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通大學關于校園安全狀況的調研報告
華東交通大學關于校園安全狀況的調研報告
摘要:本報告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考察、現場訪問、查閱文獻等多種方式調查華東交通大學在校學生在宿舍安全、電信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方面的狀況及對學校安全教育建設的建議,旨在了解學校的安全現狀及在校學生的安全意識,分析校園內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其成因,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方法。
摘要:高校、安全、調查
一、調研背景
校園安全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需要關注的問題,更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人身財產的重要保證。學生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安全,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學校在查寢時發現有學生在使用大功率電器和學校多次出現物品失竊以及各式各樣的傳銷和電信詐騙等事件,對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并引起學校領導和師生的重視,多次組織了班級的安全班會,使校園安全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二、調研的目的及意義
在校園安全教育日益重要的情況下,我們組決定從大學生在校園中可能會碰到哪些安全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安全隱患,大學生對校園安全問題的看法及自身對校園安全的認識等幾個方面對我校大學生展開調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到大學生對校園安全的認知程度,從而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并為大學生提供校園安全方面的幫助,以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保護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
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既是高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 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與實踐意義。研究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總結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有益經驗和大學 生安全意識教育的一般規律,拓展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內容、豐富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方法,提出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有效對策,豐富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理論,推動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和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科學發展。
對大學生科學地進行安全意識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安全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整個國民安全意識,從而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水平。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不僅能夠適應高校安全形勢的發展,還可以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從而構建和諧的大學校園環境,維護社會穩定。
三、調查方法與研究路徑
本次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包括網絡問卷和紙質問卷共200份),對數據進行統計,繪出條形圖,餅形圖。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目前校園安全的主要問題,并進一步對這些數據和現象進行探究,并給出一些解決問題建議與方法。
四、交大現狀調查結果
(一)火災安全隱患
1.宿舍內火災安全隱患
大學生宿舍內引發火災的隱患因素很多,由圖所示,列舉了具有普遍性的幾個方面。
我們可以看出,宿舍內燃蠟燭這個安全隱患較輕,僅占 5%,隨著各式各樣的臺燈大量進入宿舍,燃燒蠟燭已不再是普遍現象。 除此以外,其他各項火災隱患均大量存在。幾乎所有學生離開宿舍時習慣性的只帶上需要的隨身物品各自離開,都沒有自覺的意識到離開宿舍要切斷電源的重要性,此類 學生占到 48.5%,這個數字令我們毛骨悚然。
現在社會已不再是簡單的電燈電視時代,高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筆記本電腦、高檔手機、大功率電器等等爭先恐后涌入各個角落,在宿舍人員密集的居住區,無限的電量通過有限的幾根電線籠罩在各個房間,離開宿舍不拔電源,短路起火引發事故是必然。
