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釣、攏”,會寫“耍、裝”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解釋草地變顏色的原因。通過朗讀傳達出在草地上玩樂的歡快,對草地的喜愛。
3、謄寫自身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1、課前發(fā)動學生尋找蒲公英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大家去草地上玩過嗎?展現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樣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板書課題)草地是金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請各自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玩耍、一本正經、謝寥(liào)沙 、絨毛、假裝、釣(diào)魚、觀察、花瓣、合攏(lǒng) 、手掌、有趣。
三、讀書感悟
1、第1自然段:
⑴ 文中這片草地出現在哪里?為什么稱這片草地為金色的草地?
學生考慮討論后指名朗讀相關的課文(第一自然段)。
⑵ 誰了解蒲公英?結合課文插圖介紹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長情況: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花黃色,頭狀花序,結瘦果,褐色,有白色軟毛。根莖都可入藥。
2、第2自然段:
⑴ 二年級上學期我們學過《植物媽媽有方法》一文,它告訴我們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達種子的?
⑵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們”是怎么玩的?請大家各自放聲讀一讀,然后同桌間互相邊說邊演一演。
⑶ 同桌練習后指名一對同桌學生上臺邊說邊演。師生一起評價后,再推選一對學生扮演。
⑷ 想象一下,當時草地上空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
學生描述。
⑸ 誰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2自然段,把這兄弟玩樂的情景生動地描述出來?指名朗讀,師生一起評價。
3、開滿黃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著蒲公英的種子玩多有趣啊!讓我們再去經歷一回,齊讀1、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一、二段
指名朗讀一、二自然段,說說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為開滿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當有花結籽吐絮的時候,“我們”兄弟倆就可以摘下帶絮的種子吹著玩。讀著讀著,我們仿佛看到,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隨著媽媽給它裝的白色降落飄起來了,飛得很遠很遠……多美的景致啊!還有更有趣的事呢,我還發(fā)現這草地會變色呢!這又是為什么呢?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課文,一起地探究這個奧妙。
⑴ 學生讀課文。
⑵ 指名說說草地早晨、中午、黃昏各是什么顏色的。
⑶ 草地怎么會變色?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教師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題,提示協助學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_____,草地就_____;
中午,花朵_____,它是_____,草地就_____;
黃昏,花朵又_____,草地就_____。
⑷ 誰可以不看提示,自身解釋?
⑸ 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釣魚的我又新發(fā)現了這一有趣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變化?
⑴ 齊讀第4自然段。
⑵ 我們大家都愛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你覺得這種說法恰切不恰當?
聯系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
三、總結課文
1、朗讀課文。
2、小結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tài)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fā)現、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發(fā)生眷戀、喜愛……人類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會找到歡樂!請大家把自身回到大自然的發(fā)現、經歷、感受作為課余生活記錄下來。
四、完成作業(yè)
1、熟記田字格中的字:
⑴ 默讀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身分別怎么記住它們,然后交流。
教師著重提示以下幾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寫成“西”下少一橫的形狀。
“絨”,左邊是“纟”,右邊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釣”,右邊是“勺”,不是“勾”。
“瓣”,中間是個“瓜”,左中右三局部要寫得緊湊些。
⑵ 學生描紅,然后謄寫。
2、把課文中自身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三年級語文上冊《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金色花》詩文朗讀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10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五年級語文上冊《開國大典》教學設計03-19