、17段)設想南極冰蓋融化給人類帶來的滅頂之災。
2.具體研習第一部分,落實重點。
(1)本文是怎樣展開話題的?
明確:從人類的發展與大自然的關系談起,引出“氣候的威力”,并進而引出南極氣候的特點。
(2)南極氣候的特點有哪些?
作者是怎樣安排這幾個特點的說明順序的?
明確:南極氣候的特點是風大、酷寒、多變。作者先寫風大的特點,接著寫大風的直接后果——酷寒,然后再寫氣候的多變,思維層層深入,按著邏輯順序進行。
(3)為說明南極氣候的特點,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①舉例子。a.為說明風大的特點,舉了日本考察隊員福島被風席卷而去的例子;b.為說明酷寒的特點,舉了原蘇聯、新西蘭、挪威等國觀測的最低溫度為例;C.為說明多變的特點,舉了美國運輸機突然被暴風毀損的例子。
②列數字。a.為說明風大的特點,列出“32.6米每秒”“55.6米每秒”“‘三百多千米每小時”等數字;b.為說明酷寒的特點,列出“-88.3’C”“一89.6℃”“,94.5℃”等數字。
③作比較。拿南極的風速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風速進行比較,強調了南極的風速之大。④打比方。把南極比作“暴風雪之家”“風極”,具體形象地說明了風大的特點。
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兩個方面對第一部分的內容加以研習,實現兩個教學重點的落實。)
三、布置作業
復習本節課的學習要點,按照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思路,預習第二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研習第二部分
1.第7段在全文的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
2.氣象學家為什么對南極的惡劣氣候喜出望外?
明確:因為南極對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3.南極有哪些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
明確:南極冰蓋對于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南極冰蓋的存在和季節性脹縮對全球氣候變化有制約;南極對全球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間的熱交換有影響。
4.作者是怎樣安排這些因素來說明順序的?
明確:由表及里、由次到主、層層深入的邏輯順序。
5.舉例說明第二部分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1)從“首先”“另外”“還有”可以看出,是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南極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影響的。
(2)“如果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減少1%,南極冰蓋就會往外延伸五五皿千米,這將導致地球表面的溫度下降5℃,因而引起全球的氣候發生災難性的變化。”這是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南極冰蓋對太陽輻射能量變化的敏感。
(3)“冰對來自太陽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約是水的5一歷培。而在冬天,冰蓋的面積是夏天時的5倍,最大時覆蓋了整個南半球面積的8%……”這是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南極冰蓋季節性脹縮對太陽輻射能量的反射的變化,從而影響全球性的氣候變化。(舉南極、北極在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間熱交換的不同作用的例子亦可)
(4)“中國的氣候變化似乎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是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南極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5)“南極冰蓋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這是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南極冰蓋的反射作用。(舉課后練習二的第3、4句亦可)(由第一課時布置的'作業過渡到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1、2旨在體會說明文過波段的作用;3、4與5則繼續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兩個方面對課文內容加以研習,落實兩個教學重點。)
二、研習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一個怎樣的內容?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南極冰蓋如果融化將會給人類帶來的滅頂之災。
三、課堂小結
1.依據第一、二部分的內部結構層次以及兩部分的關系,綜觀全文,思考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明確:第一部分,作者先寫風大的特點,接著寫大風的直接后果——酷寒,然后再寫氣候的多變,層層深入;第二部分,作者由表及里、從次到主,逐層分析南極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從全篇看,作者由南極自身的氣候特點和威力說到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是按照逐層深入的邏輯順序加以說明的。
2結合文中所用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課后練習二中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明確:通過比喻,用讀者熟悉的、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準確地、形象地描摹所要說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避免了科學術語的抽象、難懂、平白,使人容易明白,印象深刻。
3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略)
(解說:.總結兩節課的學習內容,整體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方面的特點,起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四、布置作業
從人類破壞環境從而導致大自然用它的威力來報復人類的角度,搜集材料,寫一篇說明文。
【《氣候的威力》第一課時導學案】相關文章:
《金子》第一課時導學案09-29
《白楊》第一課時導學案08-28
《窮人》第一課時導學案10-03
《觀潮》第一課時導學案06-07
《荷花》第一課時導學案08-27
《軍神》第一課時導學案06-16
《早》第一課時導學案10-12
《畫風》第一課時導學案09-30
《比尾巴》第一課時導學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