在宿舍內吸煙占 18.5%,不僅是男同學吸煙,當下的部分女同學也有吸煙的癖好,這一類學生將近占了一半的比例;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也是部分專業的需要,幾乎 80%以上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隨之在宿舍內私拉亂接電線的學生也就急劇增多,占到 11.5%;當代大學生除了學習以外,個人形象和享受生活的愿望也配套涌來。
據了解,每天堅持洗頭的同學占到 65%左右,大功率吹風機應運而生,因此在宿舍內使用大功率違規電器的學生達到 7+%;為了方便使用手機,絕大部分學生把手機充電器在充電狀態下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比如說枕頭和被褥下面,這類學生占到 78.74%,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手機充電器都是高質量信得過產品,即使有危險,也不過是萬分之一,他們在用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做籌碼殊不知手機電池也有假冒偽劣產品、爆炸傷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后果極其嚴重性。
總之,調查顯示,大學生宿舍內火災隱患因素隨處可見,且屢禁不止,僥幸心理滋生,安全意識非常薄弱。
2.使用滅火器情況
調查中,73%的學生表示曾經通過各種渠道培訓過或實際操作過滅火器的使用,遇到火情,會第一時間選擇使用滅火器滅火,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和財產。而有 27%的學生則表示從未接受過任何有關滅火器的培訓或實際操作,也就意味著近 1/3 的學生仍不會使用滅火器,在遇到大火險情時,這部分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有滅火常識的,少部分同學需要進一步認識使用滅火器的重要性。
(二)交通安全情況
1.過馬路情況
調查顯示:大學生過馬路時,99%的學生能做到按照交通規則行走,僅有 1%的學生隨心所欲,不看信號燈,不走斑馬線,我行我素,隨意穿插于車流之中。
不難看出,絕大部分大學生外出時都能考慮到自身安全問題,自覺保護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的意識較高。
數據顯示,大學生外出搭車時,有 73.58%的學生會經常考慮搭車的安全系數,不會圖一時之便搭乘摩托車或“黑出租”等無經營執照車輛,選擇搭車時會比較慎重;16.31%的學生也偶爾考慮搭車的安全因素,但一般很少;10.99%的學生搭車很隨意,根本不考慮安全問題。
不難看出,絕大部分大學生外出時都能考慮到自身安全問題,自覺保護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意識較高。
(三)飲食衛生情況
在飲食安全方面,33%的學生很在意飲食衛生,比如,在購買食品時,只買正規廠家生產的保質期內的食品,從不在小攤購買散裝食品等。而 61%的學生則認為不用太注重衛生,大眾化的飲食沒有任何問題,偶爾的不衛生反而能增強體內的免疫力,散裝食品和小攤食品更多樣化,購買起來更方便。6%的學生在這方面非常隨意,認為沒必要那么小心,反而認為太注重衛生是潔癖,太嬌氣,甚至還自我安慰: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不難看出,大學生階段,絕大部分學生對飲食安全重視不夠,據了解,有近一半的學生來自農村,這可能與部分孩子小時候不太注意衛生而養成的生活習慣有關,比較隨意,病從口入的安全意識薄弱。
(四)財產安全情況
1.信息外漏問題
關于信息外漏問題,在調查中發現 61%的學生經常把有關自己的信息告訴別人,比如,收到不明身份的郵件時,會打開網站填寫相關信息;為了獲得小贈品或一時的小利益,毫無防備的辦會員卡,如實填寫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重要信息;經常用自己的生日或電話號碼作為銀行密碼等。11%的學生也偶爾外漏信息,但一般較少。比如,聊天時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隨意將自己的個人信息告知他人等。21%的學生比較慎重,從來不將涉及自己的個人信息告訴他人,很謹慎的保護個人信息,比如,在 ATM機取款時,會警惕周邊的行為防止密碼泄露等。從數據看來,絕大部分同學因為年輕,社會經驗較少,遇事不慎重考慮頭腦一熱就把個人信息(銀行密碼,個人信息,家庭信息,網絡信息等)隨意告訴他人,導致丟失被盜,上當受騙,欺詐受害甚至丟掉性命的惡果發生。
2.貴重物品防盜問題的考慮
調查顯示:67%的學生能夠意識到貴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一旦發生丟失被盜情況,第一時間告知管理人員或報案;21%的學生大多數情況下也能意識到貴重物品不能隨意亂放,但是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仍丟三落四。只有 12%的學生認為貴重物品是自己的,怎么放置與別人無關,即使丟失或被盜,也會埋怨運氣不好,忍氣吞聲或是自認倒霉。上圖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大學生還是能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貴重物品應妥善保管,嚴防丟失被盜,只有一少部分同學因為疏忽大意,丟三落四,丟失被盜意識尚淺,導致后果才悔恨當初。
【華東交通大學校園安全狀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脫貧攻堅調研報告精選03-19
關于調研報告的寫法03-19
調研報告寫作的格式09-18
調研報告的寫作格式08-01
遠程教育狀況自查報告04-19
特色小鎮調研報告范文03-19
教育綜合改革調研報告02-26
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2-23
鄉鎮核桃產業調研報告范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